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安全教育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安全教育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染病常见症状,消毒注意事项,学校幼儿园,疾控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校及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二、我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状况及存在问题三、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性:与其他疾病最重要的区别流行性:散发、流行、暴发。 三个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后免疫:绝大多数传染病病愈后都具有免疫力,如水痘、麻疹患病后可终身免疫。
一、学校及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特点:1.极易发生2.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3.季节性 4.人群分布不同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低度发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重度发热:39.1 ℃-41℃超高热: >41.0 ℃
2.出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昏头痛
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肺结核艾滋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3~7天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斑丘疹、疱疹,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手足:斑、丘诊,不易溃破,很快结痂或疱疹。
口:快速融合成片,易破溃,疼痛明显。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呈向心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近端,四肢远端较少。
传染源:感染腮腺炎病毒病人或者隐形感染者传播途经: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好发与冬春季。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中热,38.0℃以上2.腮腺肿胀:1-2天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天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触痛明显。3.全身症状:头痛、无力
传染病:感染流感病毒病人传播途经: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7天,多为2-4天。临床表现1.发热:中热、高热,体温38.5℃以上2.呼吸道症状:咳嗽或者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3.全身症状: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等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3次/天)、腹痛、恶性等症状。感染性:细菌、病毒食源性疾病:细菌、病毒、化学性
5、腹泻(感染性、非感染性、食源性疾病)
二、我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状况及存在问题
2017年我市学校、托幼机构共报告各类传染病病例3053例,(学生1959人,托幼儿童1094人)占报告传染病的18.69%。发生各类聚集性疫情160余起,多所学校因传染病疫情放假。构成突发公共卫生4起,包括:汉阴县城关一小、平梁红星小学、汉滨区东坝小学水痘疫情,汉滨区高新一小流感疫情。
1.大多学校无校医和医务室。无专业人员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很多措施无法落实不到位。2.学校传染病防控意识淡漠。不执行卫生部门提出的防控建议,把关不严,生病学生继续上课,造成更多学生感染。 3.消毒工作未有效落实。学校未采购消毒药械,但消毒记录一次不差;消毒药品期;消毒液配置不正确,使用量不足,消毒时间不够;消毒与杀虫分不清等。 4.学生体检工作大多未开展。5.大班在城区学校仍很严重,学生密度太大,通风不好,导致传染病流行。
三、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责任体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校医为直接责任人1、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置校医室或保健室,按600:1配备校医。2、有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并有可操作性。3、有自查机制,并能完善。
“一个预案、一个安排、四个制度、五个本子”一个预案: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怎么发现传染病疫情、怎么报告、怎么处置,做到有章可循。一个安排:结合学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薄弱环节,此年度(学年)主要做那些事,按计划实施,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四个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制度。五个本子: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晨检登记本、因病缺勤追踪登记本、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登记本、消毒登记本
具体措施落实到位晨检因病缺课追查环境卫生、消毒传染病隔离预防接种证查验配合做好疫情处置
目的:确保不让一个疑似传染病病例进入学校,保证在校的全体师生都是健康的。方法:学校掌握每位师生每天的健康状况;查看发热、皮疹、腹痛、腹泻、呕吐、黄疸等异常症状 主动申报、校门口测体温、上课期间教师观察; 卫生老师完成或者在卫生老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长、卫生委员完成。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嘱学生家长带学生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做好晨检记录,有据可查。
1、做好晨检、午检、巡检等。
建立登记册; 各班每天向学校报告学生、教师因病缺课情况; 卫生(保健)老师是负责收集、汇总报告工作的责任人; 报告内容:学校一天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 或者连续三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 或同一学校1日报告20例相同症状的学生。报告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控中心,同时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2、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登记
3、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
新入学入托学生均要查验,对转入学生也要进行查验。 查验后要注重补种工作的落实。
4、落实预防性消毒和消毒效果监测
教室、寝室、公共场所以开窗通风为主。落实专人,保证课间通风每天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0分钟。寄宿制学校寝室白天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密闭无法开窗的室内环境,可以采取机械通风(空调换气、排风扇)。 学校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学生学会“七步洗手法”并习惯化。
学校传染病防控消毒指南
1、常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84”消毒液(含有效氯5%)、漂白精片(含有效氯500毫克/片)和漂白精粉(含有效氯65%)。强氧化剂:过氧乙酸(15-17%)。紫外线灯、臭氧消毒机等。
2、常用的消毒方法及其消毒作用浓度消毒时可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来选择相应的消毒剂和方法;含氯消毒剂消毒时的作用浓度应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来确定:(1)饮用水消毒:可采用漂白精片,“按每100公斤水加1片漂白精片”进行配制。(2)餐饮具消毒:一般首选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用上述任意一种含氯消毒剂配制成“250毫克/升-500毫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3)衣服、被单消毒: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250毫克/升-500毫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不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和不宜用消毒剂溶液浸泡的衣物等可采用阳光暴晒的方法消毒。
(4)课桌、课椅、门窗把手消毒:用500毫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5)教室、食堂、厕所等场所地面消毒: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药量为200毫升/平方米),作用时间60-120分钟。(没有消毒剂消毒条件的学校对厕所消毒可采用地面撒生石灰的方法。)(6)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毫克/升-10000毫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时间60分钟以上。
(1)如何用“84”消毒液(含有效氯5%)配制?A、作用浓度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原液1毫升加200毫升清水(1:200)的比例进行配制,相当于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84液”50毫升(1两)。B、作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原液1毫升加50毫升清水(1:100)的比例进行配制,相当于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84液” 100毫升(2两)。C、作用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原液1毫升加50毫升清水(1:50)的比例进行配制,相当于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84液” 200毫升(4两)。
3、用于学校消毒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
(2)如何用漂白精片(含有效氯500毫克/片)配制?A、作用浓度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片漂白精片加4斤(2000毫升)清水的比例进行配制,即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片5粒。B、作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片漂白精片加2斤(1000毫升)清水的比例进行配制,即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片10粒。C、作用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片漂白精片加1斤(500毫升)清水的比例进行配制,即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片20粒。
(3)如何用漂白精粉(含有效氯65%)配制?A、作用浓度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粉4克进行配制。B、作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粉8克进行配制。C、作用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塑料桶清水(约20斤)加漂白精粉16克进行配制。
(4)过氧乙酸主要用于空气消毒,使用浓度0.2-0.5%,原液A、B混合静置12-24小时后,稀释30-80倍,30倍后浓度为0.5%,80倍后浓度为0.2%。结合污染程度调节。(5)紫外线灯使用做好消毒时间登记,1000小时的寿命或定期测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2),将更换。使用量:地面、墙面约100-200ml(喷湿不下流),空气用10-20ml(熏蒸、空间喷洒等)。注意开辟清洁通道,消毒顺序及风向等。
配制或使用时应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由于含氯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最好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操作。配制时应有量杯或汤勺计算分量。消毒后的物品、表面应待需要的作用时间后再用生活用水清洗及抹干,以免对表面有腐蚀。当天配制的消毒液应当天用完。消毒液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不适立即就医。消毒期间不要随意用手揉擦眼睛,触摸鼻子或嘴,及时洗手。
5、加强健康教育。 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口鼻,用完后的纸巾应扔进有盖的垃圾桶;平时应避免用手触摸眼晴、口及鼻; 假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应及时告诉老师、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接触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的人员要佩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正确洗手; 接种疫苗。
各学校及幼儿园应对传染病病人严格按照各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进行隔离儿童/学生返校复课时,必须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复课需要由校医、班主任审核,并在因病缺勤追踪登记本进行记录。疑似病例按确诊病例的要求进行隔离。
6、传染病隔离——规范复课流程
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工每年常规体检项目; 发现疑似病例,学校要及时告知当事人至当地医疗机构检查; 按照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国卫办发[2017]22号),做好病例的治疗管理工作。
7、落实学生健康体检,规范结核病患者、疑似患者的登记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
8、加强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内容:传染病防治法、常见传染病知识 措施落实情况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次、注意资料的收集留存
建立医校共建制度:
疾控-社区-学校三方联动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课件,共24页。
这是一份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及安全教育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疫情防控,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安排好假期生活,度过平安美好假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防疫第一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校园常态化防疫要求,防疫用品清单,健康防护小知识,学生疫情复学心理教育,Contents,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