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石室中学 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展开答案B
解析:A选项白磷结构如图,每ml含6ml共价键,而每ml甲烷含4ml共价键,A错误;B选项由电荷守恒可知n(NH4+)=n(Cl-),B正确;C选项中反应为可逆反应,分子总数大于2NA,C错误;D选项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反应为铜失电子,无气体产生,D错误。
答案D
解析:X、Y、Z、W、Q、R分别为C、O、Na、Mg或Al、S、Cl。A选项中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离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的大小顺序:Q>R>Y>W,A错误;B选项碳酸不与氢氧化铝反应,若W为Mg,则更不符合,B错误;C选项X的氢化物为烃类,沸点不一定低于水的沸点,C错误;D选项Z2Y2为Na2O2,能与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选项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A错误;B选项排气法收集气体的试管不能用胶塞塞住,B错误;C选项铁为阳极,失电子产生亚铁离子,阴极溶液产生氢氧根,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汽油可有效隔绝空气,能较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C正确;D选项不能用氢氧化钠吸收乙酸乙酯,氢氧化钠易造成乙酸乙酯的水解,D错误。
11.答案A
解析:A选项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布洛芬的化学式为C13H18O2,苯甲酸的化学式为C7H6O2,组成上相差C6H12,且均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羧基,结构相似,所以布洛芬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A正确;B选项布洛芬含有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B错误;C选项布洛芬分子中含有亚甲基,亚甲基中的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根据甲烷结构可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C错误; D选项布洛芬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4种结构,D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该电池工作时,钠极(a极)为电源负极,电子从a极流出,流向b极,A描述正确;由于是原电池,故系统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B描述错误;Na+移向正极,遇到HCOeq \\al(-,3)有可能形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故可能有固体析出,C描述正确;由题图知b极上是CO2、H2O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COeq \\al(-,3)、H2,D描述正确。
13.答案D
解析:向10mL1ml·L-1的HCOOH溶液中滴加1ml·L-1的NaOH溶液,a点为HCOOH和HCOONa的混合溶液,pH=7,酸电离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于盐水解对水电离的促进作用相抵消,水的电离程度与纯水相同。最高点为H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点为NaOH和HCOONa的混合溶液,虽然水的电离程度与纯水相同,但pH>7,故A、B描述正确;NaOH溶液加入的过程中,溶液由1ml·L-1的HCOOH(弱电解质)溶液到0.5ml·L-1的HCOONa(强电解质)溶液,最后无限接近1ml·L-1的NaOH(强电解质)溶液,整个过程导电性一直增强,C描述正确;该过程中,起始点为1ml·L-1的HCOOH溶液,c水(H+)=1×10-12ml/L,则HCOOH电离产生的c(H+)=1×10-2ml/L,故Ka约等于(1×10-2)2/1,数量应为10-4,D描述错误。
26.(14分)
(1)三颈烧瓶(1分);水浴加热(1分)
(2)2:1(2 分);溶液中有气泡逸出,烧瓶内出现黄绿色气体(2分)
(3)冷凝并收集ClO2 (2分)
(4)2ClO2 + 2OH- ==== ClO3-+ClO2-+H2O(2 分)
(5)135cV2/V1 (2 分)
(6) ClO2 + e-= ClO2- (2 分)
60-80℃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加热温度低于100 ℃,可采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KClO3 + H2C2O4 + H2SO4 ===== K2SO4 + 2ClO2↑ +2H2O+2CO2↑,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lO2是黄绿色气体,因此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产生黄绿色气体。
(3)ClO2的熔点为-59. 5℃,沸点为11.0℃,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并收集ClO2。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另一种盐为NaCl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 + 2OH- ==== ClO3-+ClO2-+H2O。
(6)由图可知,A极电极反应为ClO2 变为 ClO2-,电极反应为ClO2 + e-= ClO2- ,后续反应为ClO3- + ClO2- +2H+= 2ClO2 ↑+H2O,该反应不属于电极反应。
27.(14分)
(1)①890.3(2分) ②0.5(1分) 117.2 (2分)
(2)BC (2分)
(3)①不处于(1分)
催化剂活性降低(2分) 升高温度使反应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和反应 =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I正向移动(2分)
②A(2分)
解析:(1)CH4(g)+H2O(l)CO(g)+3H2(g)的ΔH为CH4的燃烧热减去CO的燃烧热,再减去H2的燃烧热的3倍,故可根据相关量求算出CH4的燃烧热,然后再取绝对值即为答案。
CH4(g)+H2O(g)CO(g)+3H2(g)
起始量(ml) 1 1 0 0
变化量(ml) 0.2 0.2 0.2 0.6
平衡量(ml) 0.8 0.8 0.2 0.6
分数 0.8/2.4 0.8/2.4 0.2/2.4 0.6/2.4
带入速率计算公式和Kp计算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2)A.根据图象,相同时间内,T2比T1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因此T2>T1,A说法错误;
B.c点甲烷转换的浓度为1.2ml/L,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1.2ml/L,B说法正确;
C.在同一温度未达平衡前,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反应物浓度,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未达平衡时,b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C说法正确;
D.a点所处的温度低于c点所处的温度,但a点的反应物的浓度大于c点的反应物浓度,因此两点的速率无法比较,D说法错误;
(3)①生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产率降低,而P点以后升温产率仍在上升,说明P点未处于平衡状态。490K之后,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原因除了升高温度使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以外,还可能有催化剂活性降低以及升高温度会使反应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和反应 =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I正向移动的因素。
②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一定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增大压强,故选A。
28.(15分)
(1)Na2SiO3、NaAlO2 (2分)
(2)趁热过滤 (1分) Na2SO4 (1分) 降温结晶 (1分)
(3) 稀硫酸 (2分)
(4)23H2O+6S2-+8CrOeq \\al(2-,4)===8Cr(OH)3↓+3S2Oeq \\al(2-,3)+22OH- (2分)
(5)①由方程式2Al+Cr2O72-+14H+===2Cr3++2Al3++7H2O可知,pH较高,氢离子浓度低,不利于反应进行(或回答H+浓度较低时,Al的还原性较弱或Cr2O72-的氧化性较弱均给分)
(2分)
②pH过低,Al会和氧化剂H+发生反应,导致Cr2O72-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2分)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6×10-10 (2分)
解析:(1)根据调节pH后产生滤渣Al(OH)3和H2SiO3,可知“浸出过滤”后的浸出液中除了含有NaOH(来自弱酸钠盐的水解)、Na2CO3、Na2CrO4外,还含有Na2SiO3、NaAlO2。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可知,先趁热过滤除去Na2SO4,再降温结晶析出Na2Cr2O7。
(3)根据酸化产物为Na2SO4和Na2Cr2O7可知调节溶液pH所选的试剂为稀硫酸。
(4)加入Na2S反应后,生成Cr(OH)3的离子方程式为23H2O+6S2-+8CrOeq \\al(2-,4)===8Cr(OH)3↓+3S2Oeq \\al(2-,3)+22OH-。
(5)①由方程式2Al+Cr2O72-+14H+===2Cr3++2Al3++7H2O可知,反应发生需要大量氢离子,pH较高,氢离子浓度低,故不利于反应进行,也可回答H+浓度较低时,Al的还原性较弱或Cr2O72-的氧化性较弱,不利于反应进行。
②pH过低,活泼金属Al会和氧化剂H+发生反应,导致Cr2O72-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根据两离子的浓度比等于对应的Ksp之比,即可算出。
(15分,除注明的以外,其余每空1分)
(1)2s2 2p3 2
(2)四面体形 大于
(3) 极性键和配位键 (2分)
甲基的供电子能力强于氢原子,导致N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大,接收质子的能力强 (2分)
(4)sp2 14NA
(5) (2分) (2分)
解析:(1)在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大于N的元素有 Ne、F。
(2)NH3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VSEPR 模型为四面体构型,NH3分子中存在孤电子对, [Cu(NH3)4]2+中孤电子对已形成配位键,不再有孤对电子;NH3中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更大,使成键电子对之间的夹角更小。
(3)甲基供电子能力强于氢原子,甲基越多,N 原子的电负性更强,接收质子能力更强。
(4)N原子有两个σ键,一对孤电子对,另一个单电子参与形成π键,故为SP2杂化。σ键数目注意不要忽略C-H键。
(5)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氨形成的晶体类型为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为 8,每个晶胞中含有2个NH3,根据公式可得。
36.(15分)
(1)取代反应(1分)
(2)2-溴丙烷(1分)
羰基、(酚)羟基(2分,各1分)
(2分)
(7)(4分)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 这是一份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共7页。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