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法治社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98495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法治社会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法治社会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政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具体措施,重大意义,法治社会的表现,知识回顾,易错辨析,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表现(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3)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要求(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②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1.要求(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1.要求(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意义(1)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1、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
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 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
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4、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
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5、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
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1、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是( )①完善法律援助度,精准挑选援助对象,缩小援助范围②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行,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③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以弥补法律在调节功能力的不足④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②④∶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需要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②④符合题意。①∶应该是扩大援助范围而不是缩小援助范围,①错误。③∶试题强调的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强化法律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德治的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C。
2、“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②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③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④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D 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公民要树立法治理念,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③④符合题意。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等同于法律,①错误。我国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不体现全体公民意志,实现全体公民立法说法错误,②错误。
3.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发现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如果你也存在类似情况,今后的打算是(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②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题文中“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知识,还要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增强宪法观念,①③正确;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说法错误;中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很多的,不能以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④说法片面。
4.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②近现代法治只控制政府权力,而不限制公民权利③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必将有损社会的公平正义④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A 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行使都会受到法律限制和规范,②错误。“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这表明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和歧视,要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和受到制约,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①③④正确。
5.宠物狗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遛狗不牵狗绳吓到老人小孩,大型犬、烈性犬在居民家中随意圈养…不文明养犬行为长期以来备受诟病,也引发不少纠纷。近期多地出台规定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规范养犬行为,做到文明养犬,需要A.依法加强管理,唤醒人们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B.公民有效行使决策权,向政府机关提出书面建议C.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居民有效行使质询权D.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共同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
【解析】不文明养犬行为长期以来备受诟病,引发不少纠纷,多地出台规定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这说明规范养犬行为,做到文明养犬,需要依法加强管理,唤醒人们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A入选;公民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没有决策权,B错误;人大代表具有质询权,居民没有,C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D错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以下简称《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密码法》中的密码,是指使用特定变换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或者安全认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密码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加密保护,另一个是安全认证。密码法旨在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密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是我国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1)说到密码,你能想到什么?(2)结合《政治与法治》中法治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密码法》立法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1)本题设问指向说到密码,你能想到什么。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就可,可以从计算机或手机开机、电子邮箱登录“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角度回答。(2)结合《政治与法治》中法治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密码法》立法的意义是什么,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密码法》的立法,多维度解答立法、守法、信法、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也可以从国家宏观的角度、微观主体生活等角度解答问题。
【答案】(1)现实生活的计算机或手机开机、电子邮箱登录“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2)①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法》立法有利于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②制定《密码法》,就是要将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的应用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对现行商用密码管理制度作出调整,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密码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密码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社会。③《密码法》立法有利于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④制定《密码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密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密码,充分发挥密码在网络空间中信息加密、安全认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法治社会优质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航,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的含义,法治意识前提,法律实施保证,实施效果目的,知识拓展,建设法治社会,如何建设法治社会,演员宣誓行业自律公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评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法治社会,思维导图导入,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的含义,法治社会的表现,知识拓展,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意识,治理水平,服务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何谓法治社会,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