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3个考点)思维导图-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5 次下载
- 探究性化学实验(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6 次下载
-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6 次下载
- 物理计算与解答题汇编一(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5 次下载
- 物质化合价与化学式含义(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5 次下载
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展开走进重高 生物培优15 -- 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
考点一、装片制作与显微镜使用与观察
考点二、种子萌发,探究萌发条件
考点三、探究植物与动物呼吸作用因素与产物
考点一、装片制作与显微镜使用与观察
1.(2019·陕西)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调焦时,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C.要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
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3.[2018·杭州经济开发区二模改编]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血涂片,出现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如果目镜一样,图甲的物镜比图乙的物镜长
B.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短
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大
D.乙的观察视野比甲的大
【解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相比,乙的放大倍数更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
4.[2018·温州]用如图所示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D )
A.物镜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解析】物镜转换器是用来改变物镜从而改变放大倍数的,粗/细准焦螺旋是用来调节物像清晰程度的。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可以使更多的反射光进入显微镜视野,所以可调节亮度。
5.[2018·达州]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D )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图中a是刮、涂,b是染色,c是滴,d是盖,所以正确顺序为c→a→d→b;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6.(2019·绍兴)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B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敏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7.(2019·娄底)如图是某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装片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abcd
B.观察装片时甲为镜筒上升,乙为镜筒下降
C.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D.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平面镜
8.(2019·台州)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先将观察对象作一定的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C )
9.[温州中考]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B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镜筒下降时,为了防止下降过程中物镜压到玻片,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清水
C.对丙滴加碘液后②变蓝①不变蓝
D.要使丁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须选用生理盐水。丙图中②为胚乳,其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11.[保定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与其相应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D )
选项 | 实验活动 | 操作步骤 | 操作目的 |
A | 练习使用显微镜 | 转动转换器 |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
B |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 使叶片脱色 |
C |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 用清水漱口 | 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
D |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即可,其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
12.(2019·泸州)如图甲表示小丽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乙是她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的图形,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丽同学观察发现在视野的右下方有一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正中央进一步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分析气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临时装片制作时______(填图甲中的步骤)操作不符合要求。
(2)图乙中细胞的结构没有标注完整,未标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切洋葱往往会使人流泪,这主要是由于洋葱细胞内有一种“催泪因子”,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
【答案】(1)右下方 ④ (2)细胞核 (3)液泡
13.[2018·杭州拱墅区二模]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气泡__。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__A__(填字母)。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定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洋葱细胞
【解析】显微镜使用时,换用高倍物镜后,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
14.(2018·南通)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1)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__转换器__(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________(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3)要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应是__生理盐水__。
(4)从视野④中,可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由__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__三部分组成。
【答案】(1)左 转换器 (2)凹 细 (3)生理盐水 (4)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5.[济宁中考改编]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__右上方__移动。
(2)观察时,调节__细__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200__倍。
(3)某学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 重新对光__。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__A__(填字母)。(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5)在观察上述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细胞有流动的现象,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用吸水纸在载玻片的一侧吸收多余的水分__。
【解析】(1)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和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所以要重新对光。(5)观察到细胞有流动现象是由于载玻片上液体太多,应用吸水纸吸收多余的水分。
1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请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写图中数字序号)
(2)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盖法是________。
(3)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的一个步骤。此操作中,她正在________(填“逆”或“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她的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镜。
(4)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③②① (2)甲 (3)顺 物 (4)丙
17.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你可以惊喜地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下面是小张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洋葱根尖的结构。视野中没有观察到的根尖结构是__根毛区__,要想观察到这一结构应将玻片标本向__上__移动。观察过程中换用高倍物镜后,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__反光镜__,使视野明亮。
(2)小张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④将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液滴中轻涂几下;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上述操作有哪些错误?__③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步骤②和③顺序颠倒__。
(3)请你画出一个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结构名称。
【答案】(3)如答图所示。
(4)乙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此判断,红细胞在序号__②__所示的血管中呈单行通过,以保证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
(5)丙图是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部分,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①__]__红细胞__,当人体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时,[__②__]__白细胞__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6)实验室的一个装片盒里,有一个细菌永久装片和一个酵母菌永久装片的标签脱落了,你可以依据什么把它们区分开来,重新贴上标签?__有无成形的细胞核__;小张在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的细胞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出芽生殖__。丁图表示利用酵母菌酿造果酒时温度变化与产酒量的关系,图中的信息显示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产酒量会下降,请你分析原因:__温度过高,酵母菌数量减少__。
考点二、种子萌发,探究萌发条件
1.如表是小丽探究“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时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出现如表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B )
培养皿 | 操作1 | 操作2 | 操作3 | 现象 |
① | 在一层浸水的棉花上放等量的绿豆种子 | 在25℃光照环境下培养 | 定时适量喷水,连续观察2周 | 无种子 萌发 |
② | 在25℃黑暗环境下培养 |
A.环境温度太高 B.种子无生命力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
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解析】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萌发的种子的质量逐渐减小;煮熟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瓶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3.(2018·安徽)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如下的装置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打开阀门并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后发现,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本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B.漏斗口塞上消毒棉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
C.如果将两个装置都密封,实验会更快效果也更好
D.若乙的石灰水稍浑浊,说明煮熟的种子呼吸较弱
4.(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5.(2019·潍坊)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B )
6.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 不能,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7.[衢州中考]小柯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__。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黑暗(或无光照)__环境中放置12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__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析】为防止新鲜菠菜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应在黑暗或无光照环境中放置12h。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二氧化氮等气体。
8.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情况,小阳将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分别装在A、B两个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进行了实验。请回答:
(1)小阳取A瓶,按图乙连接适当装置后,打开阀门,取掉漏斗口的棉花,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加水”的目的是 。
(2)乙图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阳同时利用B瓶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其作用是 。
(4)本实验中,小阳将A、B两个玻璃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一夜,你认为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的理由是 。
【答案】(1)有利于将瓶内的气体(二氧化碳)赶出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对照作用
(4)种子萌发要适宜的温度(或种子的萌发要温暖的地方:温暖的地方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温暖的地方有利于种子的呼吸作用等)
考点三、探究植物与动物呼吸作用因素与产物
1.取一些萝卜块先称其质量,放在地窖中加以存储,此过程中,每隔240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D )
2.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C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3.(2018·滨州)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2018·武汉)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5.[2018·杭州余杭区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一个保温瓶中放入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用带有双孔的塞子封口,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以观察到锥形瓶中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锥形瓶中指示剂的颜色变成蓝色
B.保温瓶中的所有酵母菌是一个群落
C.影响酵母菌呼吸类型的重要因素是保温瓶中O2的含量
D.本实验可以用来精确测定酵母菌呼吸释放的CO2量
【解析】酵母菌在把原料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保温瓶中的所有酵母菌是一个种群。O2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O2不足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即发酵。本实验只能定性检测酵母菌呼吸释放CO2,但不能用来精确测定酵母菌呼吸释放的CO2量。
6.(2019·岳阳)甲、乙装置为夏天玉米苗无土栽培实验。各玉米苗大小及长势一致,培养液为同一土壤浸出液,液面均覆盖有油膜。丙为实验相关数据变化趋势图。请分析回答:
(1)玉米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_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生长旺盛的玉米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总量。
(2)在室内测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均为a后,迅速将它们移入阳光下照射。此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有线粒体和________。一小时后,将测得实验数据制成图丙,其中表示甲装置玉米苗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3)盛夏庄稼地里的玉米在正午时,光合作用不增反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导管 > (2)叶绿体 ④ (3)部分气孔关闭
7.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_。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 __。
(3)人体吸进的氧气最终要到达__ __发挥作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 __。
【答案】(1)变浑浊 较多的二氧化碳 (2)对照 (3)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
8.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如下影响:
【提出问题】 如何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便判断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
【实验探究】
方法一:分别向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放入燃着的蜡烛。
方法二:分别向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分析与应用】
(1)上述实验中,方法一所依据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
方法二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菜窖中一般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不能贸然进入。为确保人体健康不受影响,在进入菜窖前,应对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验,有关操作步骤是做灯火实验,若 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 ,就不能贸然进入。
【拓展探究】 利用如图装置,粗略测定菜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3)连接实验装置: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a→d→e→c→b→f 。
(4)用于实验的菜窖气体为50 mL,最终量筒中共收集到水45 mL,该菜窖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10% 。
9.(2019·衢州)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___________。
【答案】(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A (3)减慢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三(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三(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欧姆定律实验,电场与磁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度测量实验,误差分析探究,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弹性势能,机械能,动能等探究,浮力条件探究与阿基米德实验,杠杆平衡条件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