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793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哈师大附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793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哈师大附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793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哈师大附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793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哈师大附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答案
展开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使(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空气能见度降低 D.大气逆辐射减弱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减弱了地面辐射
3.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4.下图是2019年12月某一时段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6.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为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选取位于郊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某直辖市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直辖市近百余年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增暖时期(1937-1953年和1987-1999年)。下表为两次增暖期的年、冬季气温相关数据(单位:℃)。据此完成8~10题。
|
| 平均气温(距平) | 最高气温(距平) | 最低气温(距平) | 日较差 |
年 | 1937~1953 | 16.0(+0.47) | 21.4(+1.72) | 12.3(+0.11) | 9.1 |
1987~1999 | 16.1(+0.57) | 20.2(+0.52) | 12.8(+0.68) | 7.4 | |
冬季 | 1937~1953 | 5.2(+0.71) | 10.1(+1.28) | 1.5(+0.45) | 8.6 |
1987~1999 | 5.6(+1.17) | 9.9(+1.05) | 2.4(+1.29) | 7.5 |
注:①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值以1961-1990年为基准;②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的气温平均值与对应基准值的差值。③气象站海拔:甲,4.6m;乙,4.0m;丙,4.4m;丁,5.5m
8.该直辖市为( )
A.上海市 B.天津市 C.北京市 D.重庆市
9.该直辖市两次增暖期均体现出日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 )
①1937-1953年:白昼增温为主 ②1937-1953年:夜晚增温为主
③1987-1999年:白昼增温为主 ④1987-1999年:夜晚增温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据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推断,该直辖市1987-1999年较1937-1953年明显减少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地面的植被覆盖面积 D.天空中的云层厚度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南风、西南风
12.图中L处锋面为( )
A.低压槽—冷锋系统 B.低压槽—暖锋系统
C.高压脊—冷锋系统 D.高压脊—暖锋系统
13.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 )
A.出现强对流 B.气旋过境 C.寒潮爆发 D.沙尘暴过境
风火山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夏季融化深度为0.8-1.5m,土壤发育缓慢。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有高寒沼泽草甸、高寒高草草甸、高山草原。下图表示2004-2017年风火山多年冻土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读图,完成14~15题。
14.决定该区域夏季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拔 C.植被 D.土壤
15.该区域冬季相对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力小,蒸发弱 ②土壤冻结,蒸发弱 ③气温低,蒸发弱 ④白昼短,蒸发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热浪通常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易出现更大的风险。下图示意上海市2016-2017年7月城、郊在热浪和非热浪期间的2m气温(离地2m高度的气温)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
16.表示该月非热浪期间上海市郊区2m气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热浪期间,下列城市中与上海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一致最接近的是( )
A.乌鲁木齐 B.雅典 C.伦敦 D.北京
18.热浪期间,上海( )
A.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减弱 B.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增强
C.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增强 D.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减弱
2019年10月12日,某天气系统影响日本,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图为该天气系统经过的部分地点及经过时的中心气压图。据此回答19~21题。
19. 该天气系统( )
A. 近地面水平方向呈顺时针旋转 B. 垂直方向上升,高空辐合
C. 强度先逐渐增强之后逐渐减弱 D.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移动
20. 该天气系统过境日本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①寒潮 ②泥石流 ③洪涝 ④海啸 ⑤狂风
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21. 日本应对本次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
①实时监测天气系统气温变化 ②行人选择在建筑或树旁躲避
③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④准备帐篷、救生衣等救灾物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23.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下击暴流是一种极端天气,其形成与雷暴云顶的上冲和崩溃紧密联系。随着上冲高度的增加,上升气流不断被储存起来,一旦云顶迅速崩溃,巨大的乳状云从天而降,压向地面。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研究表明:垂直高度45~80千米,提前预警的时间为0;小于20千米或大于80千米的则无法准确预警。下图示意2020年2月28日澳大利亚珀斯机场附近某摄影师拍下的下击暴流的画面。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击暴流类似于前后叠加的两种天气系统分别是( )
A.锋面、低气压 B.反气旋、高气压
C.低气压、气旋 D.低气压、高气压
25.目前很难对下击暴流准确预警的原因是( )
A.时间极短,尺度极小 B.卫星遥感分辨率低
C.风力极大破坏性大 D.天气系统变化剧烈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人口规模小,市内店铺多为饭店,餐馆和酒吧,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 由于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公里。因此成为南极洲探险和考察起航和补给基地。下图示意火地岛区域和醉汉树景观。据此完成26~28题。
26.该岛醉汉树倾斜的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7.乌斯怀亚旅店收费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冬季寒冷漫长,适合旅游时间短 B.景区等级高
C.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D.旅店服务等级高
28.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人数最多的月份为( )
A.4月 B.7月 C.9月 D.12月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系统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区内沼泽湿地、冰川、湖泊等水体广布,是中国江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以及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区。降水波动是影响三江源及江河中下游水资源安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区年降水量累计距平值。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累计值。据此完成29~31题。
29.三江源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为( )
A.逐渐减少 B.波动变化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30.2002年以来,三江源区年降水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该区气候变暖 B.环保力度增大 C.冰雪面积萎缩 D.地形格局改变
31.2002年以来,三江源区年降水量变化造成的影响是( )
A.湿地面积扩大 B.中下游供水紧张
C.森林面积扩大 D.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团雾是其中的一种,受局部因素影响,形成突然、范围小、浓度强的雾。京沪高速在江苏无锡梅村段常受团雾影响,一般夏半年(4—9月)较少,但6月份较多。与大雾不同,团雾持续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内。据此完成32~33题。
32.最容易遇见浓厚团雾的时间可能是(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33.导致梅村6月份团雾多发的原因是( )
A.气温高可容纳的水汽多 B.多雨季节空气湿度大
C.工业发达排放颗粒物多 D.地形复杂气流运动慢
下图示意荷兰某农场全新革命性节能温室。其窗户尺寸为普通温室的两倍,屋顶和侧壁使用双层玻璃结构,四个玻璃侧面均设有防反射涂层。节能温室可节省约60%的能源,但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据此完成34~35题。
34.温室中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实现节能的设施有( )
①双层玻璃 ②两倍尺寸窗户 ③防反射涂层 ④地热能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
A.冬季气温低 B.多阴雨天气 C.地热能丰富 D.受海洋影响
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36~37题。
36.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37.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读图,完成38~40题。
38.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 )
A.40°N B.50°S C.40°S D.60°N
39.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势高低
40.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 )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湿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41.(16分)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2分)
A.①—甲 B.④—乙 C.⑦—丙 D.⑥—丁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4分)
(3)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4分)
(4)气候类型④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2分)
(5)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4分)
42. (14分)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图中甲地是一片缓和起伏的大草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6分)
(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4分)
(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4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比较7月1日澳大利亚南、北部沿海地区风速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珀斯夏季的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形成原因。(4分)
4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甲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2)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4分)
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