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1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2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5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7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6张PPT)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点鲜明,走进演讲现场,条理清晰,理清演讲思路,格物致知,领悟内容,格物致知的传统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家,通俗性道理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 学习演讲的方法,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经常回国选拔年青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并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肇中( ) 瞭望( ) 缅怀( )朱熹( ) 格物致知( ) 诺贝尔( )儒家( ) 袖手旁观( ) 测量( ) 埋没( ) 不知所措( ) 彷徨( )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丁肇中写了《怀念》一文,深切怀念了自己的父亲,借此表达了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怀念》被征文组委会评为特别荣誉奖,1991年10月18日,征文颁奖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讲话人就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词特点:观 点 鲜 明 条 理 清 晰通 俗 易 懂有 针 对 性宣 传 鼓 动
    假如我们有幸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这场演讲,你能听出演讲的主题以及作者的观点吗?(听录音)
    主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篇演讲,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你能梳理出本文层层推进的演讲思路吗?
    温馨提示:快速浏览全文,先找出每段或一个部分内容的中心句,再进行梳理概括,理清演讲思路。
    1.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6.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7.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8.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9.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10.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11.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13.归纳格物致知的意义,为中国学生提出希望。
    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要格物致知,也就是要实验
    3—5传统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
    6—10强调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1-12中国学生偏理论轻实验的现状
    13.归纳格物致知的意义,为中国学生提出希望
    条分缕析 层层推进
    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知,知识、认识。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提到传统教育的弊端,丁肇中先生举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为了印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个观点,把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使听众容易接受并得到启示,能够取得较好的现场效果,这是以说理为主的演讲中常用的技巧。
    “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王阳明《传习录》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为了进一步印证“王阳明的思想还在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这个观点,说明用功埋头苦读,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举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真实亲切,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通俗易懂,深入人心。2.“亲身经历”,示范、参考。
    假如请你为王阳明先生纠正错误,指点迷津,你会告诉他该怎么“格”竹子呢?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格物致知——重视实验精神
    在这次演讲中,丁肇中先生为何提倡“格物致知”的实验精神?
    1.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2.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真正的“格物致知”现代意义?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明明”:“很显然”的意思,表现了丁肇中先生对王阳明行为错误的强调,加强了肯定语气,让人更加信服。
    2.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只能”:“只有,唯一”的意思,突出强调了实验对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也表现了丁肇中先生对自己说法的自信。
    3.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拿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大都”:表范围,指大多数学生,而非全部学生,也有个别例外,语言严密。“往往”:表示一般规律,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从品读语言中,我们发现本文通篇使用口语,语言平实,不加修饰。作者为何不使用书面语呢?
    1.书面语日常使用频率低,大脑皮层反应较慢,很难在现场产生瞬时沟通的效果。2.书面语不如口语响亮干脆,不利于与听众交流。使用口语更能与听众产生共鸣。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通篇使用第一人称,亲热自然,与听众融为一体,拉近与听众距离。
    1.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2.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3.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4.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运用否定句,说明人们在现实的行动或认识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现象,同时否定句与肯定句成对出现,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能够让听众对阐述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体现了作为科学家的严谨作风。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典礼上,作者围绕“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和当代价值阐述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体现出科学家的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风格。
    可见,演讲的内容决定了演讲的风格。它与演讲者的身份、场合、听众息息相关。
    从演讲中,我们感受到了丁肇中先生格物致知、重视实验的科学求实精神,透过文字,你还能读出他怎样的情怀?
    在父亲引导下,丁肇中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而母亲则在丁肇中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并培育其茁壮成长。丁肇中的外祖父王以成早年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牺牲。为纪念父亲,王隽英为三个孩子取名丁肇中、丁肇华、丁肇民,为教其永远记住并报效自己的祖国,并在临终给丁肇中留下遗嘱“爱祖国,爱科学,双爱双荣”。丁肇中经常说:“在我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母亲的遗言。
    1.第一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获奖者
    2.关心祖国科学发展,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
    3.为家乡代言,助力家乡发展
    格物致知、重视实验的科学求实精神
    心怀祖国、情系祖国科学事业的家国情怀
    1.完成《同步训练》课后提升。2.推荐阅读:丁肇中的《怀念》
    1.下列蓝色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测量(liáng) 熹(xǐ) B.彷徨(fáng) 埋怨(mán)C.诺言(nuò) 儒家(rú)D.埋没(méi) 中庸(yō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困难,需要树立全班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位同学都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B.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长满荆棘、充满挑战的人生才会更加意义非凡。D.从来都没有“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B. 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而且研究学术不可缺少。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相关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梳理结构,合作探究,论证过程,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示范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学习目标,掌握字词,研讨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八语下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pptx、丁肇中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