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练习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word版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我们与法律同行pptx、我们与法律同行docx、习近平就职宪法宣誓mp4、央视普法公益广告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019·柳州] 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2)[2018·云南]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3)[2018·云南] 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018·曲靖]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2018·曲靖]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017·张家界]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
    (2)[2017·张家界] 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3)[2017·毕节]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4)[2017·毕节] 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5)诗中直抒胸臆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019·昆明]请具体分析下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绘作者借酒消愁的情景。作者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而是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C.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词人巧妙运用典故,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富有表现力。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019·通辽]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2)[2019·龙东]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3)[2018·河南]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4)[2018·河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5)[2017·湘西] 通读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6)[2016·云南] 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17·广元]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2017·广元]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019·淮安一模]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2019·淮安一模]作者是为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1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三)答案解析
    1、游山西村[陆游]
    (1)示例一: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因为本诗生动地描写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快的景象和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或:“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的人情美之中),农村秀美的风光(或:颔联写山水景色,写景中寓含生活哲理;诗人陶醉在山西村风物美之中)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或:颈联写出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和对古老民俗的赞美;诗人陶醉在山西村民俗美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示例二: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诗人被罢归故里,心中不免失意和不平,“山重水复”喻指“逆境”“因难”,写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柳暗花明”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失意而不悲观。“乘月闲游”“拄杖叩门”虽貌似闲适,却始终未能忘情国事,更衬托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第一,从诗句内容角度理解,生动描画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第二,从诗作写作背景角度理解,写这首诗时,作者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2)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颔联和颈联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景物描写,描写山西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农村风俗画卷。
    (3)“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从中可以体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村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
    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C [解析]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最爱。
    (2)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来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C
    (4)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既表现了诗人游春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诗中直抒胸臆的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浣溪沙[晏殊]
    (1)“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答题时,可以结合诗意,抓住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因“花落去”而“无可奈何”;因“燕归来”而喜悦,但人已变,故“独徘徊”。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词人没有运用典故。故选D项。
    5、行路难(其一)[李白]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而非“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故C项错误。
    (2)示例: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垂钓碧溪上”讲的是姜太公的故事,“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梦乘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示例一: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诗句赏析可从句式特点、情感倾向、修辞方法和炼字等角度入手。本句属于短句,短句铿锵有力,情感充沛;“行路难”两次出现,从修辞上讲属于反复,“今安在”属于设问,这样凸显了前路艰辛。
    (4)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两句诗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两句诗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 本诗写在李白仕途受阻、人生困顿之时,但其中仍透露着强烈的自信与乐观,据此作答即可。
    (5)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着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解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衬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最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问。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诗人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6)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玉盘珍羞”也无法下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玉盘珍羞”也无法下咽。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 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个“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波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个“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形势,有力烘托了作者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其吊古伤今的悲愤。据此可作答。
    (2) 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和情感的把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是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