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陕西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勤劳质朴的陕西人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做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蓝田玉石雕玉器 B.凤翔粮食酿美酒
C.米脂红纸剪窗花 D.临潼石榴榨果汁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 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 D.检查气密性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喷洒消毒液杀灭新冠病毒时闻到特殊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构成不同
C.氖气和氦气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结构
D.向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它们的溶液中均含有硫酸根离子
4.2020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平利县进行考察。平利县是历史悠久的茶乡,茶叶中富含硒、锌、儿茶素(C15H14O6)、咖啡碱( C8H10N4O2)、茶碱(C7H8N4O2)等物质,具有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以下关于茶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茶叶中富含的硒、锌指的是元素
B.儿茶素中含有3个氧分了
C.咖啡碱比茶碱多2个氢原子
D.茶碱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符号表征是学习,交流化学知识常用的手段,对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的是阴离子
B.图②③对应的元素在同一周期
C.图②是铝离子结构示意图
D.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85
6.化学学习中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与微观:碱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阳离子都为金属离子
B.变化与守恒:根据铁生锈后质量增加,可得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模型与推理: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探究与创新:用注射器可代替分液漏斗,因为都可以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该溶质,则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检验石灰水的变质程度 | 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B |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 用手在瓶口轻扇闻气味 | 分别取样,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
C | 分离铜粉与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水蒸气 | 通过浓硫酸 | 通过碱石灰 |
A.A B.B C.C D.D
9.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试剂总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只发生反应
B.b→c过程中加入了稀盐酸,沉淀中BaSO4的质量减小
C.d点时溶液一定显酸性
D.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是增加的
二、填空题
10.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要科学防治。
(1)科学表明75%的酒精(C2H5OH)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在喷洒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酒精的特殊气味,原因是______。
(2)用75%的酒精杀灭病毒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专家们建议应每天适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人体补充______,增强人体抵抗力。
11.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期间,为满足市场对酒精消毒液的需求,某工厂加紧生产乙醇。该厂生产乙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回答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乙、丙、是由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3)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4)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1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C、D中,共包含______种元素。
(2)由B和D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B、C、D三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E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序数X>Z ②Y和Z位于同一周期 ③Z原子核外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碳化硅又称“金刚砂”,由石英砂、木屑、煤焦等为原料经高温冶炼而成,广泛应用于航空、机械、冶金等领域。
(1)生产碳化硅时,C和SiO2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______。
(2)工厂安装催化转化器将CO转化为CO2,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都不发生改变。
三、推断题
14.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已知A为红色固体单质,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溶液为蓝色,D为蓝色沉淀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分析并回答:
(1)写出步骤①的实验现象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写出能实现步骤③转化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四、流程题
15.小曼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2)向C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末变色,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______(填化学式)。
(3)为了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程度,可加入______(填字母序号)对C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检验。
A 氯化钡溶液 B 氧化铜 C 碳酸钠溶液 D 锌粉
五、实验题
16.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部分夹持装置己略去)。
(1)转动Y形管,使A中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转动Y形管恢复原状,使稀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
(2)图一C中岀现______的现象时,证明B中二氧化碳已集满。该实验还能验证二氧化碳______的化学性质。
(3)图二D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F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7.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将稀盐酸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他们联想到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对此实验的反应原理展开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Ⅰ: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猜想Ⅱ:盐酸中的氯离子与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钙。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a、无明显现象 | 溶液中无______ | |
b、______ | 溶液中有氯离子 | ||
实验二 | a、溶液不变红 | 溶液中无______ | |
b、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有钙离子 |
上述实验一b实验中加足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猜想______成立。
(反思交流)同学们根据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分析、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沉淀的是______。
A 氢氧化镁与碳酸钾 B 氯化钠与稀硫酸
C 硫酸钠与硝酸钡溶液 D 氢氧化铁和稀盐酸
七、计算题
18.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玉石雕成玉器的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的过程有新物质乙醇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红纸剪窗花的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榴榨果汁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缓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底,此选项错误;
B、pH试纸用水润湿后测定溶液pH,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可能会使测得溶液的pH不准确,此选项错误;
C、过滤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要点,漏斗下端尖嘴处要紧贴烧杯内壁,此选项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片刻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喷洒消毒液杀灭新冠病毒时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B正确;
C、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氦原子只有1个电子层,第一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C错误;
D、向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其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C。
4.A
【详解】
A、茶叶中的硒、锌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故茶叶富含的硒、锌指的是元素,A正确;
B、儿茶素由儿茶素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其中不含氧分子,B不正确;
C、咖啡碱、茶碱均由分子构成,一个咖啡碱分子由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茶碱分子由7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咖啡碱分子比一个茶碱分子多1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C不正确;
D、茶碱(C7H8N4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2)=7∶4,D不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图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图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③: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是其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图②③对应的元素在同一周期,都是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C、图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表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6,故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6,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A错误;
B、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质量,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
C、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含质子,不含中子,C错误;
D、注射器和分液漏斗均可通过控制活塞从而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A合理;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红磷、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磷元素,但不属于单质,故B不合理;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C不合理;
D、不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温度下某溶质而言,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D不合理。
故选A。
8.A
【分析】
A、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盐酸易挥发,挥发岀的氯化氢具有刺激性气味,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磁铁能够吸引铁粉,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D、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氧化钙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A、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石灰水完全变质时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石灰水部分变质时成分为CaCO3和Ca(OH)2.方案一中加足量稀盐酸,若立即有气泡冒出,证明石灰水完全变质;若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证明石灰水部分变质,方案一可行;如果完全变质,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如果部分变质,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方案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用手在瓶口轻扇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盐酸,无刺激性气味的是稀硫酸,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滴加石蕊溶液,都变红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磁铁能够吸引铁粉,从而分离两种物质,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硫酸能够除去铁粉,该方案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氧化钙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9.C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Na2CO3和Na2SO4分别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a点发生了和 ,不符合题意;
B、b→c过程中加入了稀盐酸,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故碳酸钡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C、d点时,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一定显酸性,符合题意;
D、Ob段沉淀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减少;沉淀不再产生时滴加稀盐酸,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bc段沉淀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增大;当碳酸钡反应完,继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先减小,再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化学 维生素
【详解】
(1)使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的香味,这一现象的微观原因是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使用医用酒精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3)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1.H2O 分子 6:1 化学性质
【详解】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2C、4H,生成物中含2C、6H、1个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乙的化学式为H2O,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 C2H5OH。
(2)乙是水,丙是乙醇,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
(4)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12.3 +1 C ①
【详解】
(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如图A、B、C、D中共有3种质子数,共包含3种元素;
(2)图B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该微粒是钠离子,图D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该微粒是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A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C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A和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4)E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则X元素为氟元素、Y元素为硫元素、Z元素为氩元素;
①原子序数Z>X,判断不正确;
②Y和Z位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判断正确;
③Z原子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8电子稳定结构,判断正确;
答案:①。
13.置换反应 0 化学性质
【详解】
(1)根据可知 ,此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在单质硅中硅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价→0价;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14.红色固体变黑 NaOH
【分析】
D为蓝色沉淀物,则D是氢氧化铜,C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溶液为蓝色,则C是氯化铜,氯化铜溶液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E是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等,B是氧化物且能转化为氯化铜,则B是氧化铜,A为红色固体且能转化为氧化铜,则A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步骤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
(2)步骤②是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化铜能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如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15.2NaOH+H2SO4=Na2SO4+2H2O 复分解反应 Na2SO4或H2SO4和Na2SO4 BCD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2)向C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末变色,则溶液不是碱性,那么该溶液是中性或酸性,所以溶质的组成可能为Na2SO4或H2SO4和Na2SO4。
(3)A H2SO4和Na2SO4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氯化钡溶液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氧化铜不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用氧化铜可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此选项符合题意;C 碳酸钠溶液不与硫酸钠溶液反应,无现象,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用碳酸钠溶液可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此选项符合题意;D 锌粉不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无现象,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用锌粉可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CD。
16.CaCO3+2HCl=CaCl2+H2O+CO2↑ 蜡烛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详解】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B装置中集满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观察到蜡烛熄灭,证明B中二氧化碳已集满。该实验还能验证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高锰酸钾粉末受热分解时,反应剧烈,且可能随产生的氧气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使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17. 氢离子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根离子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Ⅰ C
【详解】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实验一:a、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锌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故溶液中无H+;
b、结论为溶液中有氯离子,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现象为:b、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a、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无氢氧根离子;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氢氧化钙可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得出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猜想Ⅰ成立;
反思交流:A、氢氧化镁与碳酸钾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生成沉淀,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1)不能(2)21.2%
【分析】
【详解】
(1)题目中不知道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钙过量,也无法计算氢氧化钙的质量,所以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全真模拟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全真模拟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96g,化学实验现象千姿百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适应性全真模拟化学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适应性全真模拟化学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陕西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