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eq \a\vs4\al\c1(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 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回忆、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用,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结合”“虚实相间”或“虚实相生”。
    答案:①上阕是虚写。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②下阕是实写。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eq \a\vs4\al\c1(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熙
    eq \a\vs4\al\c1(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5分)
    暮春山间
    黄公度
    eq \a\vs4\al\c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
    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题组二 综合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官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的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顺畅,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E.“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
    (1)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E项,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的心情”。
    答案:DE
    (2)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 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阕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山下”二句,承接上文由景到情,细雨,渔市和酒家都是那么遥远、缥缈,无法烹鱼饮酒一解胸襟,凄清伤感。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解析:C项,“全部实写”不正确,如“兴废事,千古一沾襟”。D项,应为“承接上文由情到景”。
    答案:CD
    (2)解析:可从词中上下阕中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营造的意境,从而得出其情感,即原因。关键词如:半晴阴、别离心、兴废事、孤烟、疏雨酒家深。这些关键词营造了凄冷孤寂迷茫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孤寂迷茫凄凉的情感,故由此得出“行客莫登临”。
    答案:上阕写江上之景,天气阴晴不定令人心生沧海桑田、聚散离合之感。下阕写山下之景,环境迷茫凄清令人心生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所以才劝“行客莫登临”。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来源:学§科§网Z§X§X§K]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eq \a\vs4\al(),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7分)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答案:CE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来源:学*科*网]
    [注] 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E.本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其表现方式与我们学过的《琵琶行》相同。
    (2)下阕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1)解析:D项,“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E项,其表现方式与《琵琶行》并不同。
    答案:DE
    (2)答案: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11分)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按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授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2)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6分)
    (1)解析:C项,词的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E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
    答案:CE
    (2)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 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下列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与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E.“英雄已尽中原泪”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同。
    (2)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1)解析:A项,对应注释太行天党应该是气势森然严肃之态,此项内涵错误;E项,诗中的句子表达的感情是:英雄已为中原流尽眼泪,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伤感痛苦。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的是欣赏江山美景的喜悦。
    答案:AE
    (2)答案:①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②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作者对诗人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

    相关试卷

    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训练: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古诗阅读,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综合训练,共15页。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四(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四(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