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展开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3分)D A.“基层人口是不流动的”说法绝对;B.“这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能得到印证”错误,原文为“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C.原文是“在迁移模式上,农二代不仅如农一代那样”,故C错。
2.(3分)D 不是“层层递进”。
3.(3分)B
4.(4分)①经济(就业)因素,大中城市更具吸引力;②重视家庭生活,夫妻迁移或举家迁移;③重视子女教育,避免家庭分割对孩子教育的伤害;④对城市价值更为认同,休闲娱乐方式更趋多元化。(每点1分)
5.(6分)差序格局:①以自我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关系;②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③成为传统乡村社会和谐与秩序完善的重要基础。
(每点2分,包含要点即可)
无讼:①中国乡土社会中很少有打官司的现象;②发生纠纷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进行调解;③易使乡土社会呈现原始的和谐状态。(每点2分,包含要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3分)C 阿八脱下自己的夹袄给阿炳,既是为给阿炳御寒,更是为了把盐送出去。
7.(3分)D 写阿炳把盐藏到猪圈泥墙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表现当时形势的严峻。
8.(4分)(1)阿八第一次找阿炳时对他说:“你傻呀,有商会给那边人捎话的?”,已经暗示自己不是商会的人。(2)阿八多次让阿炳以捎话为名,用浸了盐的夹袄给游击队送盐。(3)镇商会林会长藏盐的窝被游击队连锅给端了后,阿炳再也没见过阿发。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9.(6分)不同意修改。(1)封盐是故事发生的引子,构成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推动了情节发展。因为封盐,才有了后文阿八想办法送盐和阿炳藏盐等情节;(3)有助于凸显人物形象。在日本人封盐的严酷背景下,阿八送盐的举动更显得伟大,也凸显出他和阿炳机智勇敢的一面。
(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其他角度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同意修改。(1)捎话出现多次,串起了小说的情节;(2)捎话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围绕一次次捎话,阿八机智和阿炳憨厚的性格凸显了出来。同时阿八离开后又派人捎话给阿炳拿“奖赏”的情节,也有助于表现阿发讲信用的一面;(3)捎话有助于突出主旨,主人公冒着风险一次次捎话,有利于突出小说赞颂爱国精神的主旨。
(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其他角度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C
11.(3分)D 朔,是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12.(3分)C 无“象征手法”。
13.(8分)(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见识明理行为没有过失了。(“日”“ 参省”“知”,语句通顺,各1分,共4分)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 “或”“绛皓驳色”“若偻”,语句通顺,各1分,共4分。)
14.(3分)
(1)不畏艰险,勇登高峰;(2)心胸开阔,志存高远;(3)心怀傲骨,品节高贵。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 D “尘杂”、“虚室”解释分析有误。
16.(6分)(1)白描(简笔勾勒)。暧暧,模糊不清;依依,炊烟轻柔飘升,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3分)(2)以动写静。“鸡鸣”“狗吠”构成一幅宁静的村居图,充满情趣。(3分)(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其他如远近结合、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只有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C (A反语,表示讽刺、否定,《拿来主义》;B表示直接引用,《反对党八股》(节选);C表示特殊含义,《故都的秋》;D表示特定称谓,《喜看稻菽千重浪》)
19.(4分)(1)表现手法:原句运用对比、排比手法。将家乡与异国作比较,层层递进,突出家乡的贫瘠脏乱,更强烈地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2分)(2)语体风格:改句只是简单陈述。原句更富有文采,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2分)
20.(2分)事例一: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2分);事例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事例三:留存了我们的记忆。(从时间、内容等不同维度作答,符合语境即可)
21.(5分)(1)语句①将“发现”改为“遇到”;(2)语句②在“新问题”前加“的”;
(3)语句③“完善”与“制定”对调;(4)语句④把“以及”改为“等”;(5)语句⑧把“不仅”放到“手机”之后“智能”之前。(每处1分,共5分,修改错误不得分)
22.①12月17日,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③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的嫦娥五号,④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⑤创造五项中国首次。(每点1分,答满5点得6分)
四、写作(60分)
23.(一)命题意图
本次作文紧扣时代热点,围绕央视《国家宝藏》中“今生故事”的讲述人赵震对待本质工作的态度和精神引发考生体验,引导考生在关注社会现实的背景下能够展开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思考。赵震对于本职摄影工作的坚守、热爱,让考生结合自我体验,分享经历或看法。这个题目也为个性化思考创设了更大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其写作热情。
(二)作文解读
试题由语料、驱动任务(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今生故事”讲述人赵震谈本职摄影工作,并为好的照片而甘愿等待一年的工作精神;第二层赵震叙述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即“最棒的工作”,内心的认可;第三层是赵震爱工作的原因,不仅在于“乐”,更在于兵马俑的历史和祖先创造奇迹的工匠精神。
“兵马俑背后的历史和祖先创造奇迹的工匠精神”应该作为本次作文的中心话题。立意的展开,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
(三)审题立意
1.审题
(1)对象驱动:本题要求对“赵震乐于每天给兵马俑拍照”这一事件联系自己的体验或思考,分享自己的故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2)内容驱动:应紧扣材料对中心事件特别是核心点进行合理分析,在思考后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所持看法或所述故事应清晰明确,应体现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充满正能量。
(3)思维驱动:须在该事件下引导下,能以小见大,烛照社会问题。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亦可以是议论文,论述“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驱动力。
2.立意
(1)角度一:从赵震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说起
①职业选择——乐的是摄影,认为这是最棒的工作——喜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工作精神——为拍好照片坚守一年——工作需要执着和坚守;
(2)角度二:兵马俑背后的历史和祖先说起
③祖先创造奇迹的工匠精神——学习先人的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④兵马俑背后的历史——为因工匠精神而创造的民族灿烂文化而自豪;
(3)其他
⑤现代人应该具有工匠精神;
⑥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道德的高要求;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创新等。
(四)偏离题意
1.大写特写亲情、友情;
2. 仅局限于表层的困难、挫折、失败,坚持等,无法提炼、升华到“工匠精神”的高层面,不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凸显其背后的“立德”的本质;
3. 故事纯属虚构,或穿越、或神话等。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图片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图片版),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参考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