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实践课)
展开1.(2021·深圳模拟)碳酸铈[Ce2(CO3)3]是制备稀土发光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重要原料。碳酸铈可由铈的氯化物和碳酸氢铵反应制备。甲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模拟制备Ce2(CO3)3。
已知:
ⅰ.装置C中溶液为亚硫酸钠溶液。
ⅱ.Ksp[Ce2(CO3)3]=1.00×10-28。
ⅲ.Ce3+易被空气氧化成Ce4+。
(1)装置D中盛放稀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为________,装置C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有一处不合理,请针对不合理之处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制备Ce2(CO3)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当Ce3+沉淀完全时[c(Ce3+)=1×10-5 ml·L-1],溶液中c(CO eq \\al(\s\up1(2-),\s\d1(3)) )为________。
(6)Ce2(CO3)3在装置B中沉淀,然后经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产品。检验产品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测定产品中Ce2(CO3)3的纯度,取2.00 g产品加入稀硫酸、H2O2溶液至全部溶解,配成100.0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用0.10 ml·L-1的FeSO4溶液滴定至终点(铈被还原成Ce3+),消耗FeSO4溶液20.00 mL,则产品中Ce2(CO3)3的纯度为________。
解析:(1)装置C中的溶液为亚硫酸钠溶液,有较强的还原性,能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装置B中氧化Ce3+。(4)装置B中CeCl3溶液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Ce2(CO3)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3++6HCO eq \\al(\s\up1(-),\s\d1(3)) ===Ce2(CO3)3↓+3CO2↑+3H2O。(5)已知Ksp[Ce2(CO3)3]=c2(Ce3+)×c3(CO eq \\al(\s\up1(2-),\s\d1(3)) )=1.00×10-28,且c(Ce3+)=1×10-5 ml·L-1,则c(CO eq \\al(\s\up1(2-),\s\d1(3)) )= eq \r(3,\f(1.00×10-28,(1.0×10-5)2)) ml·L-1=1×10-6 ml·L-1。(6)最初沉淀Ce2(CO3)3的洗涤液中含有Cl-,故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如无沉淀产生,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7)已知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Ce4++Fe2+===Ce3++Fe3+,消耗0.10 ml·L-1的FeSO4溶液20.00 mL,即参加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02 L×0.10 ml·L-1=2×10-3 ml,则产品中Ce2(CO3)3的纯度为 eq \f(2×10-3 ml×\f(100.00 mL,25.00 mL)×460 g·ml-1×\f(1,2),2.00 g) ×100%=92.00%。
答案:(1)分液漏斗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装置B中氧化Ce3+
(2)2NH4Cl+Ca(OH)2 eq \(=====,\s\up7(△),\s\d5( )) CaCl2+2H2O+2NH3↑
(3)装置BD之间连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4)2Ce3++6HCO eq \\al(\s\up1(-),\s\d1(3)) ===Ce2(CO3)3↓+3CO2↑+3H2O
(5)1×10-6 ml·L-1
(6)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如无沉淀产生,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7)92.00%
2.(2019·全国卷 Ⅲ节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
实验过程:在100 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 g及醋酸酐10 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缓慢滴加0.5 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 ℃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 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 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_加热(填字母)。
A.热水浴 B.酒精灯
C.煤气灯 D.电炉
(2)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4)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
(5)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
解析:(1)该反应的温度应控制在70 ℃左右,所以应采用热水浴加热,故选A。(2)操作①中使用冷水的目的是降低乙酰水杨酸的溶解度,使其充分结晶析出。(3)②中饱和NaHCO3的作用是与乙酰水杨酸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钠能溶于水,以便过滤除去其他难溶性杂质。(4)可利用重结晶的方法来纯化得到乙酰水杨酸晶体。(5)设生成乙酰水杨酸的质量为x。
138 180
6.9 g x
x= eq \f(6.9 g×180,138) =9.0 g
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eq \f(5.4 g,9.0 g) ×100%=60%。
答案:(1)A (2)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结晶)
(3)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 (4)重结晶 (5)60
3.氮化镓(GaN)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已知:(ⅰ)氮化镓性质稳定,不与水、酸反应,只在加热时溶于浓碱。
(ⅱ)NiCl2溶液在加热时,先转化为Ni(OH)2,后分解为NiO。
(ⅲ)制备氮化镓的反应为2Ga+2NH3 eq \(=====,\s\up7(△),\s\d5(Ni)) 2GaN+3H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氮化镓,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滴加几滴NiCl2溶液润湿金属镓粉末,置于反应器内。
②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再加热。
③停止通氢气,改通入氨气,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氨气,直至冷却。
⑤将反应器内的固体转移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1)仪器X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仪器Y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该套装置中存在的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中选择NiCl2溶液,不选择氧化镍的原因是____(填字母)。
a.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镍能均匀附着在镓粉的表面,提高催化效率
c.为了能更好地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4)步骤③中制备氮化镓,则判断该反应接近完成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步骤⑤中检验产品氮化镓固体洗涤干净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镓元素与铝同族,其性质与铝类似,请写出氮化镓溶于热的浓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装置A制取氢气,装置C制取氨气,液体与固体作用且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制氨气,则仪器X中的试剂是浓氨水。(2)过量的氨气进入装置F与稀硫酸反应,则装置F中会发生倒吸。(3)NiCl2溶液在加热时,先转化为Ni(OH)2,后分解为NiO,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生成的镍能均匀附着在镓粉的表面,提高催化效率。(4)步骤③中制备氮化镓,发生的反应为2Ga+2NH3 eq \(=====,\s\up7(△),\s\d5(Ni)) 2GaN+3H2,过量的氨气被硫酸迅速吸收,氢气不溶于水,会产生气泡,故反应接近完成时,可观察到装置F中几乎不再产生气泡。(6)可以理解成GaN与水反应生成Ga(OH)3和NH3,虽然很难,但在热的浓NaOH溶液的环境下,NaOH与Ga(OH)3反应生成GaO eq \\al(\s\up1(-),\s\d1(2)) ,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答案:(1)浓氨水 球形干燥管
(2)装置F中发生倒吸
(3)ab
(4)装置F中几乎不再产生气泡
(5)取少许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产品氮化镓固体已洗涤干净
(6)GaN+OH-+H2O eq \(=====,\s\up7(△)) GaO eq \\al(\s\up1(-),\s\d1(2)) +NH3↑
4.(2020·江苏高考)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ClCH2COOH+2NaOH―→HOCH2COONa+NaCl+H2O ΔH<0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如图所示装置的反应瓶中,加入40 g氯乙酸、50 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中控制pH约为9。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15 ℃,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至15 ℃以下,结晶、过滤、干燥,得羟基乙酸钠。
(1)步骤1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逐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3中,粗产品溶解于过量水会导致产率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去除活性炭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4)步骤4中,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仪器A是(回流)冷凝管,起冷凝回流的作用。题述制备反应是放热反应,逐步加入NaOH溶液,可以防止升温太快;反应过程中需控制pH约为9,逐步加入NaOH溶液还可以控制反应体系的pH,防止体系的碱性太强。(2)蒸馏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可以防止液体暴沸,保证实验安全。(3)步骤3中,若将粗产品溶解于过量水中,则在步骤4中溶于水的产品增多,析出的晶体会减少,从而导致产率减小。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活性炭不溶于水,为防止羟基乙酸钠从溶液中析出,分离出活性炭时应趁热过滤。(4)因为羟基乙酸钠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所以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的乙醇中,可以使羟基乙酸钠充分析出,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
答案:(1)(回流)冷凝管 防止升温太快、控制反应体系pH
(2)防止暴沸
(3)减小 趁热过滤
(4)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
5.亚硝酰氯(ClNO)常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及用作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Cl2与NO制备ClNO并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查阅资料:
①亚硝酰氯(ClNO)的熔点为-64.5 ℃、沸点为-5.5 ℃,气态时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
②亚硝酰氯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Cl2的制备:舍勒制备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该方法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为Cl2发生装置,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欲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i→h(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标号)。
Ⅱ.亚硝酰氯(ClNO)的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亚硝酰氯(冰盐水的温度一般在-20~-10 ℃):
(3)实验室也可用B装置制备NO;与B装置相比,使用X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___,然后装入药品。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在Z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亚硝酰氯纯度的测定:将所得亚硝酰氯产品13.10 g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用0.8 ml·L-1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50 mL。(已知:Ag2CrO4为砖红色固体)
(5)配制溶液时除使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亚硝酰氯(ClNO)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硝酰氯(ClN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1)舍勒利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备Cl2,在实验室可用固液加热装置C制备Cl2,1 ml MnO2被还原时有2 ml HCl被氧化,即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制得的Cl2需经饱和食盐水除杂、浓硫酸干燥,再利用装置D收集Cl2,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时导管需长进短出,其中过量的Cl2可用碱石灰处理,则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g→f→e→d→c→b→i→h。(3)使用装置X制备NO气体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Z中黄绿色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且Z中有红褐色液体生成。(5)配制250 mL溶液除了要用所给仪器外,还要用到250 mL容量瓶。达到滴定终点时,滴入最后一滴AgNO3标准溶液后,产生砖红色沉淀,且30 s内不消失。(6)根据题中信息可知ClNO与水反应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NO2,则另一氧化物为NO,生成的氯化物为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NO+H2O===2H++2Cl-+NO↑+NO2↑。根据题中信息可找到关系式:
ClNO ~ Cl- ~ Ag+
65.5 g 1 ml
m(ClNO) 0.8 ml·L-1×22.50×10-3 L
解得m(ClNO)=1.179 g,则产品中ClNO的纯度为 eq \f(1.179 g,13.10 g×\f(25.00 mL,250 mL)) ×100%=90%。
答案:(1)C 2∶1
(2)g→f→e→d→c→b
(3)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黄绿色气体变浅,有红褐色液体生成
(5)250 mL容量瓶 滴入最后一滴AgNO3标准溶液后,产生砖红色沉淀,且30 s内不消失
(6)2ClNO+H2O===2H++2Cl-+NO↑+NO2↑ 90%
6.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的精细化工原料,具有强碱性和强还原性。实验室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受热易分解)氧化尿素(NH2CONH2)制备水合肼,制备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备次氯酸钠
(1)实验中选用A装置作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G装置作为次氯酸钠的合成装置,并采用冰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制备水合肼
将第一阶段制备的次氯酸钠碱性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盛有尿素的仪器中,并不断搅拌;然后取下分液漏斗换上X装置,快速升温,在108 ℃的条件下回流5 min;将混合物转移到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收集108~114 ℃馏分,得水合肼产品。
(3)请写出此阶段制备水合肼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X装置应选用图乙中的________(填“L”或“M”)。
(5)加入次氯酸钠碱性溶液时,慢慢滴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测定馏分中水合肼含量。
(6)称取馏分1.0 g,加水配成100 mL溶液,用滴定管量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 ml·L-1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N2↑+4HI+H2O)经过三次滴定实验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6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得,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eq \(=====,\s\up7(△),\s\d5( )) Mn2++Cl2↑+2H2O。(2)由题可知NaClO受热容易分解,实验在冰水浴中进行可防止NaClO在较高温度下分解。(3)NaClO氧化尿素制备N2H4·H2O,ClO-在碱性条件下将尿素氧化为N2H4·H2O,同时自身被还原为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NH2)2+2OH-===N2H4·H2O+Cl-+CO eq \\al(\s\up1(2-),\s\d1(3)) 。(4)由题图乙可知,m为三颈烧瓶;冷凝回流时,为了增大蒸气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通常使用球形冷凝管,故选择M。(5)由题知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慢慢加入NaClO的目的是防止NaClO浓度过大将N2H4·H2O氧化。(6)由题给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N2H4·H2O ~ 2I2
1 2
n(N2H4·H2O) 0.10 ml·L-1×2.60×10-3 L
可得n(N2H4·H2O)=1.30×10-4 ml,则样品中m(N2H4·H2O)=1.3×10-4 ml×50 g·ml-1× eq \f(100 mL,25.00 mL) =0.026 g,则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eq \f(0.026 g,1.0 g) ×100%=2.6%。
答案:(1)MnO2+4H++2Cl- eq \(=====,\s\up7(△),\s\d5( )) Mn2++Cl2↑+2H2O (2)防止次氯酸钠在较高温度下分解 (3)ClO-+CO(NH2)2+2OH-===N2H4·H2O+Cl-+CO eq \\al(\s\up1(2-),\s\d1(3)) (4)三颈烧瓶 M (5)水合肼还原性很强,防止次氯酸钠浓度过大将其氧化 (6)2.6%
水杨酸
醋酸酐
乙酰水杨酸
熔点/℃
157~159
-72~-74
135~138
相对密度/(g·cm-3)
1.44
1.10
1.35
相对分子质量
138
102
18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实验探究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实验探究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8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8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沸点,工业制得的氮化铝,四氯化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版一轮练习系列】(三十一) 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 这是一份【23版一轮练习系列】(三十一) 物质制备的实验探究,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