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01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02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26页。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补充点拨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区域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具有协调一致的演化过程。
    考向一 结合全球变暖等地理事件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之间的关系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地表径流而逐渐消失,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正确。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减少状态。A错误。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体为冰川融水,由于冰川水体已经基本消融殆尽,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持续稳定增加。B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第2题,潮汐是海水周期性上涨和回落的一种自然现象,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现象,两者都不能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故不能作为主要依据。D符合题意。沿海地区的海拔低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A不符合题意。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B不符合题意。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C不符合题意。
    (2016·全国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3.C 4.D 5.C
    解析 第3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海拔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植被覆盖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第4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第5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
    考向二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2017·全国文综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6.D 7.C 8.A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大,故选C。第8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水温较低,光照较少,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减弱,使营养盐类丰富区位置偏西,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9.(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
    (1)形成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一 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和分布
    (2017·全国文综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考向二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4.(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出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考向三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5题。
    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 C
    解析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
    6.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答案 C
    解析 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亚热带再到热带,自然景观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C项正确。
    考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2)常见自然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某一自然分布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海拔越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基本因素
    (2)拓展因素
    补充点拨 同一座山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
    考向一 结合景观图和区域图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较高,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故选D。第2题,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地势低洼的地区冻土发育,排水不畅,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均不利于树木存活,而地势较高地区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选C。
    考向二 以统计图或示意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
    (2016·全国文综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第4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
    (2016·全国文综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第6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现在点苍山山顶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
    考向三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
    7.(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即随海拔升高,生物多样性先增后减。由图可知,阴坡是正常状态,而阳坡则随海拔升高呈递减状态。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说明在2 000~2 300米之间受到干扰,使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强。第(2)题,由图可知,阴坡未遭受干扰,植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海拔在2 300米左右,而此海拔阳坡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说明山地苔原带未遭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好于阳坡。材料中提到“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影响因素为热量差异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考点四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及其成因
    (1)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
    (2)洋流
    (3)水分
    (4)综合要素
    考向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1.(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 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温带地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两地存在热量差异,从而导致作物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是因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主要是因为攀枝花市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海拔高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由图可知,①处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②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随高度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出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答案 C
    解析 只有雪线随季节变化明显,其他垂直自然带的界线基本没有季节变化,A项错误。由图知,针叶林带的上界北坡比南坡高,B项错误。降水为雪线分布的主导因素,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南北坡基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拔(热量),由图知,北坡山麓海拔较高,南坡山麓海拔较低,海拔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看两头,比中间,数带数”(以北半球为例)
    (1)看基带:从基带中解读气候和纬度信息。
    (2)看山顶:从最高自然带中解读海拔和相对高度信息,大致判断山体纬度范围。例如:若顶部自然带与基带接近,说明该山地位于高纬,或属于中低纬度的低山,相对高度不大。
    (3)看中间: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高度的差异体现了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东西坡的差异体现了降水的差异。若同一自然带在南坡的海拔分布比北坡高,说明热量是主导因素。若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海拔分布比南坡高,第一种解读是北坡水分条件好,原因是北坡气温低,蒸发弱;第二种解读是北坡受到了高于南坡的高原地形(热岛效应)的影响,例如喜马拉雅山。
    (4)数带数:若南北坡自然带数量差别较大,则自然带少的北坡山麓地势较高,可能为高原,例如喜马拉雅山。若山腰处北坡比南坡多一森林带,则反映了北坡降水多,例如天山。
    (2019·赤峰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体可能位于( )
    A.横断山区 B.天山
    C.喜马拉雅山 D.南岭
    2.该山体垂直带谱( )
    A.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气候类型存在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雪带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3.该山体①②③自然带分别是( )
    A.草原带、针叶林带、硬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C.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D.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季雨林带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东、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该山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坡山麓的海拔比东、南坡高,只有横断山区内的山脉符合条件,A对;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B错;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与图不符,C错;南岭纬度低、海拔低,D错。故选A。第2题,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大;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充足,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北坡冰雪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故选D。第3题,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改变,垂直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针叶林带、草甸带更替,常绿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之间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带,针叶林带和草甸带之间会出现灌丛过渡带,B错、C对;硬叶林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在该地不可能出现,A错;季雨林在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故选C。
    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B.荒漠带
    C.高山灌丛带 D.山地针叶林带
    5.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6.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 B.盐碱化
    C.石漠化 D.红漠化
    答案 4.A 5.B 6.A
    解析 第4题,甲位于阴山的草原带上部,山地针叶林下部,对比选项应为落叶阔叶林带。第5题,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而西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第6题,黄岗梁的西坡基带为草原带,贺兰山的西坡基带为荒漠带;由于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当地过度放牧,故荒(沙)漠化严重。
    课时作业
    (2019·沈阳月考)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第1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
    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答案 A
    解析 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019·桂林质检)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第3题,图中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9·湖南岳阳华容一中月考)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读图,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形态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主要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第5题,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受沿岸寒流影响,沿岸气温较低,D对;地形、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不是其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
    (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6~7题。
    6.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7.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处阴坡 D.地处背风坡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图示山地均位于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丙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比乙要高,因此纬度比乙低;乙的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于甲,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第7题,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山脉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是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故答案应为B项。
    (2018·银川月考)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例①~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9.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水分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④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③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②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故本题选C。第9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故本题选D。
    (2018·山东德州期末)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片在秋季的枯萎速度。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草甸 D.高寒荒漠
    11.垫状点地梅在海拔4 900 m处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原地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当地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灌木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主要植被,A、B错误。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片在秋季的枯萎速度。据此推测,海拔4 900 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对垫状点地梅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排除B、C、D。
    12.(2019·山东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分布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运动活跃且为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13.(2019·天津调研)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答案 (1)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有利: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
    不利: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考纲呈现]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重难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
    生产功能
    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具体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
    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
    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
    例证
    温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形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反之越低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
    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该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分布地区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分布地区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
    性分布
    成因
    3°S~30°S的南美洲大陆西海岸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热带
    荒漠带
    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热带草原带
    热带
    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相关学案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1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这是一份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1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共17页。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② 第3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这是一份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② 第3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共16页。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② 第2章 第18讲 城市化: 这是一份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② 第2章 第18讲 城市化,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产业转变;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① 第6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