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和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白粒B.家鸡的长腿和短腿
C.绵羊的黑毛和白毛D.小麦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2.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B.杂交、自交 测交
C.测交、自交 杂交D.杂交、测交 自交
3.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
A.YyRrB.YyRRC.yyRRD.yyRr
4.小梅家喂养了一只公白羊和一只母白羊,已经繁殖几次了,每次生下的小羊既有白羊也有黑羊.小梅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对羊的遗传现象进行了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公羊的基因组成是EEB.母羊的基因组成是Ee
C.白色是显性性状D.黑色是隐性性状
5.人类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44+XYB.22+X
C.22+X或22+YD.44+XX
6.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7.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8.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
9.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②⑤
1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联会现象
1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
A.减Ⅰ后期B.减Ⅱ后期C.减Ⅱ前期D.分裂间期
12.能证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D.细胞全能性的实验
1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14.下列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1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16.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血友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
A.XHXH和XHYB.XhXh和XHY
C.XhXh和XhYD.XHXh和XhY
17.人类的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是( )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父亲病女儿必病
C.连续遗传D.只有女性患者
18.下列哪项是血友病和佝偻病都具有的特征( )
A.患病个体男性多于女性B.患病个体女性多于男性
C.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一样D.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各自的双亲表现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常染色体遗传)的兄弟,问他们婚后生育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4B.1/6
C.1/8D.1/9
20.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Y染色体上遗传
C.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21.如图为 DNA 分子中脱氧核昔酸的配对连接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2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3.在刑侦领域,DNA分子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该实例依据的是DNA分子的( )
A.遗传性B.特异性
C.稳定性D.多样性
2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是(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2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1:2:3:4B.3:4:1:2
C.4:3:2:1D.1:3:2:4
二、综合题
26.下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和a称为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②叫做____________。
(3)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物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物自交,后代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比为____________。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6)该生物与aaBB个体相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7.如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乙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2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
(2)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
(3)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从乙图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____________。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可排列顺序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5)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A能将DA的双链打开成单链,则A是____________酶;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B是____________酶。
28.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一种伴X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色盲男孩的母亲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但是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遗传上总是与____________相关联。例如:一个男性患者其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____________(父亲/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
A、玉米的黄粒和白粒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短腿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小麦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
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
发现问题阶段所做的实验中对亲本进行人工杂交,即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采用测交进行实验验证。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D
【分析】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而3:3:1:1可以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均为杂合子,另一对属于测交类型,所以乙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方法可知,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3:1)=9:3:3:1,A错误;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1=3:1, B错误;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1=1:1,C错误;甲豌豆(YyRr)×yyRr或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3:1)或(3:1)×(1:1)=3:3:1:1,D正确。
4.A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
一只公白羊和一只母白羊,每次生下的小羊既有白羊也有黑羊,表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则公羊的基因组成是Ee,母羊的基因组成是Ee,子代黑羊的基因组成是ee,子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综上所述,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人体中常染色体共22对,即44条。
【详解】
人类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有44条,性染色体为XX,故卵细胞中常染色体有22条,性染色体为X,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其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7.D
【分析】
DNA分子复制是以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是:①DNA的两条链为模板,②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③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多种酶,④需要ATP提供能量等。
【详解】
A、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
B、DNA分子复制特点之一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正确;
C、DNA分子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C正确;
D、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卵母细胞分离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错误;
B、初级卵母细胞分离时着丝点不分离,B错误;
C、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成一个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D错误。
故选C。
9.C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详解】
A、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
B、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C错误;
D、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正确。
故选D
【点睛】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
11.B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的理解。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着丝点不分裂,有染色单体,故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故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着丝点不分裂,有姐妹染色单体,故C错误。分裂间期形成染色单体,故D错误。
12.A
【详解】
孟德尔的实验证明的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全能性实验证明细胞中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平行关系的实验证明,A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孟德尔实验以及摩尔根实验的结论。
13.C
【分析】
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详解】
根据教材内容可知:
①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于1866年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在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A、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一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
故选D。
15.B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详解】
A、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
C、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D、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B。
16.A
【详解】
已知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患血友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XhY,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即母亲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但是不可能是XHXH;男孩患病与父亲无关,因为他从父亲那获得的是Y染色体,所以父亲的基因型可以是XHY或XhY。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A
【分析】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
A、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
B、父亲患病(XbY),若母亲正常(XBX-),女儿不一定患病,B错误;
C、伴X隐性遗传一般是隔代遗传,C错误;
D、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男性患病(XbY),也有女性患病(XbXb),D错误。
故选A。
18.D
【分析】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详解】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患病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而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个体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不一样,但都在X染色体上。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D
【分析】
一对夫妇的双亲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由此可推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假设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则这对夫妇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可进一步推知这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均为1/3AA和2/3Aa。因此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是2/3×2/3×1/4=1/9,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B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属于Y染色体上遗传,该症状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B正确。
故选B。
21.B
【分析】
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
【详解】
A、该图中的DNA片段的两条链不是反向,是同向的,A错误;
B、该DNA片段的两条链是反向的,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B正确;
C、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出现了A、U碱基对,DNA中没有碱基U,C错误;
D、该图中碱基配对方式错误,右链中磷酸在五碳糖上的链接位置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睛】
22.D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故选D。
【点睛】
23.B
【分析】
DNA分子的特性:①稳定性: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②多样性:不同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③特异性:每种DNA都有区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详解】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故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的人其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则在刑侦领域,DNA分子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其依据便是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D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
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行细菌内。因此,实验过程中,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正确,故选D。
【点睛】
25.B
【详解】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中的A与该链中的T相等,另一条链中的C与该链中的G相等,另一条链中的T与该链中的A相等,另一条链中的G与该链中的C相等,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3:4:1:2.故选B.
26.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AB:Ab:aB:ab=1:1:1:1 1:1:1:1 9 9:3:3:1 1/4 2种,1:1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和④);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图中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2)图中①和②形态、大小相似,其上含有等位基因,叫做同源染色体。
(3)具有图示细胞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4种,种类即比例为AB:Ab:aB:ab=1:1:1:1。
(4)据图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该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值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为1:1:1:1。
(5)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2×2=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为A_B_:A_bb:aaB_:aabb=9:3:3:1;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比例为1/2×1/2=1/4。
(6)该生物(AaBb)与aaBB个体相交,后代表现型有2×1=2种,表现型比例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7.腺嘌呤 碱基对 氢键 2 半保留复制 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解旋 DNA聚合
【分析】
1、分析甲图: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
2、分析图乙: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片段。
【详解】
(1)DNA分子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图乙中的2为腺嘌呤;8是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9是氢键。
(2)链状DNA分子中,每条链有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DNA分子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3)由甲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从乙图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可以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甲图中,A能将DNA的双链打开成单链,为解旋酶;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为DNA聚合酶。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XBXb XBY 正常 1/2 基因分离 性别 母亲 交叉遗传
【分析】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有: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详解】
(1)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母亲是携带者,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
(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因此该色盲男孩的母亲表现型是正常的;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母亲,但是母亲正常,故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男孩的父亲也正常,故其基因型为XBY,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
(3)人类红绿色盲受等位基因B、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如一个男性患者其Y染色体来自父亲,而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
【点睛】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识记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从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学考) Word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学考) Word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新和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新和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