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B.纯净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氯化钠是钠盐又是氯化物
D.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
2.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C60、O3B.H2O、N2O4
C.H2SO4、H2CO3D.Na2SO4、KMnO4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
B.2NaHCO3Na2CO3+H2O+CO2↑
C.Cl2+2NaOH===NaCl+NaClO+H2O
D.NaBr+AgNO3===AgBr↓+NaNO3
4.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
B.常温常压下,64 g SO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C.1 ml SO2的质量是64 g / ml
D.常温常压下,1 ml SO2的体积为22.4 L
6.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N2
7.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密度B.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C.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D.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LB.LC.LD.L
10.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11.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硝酸钾B.蔗糖C.金属铜D.食盐水
13.在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使用滴管取液时,先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D.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一定有SO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5.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16.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17.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其结果让人震惊。已知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是C3N6H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
B.1ml三聚氰胺的质量为126g
C.三聚氰胺中N的质量分数为80%
D.1ml三聚氰胺有15个原子
18.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浑浊不清B.浊液没有丁达尔现象C.不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1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
D.先后添加酚酞试液、BaCl2溶液,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20.现有NaCl、CuCl2、FeCl3、MgCl2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加以区别,这种试剂是
A.K2SO4B.BaCl2C.NaOHD.HCl
21.自来水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可用化学试剂辨别真伪,该试剂可以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22.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试验一种样品都必须
A.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
B.用盐酸洗涤后,经蒸馏水冲洗后方可使用
C.用滤纸擦干后才能使用
D.用盐酸洗涤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才可使用
二、填空题
23.现有下列物质:
A.豆浆,B.食盐水,C.铁,D.硫酸,E.氢氧化钠固体,F.纯碱,G.泥水,H.二氧化碳,I.水。
请将它们的序号或所属类别填充到下列横线上。
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⑥___⑦___⑧___
2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NO3___________;
(2)Ba(OH)2___________;
(3)NaHCO3___________;
(4)NaHSO4___________;
(5)Na3PO4___________;
(6)NaH2PO4___________
25.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 L内含0.5 ml NH4Cl、0.16 ml KCl、0.24 m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__________。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7.计算并填空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___________g。
(2)0.5ml臭氧(O3)中含有O3的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_,含有O的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_。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
①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②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L;
③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g·L-1。
四、实验题
28.草木灰中含有可溶性钾盐(主要成分是K2SO4、K2CO3、KCl)。某学生按下列操作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
①取草木灰加水溶解;②过滤、取滤液;③蒸发滤液;④冷却结晶。
(1)在①②③④的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为检验草木灰中的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把溶液分成四份,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
(3)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存在的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4)步骤Ⅲ所得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是”或“否”);为什么?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Ⅱ有关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第一份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加入下列装置的试管中,把澄清的石灰水加入烧杯中
_________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Ⅱ.取第二份溶液,分别滴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Ⅲ.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和,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___________生成
证明含有氯离子
Ⅳ.取第四份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______色
证明含有K+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同时用两个标准对铁进行分类,属于交叉分类法,选项A错误;
B.用一个标准进行分类,为树状分类法,选项B正确;
C.从阴阳离子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为交叉分类法,选项C错误;
D.氢氧化钙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为交叉分类法,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B
【分析】
三氧化二碳属于氧化物
【详解】
A.选项中物质属于单质,A项错误;
B.选项中物质为氧化物,B项正确;
C.选项中物质为酸,C项错误;
D.选项中物质为盐,D项错误;
答案选B。
3.C
【详解】
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为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只有C项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答案为C。
【点睛】
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而电子的得失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C
【详解】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由物质所含分子数的多少、分子大小和分子间距。气体分子间距远大于气体分子直径,故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为气体物质的量多少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选C。
5.B
【详解】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l,故A不选;
B. 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ml,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故B选;
C.质量的单位是g,故C不选;
D.标准状况下,1 ml SO2的体积为22.4 L,常温常压下,1 ml SO2的体积不是22.4 L,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如果不强调温度和压强,则气体的体积是不确定的。
6.B
【分析】
标准状况下,各种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最大,则物质的量n最大,根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气体,M越小,n越大
【详解】
O2摩尔质量为32 g∙ml−1,CH4摩尔质量为16 g∙ml−1,CO2摩尔质量为44 g∙ml−1,N2摩尔质量为28 g∙ml−1,CH4摩尔质量最小,故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B
【详解】
A、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时的密度,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利用M=22.4ρ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只能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不能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故B符合题意;
C、已知该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利用,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知道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利用,其中m为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计算出该分子的摩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8.B
【详解】
A、氢气是双原子分子,含NA个原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0.5×22.4L=11.2L,故错误;
B、含有S的物质的量为64×3/64ml=3ml,故正确;
C、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因此无法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故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故错误。
9.A
【详解】
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a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分子数b=n∙NA=,则M=g/ml,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l×=,故选A。
10.D
【详解】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故选D。
11.D
【详解】
CuSO4溶液是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12.A
【详解】
A.硝酸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A正确;
B.蔗糖为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食盐水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选A。
13.C
【详解】
A.水银是常温呈液态的唯一金属,易挥发,有毒,不溶于水,不慎打破水银球,可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以防中毒,A正确;
B.给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用酒精外焰进行加热,B正确;
C.使用滴管取液时,先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C错误;
D.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孔时,为防导管破碎伤到手,应用厚布护手,将插入端沾水,然后紧握用水湿润的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D正确;
答案选C。
14.C
【详解】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则溶液不一定含CO,可能是CO、HCO中的一种或两种,A错误;
B.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盐酸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氯化银等,因此不一定有SO,B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则排出了银离子、硅酸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白色溶液一定是硫酸钡,原溶液一定有SO,C正确;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因此原溶液不一定有Ba2+,D错误;
答案选C。
15.C
【分析】
“加水溶解、过滤”可以得到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对滤液“蒸发”又可以得到另一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由此分析。
【详解】
A.硝酸钠、氢氧化钠都溶解于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二氧化锰都不溶解于水中,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二氧化锰中氯化钾溶解在水中,而二氧化锰不溶解于水中,将氯化钾溶液蒸发可以得到氯化钾,故C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中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导致全部变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6.C
【详解】
A.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A错误;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五氧化二钒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7.B
【详解】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l,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则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ml,A错误;
B.1ml三聚氰胺的质量为126g/ml×1ml=126g,B正确;
C.三聚氰胺中N的质量分数≈66.7%,C错误;
D.1ml三聚氰胺(C3N6H6)有15NA个原子,D错误;
答案选B。
18.D
【详解】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大于100nm的为浊液,故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子100nm,故D正确。
答案选D。
19.A
【详解】
A.Cu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反应后过滤即可,故A正确;
B.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
C.仅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可能为硫酸钡,也可能为AgCl,则不能检验未知溶液的硫酸根,故C错误;
D.酚酞试液只能鉴别出NaOH,BaCl2溶液与硫酸、硫酸钠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盐酸、硝酸钾均不反应,则不能鉴别除NaOH外的四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20.C
【分析】
NaCl、CuCl2、FeCl3、MgCl2四种溶液中CuCl2、FeCl3分别为蓝色、黄色溶液,NaCl、MgCl2溶液均为无色,根据题意,能区别NaCl、MgCl2即可。
【详解】
A.K2SO4与NaCl、MgCl2溶液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NaCl、MgCl2,A不符题意;
B.BaCl2与NaCl、MgCl2溶液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NaCl、MgCl2,B不符题意;
C.NaOH与NaCl相遇无现象,与MgCl2相遇产生白色沉淀,能鉴别,C符合题意;
D.HCl与NaCl、MgCl2溶液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NaCl、MgCl2,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21.D
【详解】
自来水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自来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
A.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加入酚酞试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酚酞试液辨别真伪;
B.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加入BaCl2溶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BaCl2溶液辨别真伪;
C.虽然自来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纯净水中加入NaOH溶液也无明显现象,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真伪;
D.自来水中含Cl-,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纯净水中加入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能用AgNO3溶液鉴别真伪;
答案选D。
22.D
【详解】
A.用水洗涤,铂丝上残留的物质不能全部清除,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错误;
B.用盐酸洗涤,再用蒸馏水冲洗后使用,不能完全去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故错误;
C.用滤纸擦干净,铂丝上残留的物质不能全部清除,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错误;
D.用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去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且受热以后会挥发,无残留,故正确;
故选D。
23.B 胶体 G C D E F 氧化物
【详解】
A.豆浆是混合物;B.食盐水是混合物;C.铁是单质;D.硫酸是酸;E.氢氧化钠是碱;F.纯碱是盐;G.泥水是混合物;H.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I.水是氧化物。
24.HNO3= Ba(OH)2=Ba2++2OH- NaHCO3=Na++ NaHSO4=Na++H++
【详解】
(1)HNO3是强酸,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NO3=;
(2)Ba(OH)2是二元强碱,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3)NaHCO3是弱酸酸式盐,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4)NaHSO4是强酸酸式盐,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5)Na3PO4是正盐,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6)NaH2PO4是弱酸酸式盐,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25.0.64ml 0.02ml 0.24ml
【详解】
根据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配制.①0.5ml NH4Cl、0.16ml KCl、0.24ml K2SO4中 n()=n(NH4Cl)=0.5ml;n( Cl-)=n(NH4Cl)+n( KCl)=0.5ml+0.16ml=0.66ml;n( K+)=n(KCl)+2n( K2SO4)=0.16ml+2×0.24ml=0.64ml;n(S)=n( K2SO4)=0.24ml;
用KCl、NH4Cl、(NH4)2SO4配制,n((NH4)2SO4)=n()=0.24ml;n( KCl)=n( K+)=0.64ml;n(NH4Cl)=n( Cl-)-n( KCl)=0.66ml-0.64ml=0.02ml;
答案为:0.64ml;0.02ml;0.24ml。
26.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 蒸馏分离
【分析】
(1)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在饱和情况下,通过改变溶液温度而使其中的一种物质结晶析出,达到分离效果;
(2)互溶的液体利用沸点相差比较大,采用蒸馏法分离。
【详解】
(1)由图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碳酸钠的比较大,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分离,即用热水把固体溶液配制成饱和溶液,等液体冷却后,碳酸钠会析出来,而氯化钠留在母液之中,然后再过滤,经过多次可达提纯目的,故答案为: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
(2)由表知,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但液体沸点相差比较大,采用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蒸馏分离。
27. 3.011023 9.031023 7 5.6 1.61
【详解】
(1)根据摩尔质量知,1ml该原子的质量是Mg,1ml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NA=6.02×1023),即NA个原子的质量是Mg,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约为 g,故答案为:;
(2)N(O3)=n(O3)NA=,故0.5ml臭氧(O3)中含有O3的分子数目是3.011023;1个臭氧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故0.5ml臭氧(O3)中含有O的原子数目是9.031023;故答案为:3.011023;9.031023;
(3)CO燃烧发生反应:,CO的体积与生成CO2的体积相等,燃烧后CO2的总体积为11.2L,故1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11.2L,在标准状况下,1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l,设CO的物质的量为x ml,CO2的物质的量为y ml,则,解得x=0.25,y=0.25。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28g·ml-10.25ml=7g;原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ml-1=5.6L;原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61 g·L-1,故答案为:7;5.6;1.61。
28.①②③ 有气泡产生 稀盐酸 氯化钡 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 紫 D 否 步骤Ⅲ中引入氯离子,干扰实验,应选硝酸钡, K2CO3+2HCl=2KCl+H2O+CO2↑ K2SO4+BaCl2=BaSO4↓+2KCl
【分析】
检验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根据离子的性质检验。CO可与H+反应生成CO2气体,故可用盐酸检验CO;一般用Ba2+检验,但需要排除CO、Cl-等的干扰;Cl-一般用Ag+检验,K+只能用焰色反应检验。
【详解】
(1)①取草木灰加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②过滤,用玻璃棒引流;③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蒸发;故选①②③;
(2)检验草木灰中的离子,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CO+2H+=CO2↑+H2O,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取第二份溶液,先滴加稀盐酸,后加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含硫酸根离子;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和CO,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为AgCl;取第四份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则含钾离子;
(3)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的存在,需要溶解、过滤、蒸发以及焰色反应操作,A、B、C均合理,只有D中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错误;
(4)步骤Ⅲ中引入氯离子,干扰实验,应选硝酸钡,所以不合理;
(5)步骤Ⅱ是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故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K2SO4+BaCl2=BaSO4↓+2KCl,故答案为:K2CO3+2HCl=2KCl+H2O+CO2↑,K2SO4+BaCl2=BaSO4↓+2KCl。
2022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