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题
展开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一地理
2021.1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 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苏陕扶贫协作项目针对商洛地区整体海拔高、山地多和日照
充足的特点,在昔日的荒山“种上太阳”。漫山遍野的太阳能电池板“照亮”贫困群众脱贫
增收的小康之路。图1为当地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图片。据此回答1~2题。
1.与新疆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建设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 太阳辐射强B. 用地成本低C.日照时数多D. 风沙天气少
2.若只考虑资源条件,下列最适合建光伏发电站的地区是
A. 四川盆地B. 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图2),顺利将携带月壤的
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起飞。读图回答3~4题。
3.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时,与其从地球出发时相比
A.起飞的阻力较小B. 消耗的燃料更多C.宇宙环境更安全D.大气中缺少氧气
4.嫦娥五号等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时,影响地面控制中心与其通信联系的最主要的现象是
A. 太阳辐射B.太阳黑子C.光球爆发D. 日冕物质抛射
某野外勘探队在内蒙古乌海市一大型煤场的页岩中发现了大量蕨类植物化石(图3).
读图回答5~6题。
5.推测该地蕨类植物繁盛时,其地理环境可能是
A.冷干的沙漠地区B. 湿热的森林地区C.温暖的浅海地区D. 干旱的大陆地区
6.下列地理事件,与蕨类植物繁盛时期相吻合的是
A. 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爆发B. 出现两栖类动物甚至爬行动物
C. 海洋中三叶虫、鹦鹉螺等生物繁盛D. 联合古陆的最终形成-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读图回
答7~8题。
7.图4中反映“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8. 关于大气层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I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 II层大气中云、雨、风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I层底部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D. II层中的电离层不断发出极光
地冰花也称“霜柱”,在寒冷的冬夜,当气温低于0℃时,在风小、低洼、潮湿而松软
的地面,水汽从温暖的土壤缝隙向上蒸发、凝结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图5为“地冰花”
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最容易形成地冰花的时间和天气是
A. 晴朗的夜晚B. 晴朗的白天C. 多云的白天D.多云的夜晚
10.下列地区中,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A. 三江平原B. 华北平原C. 闽南地区D.宁夏平原·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海水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6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 图示地区波浪能密度的总体分布规律是
A. 北部沿海地区波浪能密度差异大B. 越靠近海岸波浪能密度越小
C. 南部沿海波浪能密度小于北部D. 等值线密集区波浪能最大
12.下列有关波浪能发电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范围广,能源密度大B. 属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C. 发电量稳定且效率较高D.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图7为太平洋沿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大洋东岸与大洋西岸相比
A.海水温度低,盐度低B.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 海水温度高,盐度低D. 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14.图中大洋东、西两岸盐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人类活动B. 地表径流C. 海区封闭D. 纬度因素
图8为西北太平洋台风逐月生成和登陆我国的频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1月
16.下列关于台风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风、低温B.狂风、暴雨C.高温、晴朗D.暴雨、滑坡
图9左图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右图为局部世界地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若①、②两地的海拔相同,有关两地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比②地贫乏B. ①地蒸发量较②地少
C.②地纬度比①地高D. ②地植被比①地丰富
18.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 a-④B. b-②C. c-③D. d-①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其根部可深入地下并水平伸展,有的根长达30多
米。图10为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能见到凸出地面的红柳沙包。红柳沙包中交替堆积的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形成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纹层结构。读图回答19~20题。
19.红柳沙包的形成条件是
①沙源丰富②土层深厚③地形阻挡④风力大
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
20.下列关于红柳沙包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沙包中的枯枝落叶层主要形成于夏季
B.沙包中某一沙层较厚反映当时环境更为干旱
C.红柳根系深入地下并水平伸展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炎热
D.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的周期长短取决于光照
古人关于长江的诗词描述有很多。如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②“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图11
为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岸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以上诗句与描述的河段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游 B.②-上游C. ③-源头D.③-中下游
22.图11所示河段易形成的典型地貌景观是
A. 冲积扇B. 三角洲C.V型谷D. 牛轭湖
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
用于浇灌绿地和喷泉等。图12为“海绵校园”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水汽输送B. 降水C. 植物蒸腾D.下渗
24. 建设“海绵校园”,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强热岛效应
A. ①②B.①④C. ②③D. ③④
图13为“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a、c两处气压差大于b、d两处气压差。读
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气压低于b处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③a处气温低于b处④d.处气压高于b处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26. 图中甲处的风向可能为
①西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南风④东北风
A. ①③B.②④C.②③D. ①④
2019年11月14日,印尼马鲁古海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图
14为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 本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地壳B.岩石圈C. 地核D.下地幔
28.下列合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是
①利用GIS统筹震后重建方案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③地震时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④在室外应避震于高墙之下
A. ①②B.③④C. ②③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4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图15为某时刻重庆某山区垂直方向上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
乙地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
得较好的纳凉效果。
材料二:在山区,一些山地的顶部和谷底之间因气温差异,产生热力环流现象。近地
面出现由山顶吹向谷底的风为山风,反之为谷风。
(1)读图15,甲、乙两地冷热不均,其中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图示区域吹 .(填
山风或谷风)。(4分)
(2)读图15,该时刻甲、乙两地相比,降水概率大的是 .形成降水的成因是 .(4分)
(3)图16中穿堂风由北向南流动,其风力强烈的时段是 ._。(填昼或夜)(2分)
(4)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从
气温、气压、气流运动角度加以解释 .(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大连某高中研学小组到“枫叶之都一辽宁本溪”开展地理实践考察,研学小组在考察
前利用网络了解处于外流区的本溪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绘制了研学
考察图(图17).
(1)图中太子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环节。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6分)
(2)馆藏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代。(2分)
(3)本溪水洞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溶洞,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溶洞内的钟乳
石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这些地貌统称为 .地貌。(6分)
(4)每当秋季,关门山幻化为层林尽染的七彩世界。随着枫叶飘零,一年一度的赏枫季
亦告结束。图中枫树所属森林植被类型名称为 .。(2分)
3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近些年来,黑土肥力衰退问题日益
严重。为保护黑土肥力,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进行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免耕法试验。其
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在收获作物的同时,将秸秆切断粉碎并均
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不需要翻耕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
准地埋进地里,避免对土壤的扰动。
材料二:图18左、右图分别是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示意图。
材料三:在太空物理风化的作用下,月球表面的月壤由一层细粉状风化物组成,粒径
在30微米~1毫米之间,平均厚度为3~5米。若有小行星高速撞击在厚层月壤上,将月球
表面的岩块砸碎的同时也可将月壤压实。
(1)在春季冰雪全部消融,播种农作物之前,进行东北黑土肥力状况调查宜采用的地理
信息技术是 ..(2分)
(2)传统的耕作方式频繁翻耕土壤,在农具挤压等的影响下,若土壤下方形成的“犁底层”
过于紧实,会造成通气透水困难等问题。请分析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可以
改善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 .、 .。(6分)
(3)与地球土壤相比,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4分)
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44分)
29.16分
(1)乙 山风
(4分)
(2)乙(2分)
乙地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2分)
(3)昼 (2分)
(4)石子地与林草地相比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石子地近地面比林草地近地
面气压低;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6分)
30.16分
(1)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6分)
(2)中生(2分)
(3)流水侵蚀(溶蚀)流水堆积 喀斯特(或岩溶)(6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
31.12分
(1)遥感(RS)(2分)
(2)土壤表面有秸秆覆盖,增加腐殖质积累(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的翻动挤压,
避免出现紧实的“犁底层”,利于根系伸展或作物生长;蚯蚓等土壤生物生长,有利于土壤
保水透气。(6分)
(3)不含有机质(2分)不含水分或不含空气(2分)
47,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47,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共10页。
47,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1): 这是一份47,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1),共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