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 扬州市 高二第一学期 期末地理检测试卷(一).(含解析)
展开期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甲城市夜长14小时,乙城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
1.甲城市在乙城市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这一天,甲城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
A.6时 B.5时
C.8时 D.7时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城市都位于昏线上。甲城市夜长14小时,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乙城市夜长比甲城市短40分钟,即夜长为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说明甲、乙两城市都位于北半球。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城市的纬度较乙城市高,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西北方向。故选B。第2题,这一天,甲城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10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该日甲城市的日出时间为7时。故选D。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回答3~4题。
3.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4.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项正确。第4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且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等于90°减去当地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6.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7.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 5.B 6.A 7.D
解析 第5题,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较为弯曲,容易形成牛轭湖,选B。第6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软硬不同的岩石,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形成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选A。第7题,自然状态下,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人类过量用水不是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B错;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选D。
下图为“1月份某日的海平面气压场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8~9题。
8.上图中( )
A.甲地盛行偏北风 B.丙地风速小于乙地
C.甲地风速大于丙地 D.乙地盛行偏南风
9.丙地风向与空气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答案 8.A 9.D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右下方,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向四周辐射,故甲地盛行偏北风。第9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丙地位于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吹偏东风。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此时节( )
A.①地羚羊成群 B.②地树叶枯黄
C.③地阴雨绵绵 D.④地酷暑难当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为西南季风。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C对。1月气压带南移,A错。4月、10月气压带移动不明显,B、D错。第11题,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对。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错。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错。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14题。
12.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13.假如该城市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城市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B.12 ℃
C.11 ℃ D.10 ℃
14.该城市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答案 12.A 13.D 14.C
解析 第12题,该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该城市吹西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第13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故选D。第14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故选C。
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16.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 15.D 16.C
解析 第15题,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因此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减少,故C项正确。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若AB线是30°纬线,则( )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18.若AB线是60°纬线,则( )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
答案 17.C 18.C
解析 第17题,若AB线是30°纬线,因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判断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洋流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为秘鲁寒流。第18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丁处盛行极地东风,应为东北风。
(2019·全国文综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9~21题。
19.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0.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21.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 19.C 20.D 21.A
解析 第19题,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20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D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带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D选项正确。第2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也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值多在日出前后。故A选项正确。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3.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答案 22.A 23.B
解析 第2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热量逐渐增加而形成的。第23题,由图可知,M沿X轴方向比较接近原点,由上题可知,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沿Y轴方向,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其热量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而我国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为温带景观,只有我国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
下图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某座山峰的“阴阳脸”景观,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坡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阴阳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脸”降水多,热量条件差
B.“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
C.“阳脸”坡度陡,土层薄宜长草
D.“阴脸”气温低,适宜树木生长
25.“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24.B 25.B
解析 第24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西北地区,受西风带和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影响,西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阴阳脸”景观中,“阳脸”位于南坡,降水少,热量条件好,A错。“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B对。“阳脸”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宜长草,C错。“阴脸”水分条件好,适宜树木生长,D错。第25题,“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B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9·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较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4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3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湖泊;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该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里海获得的补给减少,湖水盐度升高,里海逐渐演化为内陆湖。(2)末次冰期气温仍较低,蒸发较弱,湖水支出量较少;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里海,里海淡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里海盐度下降,演化为淡水湖。(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汇入里海的冰雪融水急剧减少,里海的主要补给类型变为大气降水;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且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入湖淡水量少;里海所在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冬半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且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蒸发更加旺盛,里海的盐分不断富集,逐渐由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切断黑海与地中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27.(2019·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5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5分)
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28.读“北半球气压带及风带分布示意图”和“罗马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带,其控制下的大气干湿状况是________;B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带。(3分)
(2)罗马夏季受________(填字母)带控制,冬季受______(填字母)带控制,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伦敦常年受D风带控制,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气候相比,伦敦(双选)( )(4分)
A.全年气温变化小 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气候湿润
答案 (1)赤道低气压 多雨 东北信风
(2)C D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西南 温带季风 AD
解析 (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90°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60°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0°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0°~30°之间(B)近地面的风带是东北信风带,30°~60°之间(D)近地面的风带是盛行西风带,60°~9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极地东风带。(2)根据图中的气候资料分析,罗马全年气温在0℃以上,夏季降水少,气温高,冬季气温低,降水多,是雨热不同期的气候,所以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少雨。(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比较两种气候分析,伦敦的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比较湿润;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所以选择A、D。
2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分析丙湖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3分)
(2)2013年1月上旬,乙岛气温高达40 ℃,极端高温助长了森林大火,该岛经济损失严重。分析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自然原因。(4分)
(3)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有效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从地表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6分)
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纬度低,气温高。
(2)乙岛西侧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受盛行西风影响,火势向东蔓延。
(3)径流方面: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上升;河流水质变差。土壤方面:土地盐碱化。生物方面: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读图可知,该湖在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该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乙岛位于40°S以南的西风带内,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位于火势的上风向,故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3)根据示意图可知,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从径流、土壤和生物等方面作答即可。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共10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环崖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三门峡水库建设带来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