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仿真模拟训练06-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小题仿真模拟训练06-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题仿真模拟训练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核反应正确的是( )。
A. 23He+12H→24He+11H为原子核的α衰变,放出的α射线有很强的穿透性
B.氪90(3690Kr)是不稳定的,衰变成为锆90(4090Zr)需要经过2次α衰变
C.原子衰变成新核时,新原子核处于高能级状态不稳定,会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只能放出一些特定频率的γ射线
D.比结合能越小的原子核越稳定
2.一辆摩托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摩托车( )。
A.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也最大
B.前10 s内的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C.前6 s内的位移大于后6 s内的位移
D.第4 s内运动的方向与第10 s内运动的方向相同
3.理论计算表明,天体表面的第二宇宙速度是其表面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若一个天体的密度足够大,以至于其表面第二宇宙速度超过光速,则任何物质包括光都无法从其表面逃逸出来,这样的天体就是黑洞。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地球的半径为6400 km,光速为3.0×108 m/s,若要使地球变成黑洞,须将地球的半径至少压缩为( )。
A.9×10-5 m B.9×10-3 m C.9 m D.900 m
4.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v=162 km/h,空气的密度ρ=1.3 kg/m3,当该台风正对吹向一块长10 m、宽4 m的玻璃幕墙时,假定风遇到玻璃幕墙后速度变为零,由此可估算出台风对玻璃幕墙的冲击力F大小最接近( )。
A.2.6×103 N B.5.3×104 N C.1.1×105 N D.1.4×106 N
5.如图1所示,O、A为电场中一直线上的两个点,带正电的点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从O点以某一初速度沿直线运动到A点,其电势能Ep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则点电荷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点电荷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C.该电场是负点电荷形成的
D.O到A电势先升高后降低
6.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内,固定有光滑轨道ABC,其中半圆轨道BC与直轨道AB相切于B点,物体受到与AB平行的水平拉力F,从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的大小满足图2所示的F-x图像(以A为坐标原点,拉力F从A指向B为正方向)。若m=1 kg,AB=4 m,半圆轨道的半径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50 J
B.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为60 J
C.物体不能到达C点,到达B、C间某处后返回
D.物体能够到达C点,且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15 m/s
7.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abc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同种粒子每次都从a点沿与ab边成30°角的方向垂直射入磁场,若初速度大小为v0,射入磁场后从ac边界距a点L3处射出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增大为2v0,则出射位置距a点 2L3
B.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增大为2v0,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不大于3v0,粒子从磁场中射出时速度方向均与ab边垂直
D.若粒子射入磁场速度不同,但从ac边射出的所有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
8.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和质量都不计的定滑轮O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B和A通过轻弹簧拴接在一起,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后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滑轮连接物块A和C,物块C穿在竖直固定的细杆上,OA竖直,OC间距l=3 m且水平,此时A、C间轻绳刚好拉直且无作用力。已知物块A、B、C的质量均为2 kg,不计一切阻力和摩擦,g取10 m/s2。现将物块C由静止释放,下滑h=4 m时物块B刚好被提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
B.此过程中绳子对物块A做的功为60 J
C.此时物块A速度的大小为101041 m/s
D.绳子对物块C做功的大小大于物块A动能的增加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目,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 m;t=43 s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1 m,83 s B.0.1 m,8 s
C.0.2 m,83 s D.0.2 m,8 s
10.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B.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势能最小
11.如图所示,a、b两个带正电的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先后垂直于电场线从同一点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a粒子打在B板的中点,b粒子打在B板的右端点,若不计重力,则( )。
A.a、b的电荷量之比为2∶1
B.a、b的质量之比为1∶4
C.a、b的比荷之比为4∶1
D.a、b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2
12.如图所示,一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线框右侧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磁场虚线间距大于正方形金属线框边长。现给线框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线框能通过磁场区域并继续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流大小相等
B.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线框cd边的电压相等
C.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荷量相等
D.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过程中,线框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小题6分,第14小题8分,共14分。
13.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让重物(砝码和托盘)通过细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为了减小误差,实验前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准备:
①调整垫片的位置,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拖动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大小等于 。
②挑选合适的重物(砝码和托盘),使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重物(砝码和托盘)的质量m。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小车所受拉力大小近似等于 。
(2)正确操作后,甲同学挑选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现测出AB=2.20 cm,AC=6.40 cm,AD=12.58 cm,AE=20.80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甲、乙两同学各自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m,进行实验。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关系的a-F图像。但他们得到了两条不同图线,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 不同。他们可以得到的相同结论是 。
14.某同学采用伏安法测量阻值约为5 Ω的铅笔芯的电阻值。
(1)现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Ω)
B.电压表(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15 kΩ)
C.电流表(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01 Ω)
D.电流表(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1 Ω)
E.滑动变阻器R1(0~20 Ω)
F.滑动变阻器R2(0~500 Ω)
G.电源E(电动势为3.0 V)及开关和导线若干
该同学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则电压表应选择 ,电流表应选择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选填各器材前的字母)
(2)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在U-I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请画出U-I图线。
(3)由图线可计算出铅笔芯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版】
小题仿真模拟训练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核反应正确的是( )。
A. 23He+12H→24He+11H为原子核的α衰变,放出的α射线有很强的穿透性
B.氪90(3690Kr)是不稳定的,衰变成为锆90(4090Zr)需要经过2次α衰变
C.原子衰变成新核时,新原子核处于高能级状态不稳定,会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只能放出一些特定频率的γ射线
D.比结合能越小的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C
【解析】23He+12H→24He+11H为轻核的聚变,α射线的电离能力很强,穿透性很弱,A项错误;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结合β衰变释放电子,则 3690Kr→4090Zr+4-1 0e,B项错误;因为原子核在经历核反应后往往处于激发态,衰变后产物的新核从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一般以发射电磁波的形式进行,发射的正是γ射线,C项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D项错误。
2.一辆摩托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摩托车( )。
A.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也最大
B.前10 s内的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C.前6 s内的位移大于后6 s内的位移
D.第4 s内运动的方向与第10 s内运动的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速度最大处的加速度为0,A项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故在t=6 s时,其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项错误;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通过格子数粗略估算位移大小,由图可知前6 s内的位移小于后6 s内的位移,C项错误;这里摩托车的速度始终为正值,故其运动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D项正确。
3.理论计算表明,天体表面的第二宇宙速度是其表面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若一个天体的密度足够大,以至于其表面第二宇宙速度超过光速,则任何物质包括光都无法从其表面逃逸出来,这样的天体就是黑洞。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地球的半径为6400 km,光速为3.0×108 m/s,若要使地球变成黑洞,须将地球的半径至少压缩为( )。
A.9×10-5 m B.9×10-3 m
C.9 m D.900 m
【答案】B
【解析】设地球的半径至少压缩为r,由题意有v2=2v1=2GMr≥c,其中GM=gR2,联立解得r≤9×10-3 m,B项正确。
4.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v=162 km/h,空气的密度ρ=1.3 kg/m3,当该台风正对吹向一块长10 m、宽4 m的玻璃幕墙时,假定风遇到玻璃幕墙后速度变为零,由此可估算出台风对玻璃幕墙的冲击力F大小最接近( )。
A.2.6×103 N B.5.3×104 N
C.1.1×105 N D.1.4×106 N
【答案】C
【解析】假设经过t时间,由动量定理得v2tSρ-0=Ft,解得F=v2Sρ≈1.1×105 N,C项正确。
5.如图1所示,O、A为电场中一直线上的两个点,带正电的点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从O点以某一初速度沿直线运动到A点,其电势能Ep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则点电荷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点电荷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C.该电场是负点电荷形成的
D.O到A电势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D
【解析】正点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故正点电荷的电势能与动能的总和不变,由图像可知,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则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A项错误;电场力做的功W=Fx=Ep-Ep0,Ep-x图线的斜率反映电场力的大小,可见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且方向发生了变化,因此不可能是点电荷的电场,B、C两项错误;从O到A过程中,该正点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再减小,则空间各点的电势先升高后降低,D项正确。
6.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内,固定有光滑轨道ABC,其中半圆轨道BC与直轨道AB相切于B点,物体受到与AB平行的水平拉力F,从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的大小满足图2所示的F-x图像(以A为坐标原点,拉力F从A指向B为正方向)。若m=1 kg,AB=4 m,半圆轨道的半径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50 J
B.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为60 J
C.物体不能到达C点,到达B、C间某处后返回
D.物体能够到达C点,且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15 m/s
【答案】D
【解析】F-x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功,则拉力F从A到B做的功W=12×2×40 J-10×1 J=30 J,A项错误;由于轨道ABC在水平面内,则物体从B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提供向心力,不做功,B项错误;从A到B由动能定理有W=12mvB2,解得vB=215 m/s,物体从B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物体能够到达C点,且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15 m/s,C项错误,D项正确。
7.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abc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同种粒子每次都从a点沿与ab边成30°角的方向垂直射入磁场,若初速度大小为v0,射入磁场后从ac边界距a点L3处射出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增大为2v0,则出射位置距a点 2L3
B.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增大为2v0,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不大于3v0,粒子从磁场中射出时速度方向均与ab边垂直
D.若粒子射入磁场速度不同,但从ac边射出的所有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
【答案】B
【解析】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0、2v0、3v0时,画出粒子轨迹过程图如图所示,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增大为2v0,根据R=mvqB可知,粒子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出射位置距a点2L3,粒子从ac边射出时与ac边的夹角不变,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不变,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不变,A项正确,B项错误;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不大于3v0,则粒子均能够从ac边射出,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ac边的夹角为30°,而ab边与ac边的夹角为60°,则粒子从磁场中射出时速度方向均与ab边垂直,C项正确;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不同,但从ac边射出的所有粒子运动轨迹对应的圆心角均为60°,所以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D项正确。
8.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和质量都不计的定滑轮O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B和A通过轻弹簧拴接在一起,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后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滑轮连接物块A和C,物块C穿在竖直固定的细杆上,OA竖直,OC间距l=3 m且水平,此时A、C间轻绳刚好拉直且无作用力。已知物块A、B、C的质量均为2 kg,不计一切阻力和摩擦,g取10 m/s2。现将物块C由静止释放,下滑h=4 m时物块B刚好被提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
B.此过程中绳子对物块A做的功为60 J
C.此时物块A速度的大小为101041 m/s
D.绳子对物块C做功的大小大于物块A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B
【解析】初始时A静止,由共点力的平衡可得mg=kx1,当B刚好被提起时,由平衡方程可得mg=kx2,由于该过程中C下滑4 m,故可得x1+x2=2 m,联立解得k=20 N/m,A项正确;对A、C及弹簧构成的整体系统,由于该过程中,除重力外,绳的拉力做的功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变,该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设当C下滑4 m时其速度为v,则此时A的速度v1=45v,故有-mAg(x1+x2)+mCgh=12mA45v2+12mCv2,解得此时A的速度v1=101041 m/s,该过程,对A由动能定理可得-mAg(x1+x2)+W=12mAv12,解得绳子对物块A做的功W≈64.4 J,B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该过程中,绳子对物块C做功的大小等于绳子对物块A做功的大小,绳子对A做的正功与重力做的负功的代数和为A物块动能的增量,D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目,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 m;t=43 s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1 m,83 s B.0.1 m,8 s
C.0.2 m,83 s D.0.2 m,8 s
【答案】ACD
【解析】若振子的振幅为0.1 m,43 s=n+12T,4-43s=n1T,则周期最大值为83 s,A项正确,B项错误。若振子的振幅为0.2 m,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振子由x=-0.1 m处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再反向运动到x=0.1 m处,再经n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则12+nT=43 s,所以周期的最大值为83 s,且t=4 s时刻x=0.1 m,C项正确。当振子由x=-0.1 m 经平衡位置运动到x=0.1 m处,再经n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则16+nT=43 s,所以此时周期的最大值为8 s,且t=4 s时,x=0.1 m,D项正确。
10.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B.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势能最小
【答案】AC
【解析】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A项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B项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分子势能不是最小,D项错误。
11.如图所示,a、b两个带正电的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先后垂直于电场线从同一点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a粒子打在B板的中点,b粒子打在B板的右端点,若不计重力,则( )。
A.a、b的电荷量之比为2∶1
B.a、b的质量之比为1∶4
C.a、b的比荷之比为4∶1
D.a、b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2
【答案】CD
【解析】设任一粒子的速度为v,电荷量为q,质量为m,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则加速度a=qEm,时间t=xv,偏转量y=12at2=qE2mt2,因为两个粒子的初速度相等,则t∝x,则得a、b粒子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2,a、b的加速度之比为4∶1,a、b粒子的比荷 qm的比值为4∶1,但a、b的电荷量和质量无法确定大小关系,A、B两项错误,C、D两项正确。
12.如图所示,一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线框右侧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磁场虚线间距大于正方形金属线框边长。现给线框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线框能通过磁场区域并继续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流大小相等
B.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线框cd边的电压相等
C.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荷量相等
D.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过程中,线框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CD
【解析】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的安培力做减速运动,感应电动势Blv越来越小,电流I减小,A项错误;cd边进入磁场时,cd边的电压U1=34Blv1,cd边出磁场后U2=14Blv2,且v1>v2 所以cd两端电压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线框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两个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相等,根据公式q=ΔΦR,分析可知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C项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得,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有-BI-1Lt1=mΔv1,离开磁场的过程,有-BI-2Lt2=mΔv2,又因为I-1t1=I-2t2,所以Δv1=Δv2,D项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小题6分,第14小题8分,共14分。
13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让重物(砝码和托盘)通过细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为了减小误差,实验前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准备:
①调整垫片的位置,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拖动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大小等于 。
②挑选合适的重物(砝码和托盘),使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重物(砝码和托盘)的质量m。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小车所受拉力大小近似等于 。
(2)正确操作后,甲同学挑选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现测出AB=2.20 cm,AC=6.40 cm,AD=12.58 cm,AE=20.80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甲、乙两同学各自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m,进行实验。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关系的a-F图像。但他们得到了两条不同图线,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 不同。他们可以得到的相同结论是 。
【答案】(1)①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②重物的重力 (2)0.52 (3)小车的质量 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解析】(1)①若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②挑选合适的重物(砝码和托盘),使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重物(砝码和托盘)的质量m。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小车所受拉力大小近似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因为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重物也在做匀加速运动,故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F=Ma,对重物也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mg-F=ma,联立可得F=MM+mmg,故当M≫m时,可以认为F≈mg。
(2)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C=xBD2T=AD-AB2T=(12.58-2.20)×10-2 m2×0.10s≈0.52 m/s。
(3)由图3可知,在拉力相同时,甲对应的加速度大,说明甲选择的小车质量小,同理说明乙选择的小车质量大;故说明他们选取的小车的质量不同;其结论是: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14.某同学采用伏安法测量阻值约为5 Ω的铅笔芯的电阻值。
(1)现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Ω)
B.电压表(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15 kΩ)
C.电流表(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01 Ω)
D.电流表(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1 Ω)
E.滑动变阻器R1(0~20 Ω)
F.滑动变阻器R2(0~500 Ω)
G.电源E(电动势为3.0 V)及开关和导线若干
该同学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则电压表应选择 ,电流表应选择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选填各器材前的字母)
(2)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在U-I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请画出U-I图线。
(3)由图线可计算出铅笔芯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A D E (2)如图所示 (3)5.2(5.1~5.5均可)
【解析】(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 V,故电压表的量程选3 V的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3V5Ω=0.6 A,故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6 A的D;由于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5 Ω,所以为了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的E。
(2)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有一个点不在直线上,说明该点测量时存在一定的误差,连好线的图如图所示。
(3)根据直线计算电阻时,在直线上选取一点,读出它的电压和电流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我们取较远的一点,则R=2.6V0.5 A=5.2 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题仿真模拟训练11-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仿真模拟训练05-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仿真模拟训练01-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