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8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1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2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3 试卷 0 次下载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0
展开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上世纪60年代盐埕曾是高雄人口最多的行政区,虽然时过境迁,繁华早已不复存在,但许多小吃老店仍旧生意火爆。
②从众多电商乐此不疲地执著于价格战来看,电商正在重复着实体商业走过的老路,缺乏营销模式创新,发展潜伏着危机。
③从诞生之日起,该私塾便提倡因材施教,任何有志于学的社会下层百姓和民间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④在浩如烟海的网店中,你要找到心仪的商品真的很难,因为每一个卖家都把自己的商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实际却相去甚远。
⑤犯罪事实败露之后,这个犯罪嫌疑人正要将证据塞入自己的口中,值班警察小李眼疾手快,立刻冲上去阻止了这一行为。
⑥房展会上,开发商花尽心思推销叫卖,而购房者似乎并不买账,只在一边作壁上观,问价格的多,现场下单的为数不多。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 ①“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使用正确。②“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使用正确。③“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合语境。④“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使用对象不当。⑤“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使用正确。⑥“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成语意义不合语境。
2、(2016·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解析:本题从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承办”之前。C项,句子前两分句的主语是“边缘人”这类形象,而最后一个分句把主语偷换成了“人们”,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可以把最后一个分句修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D项,成分残缺。“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前缺主语,可在“因加大了”前加“新《食品安全法》”。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B )
A.这次对你公司的惠顾,令我眼界大开,你们的经营确实具有很多创新理念,佩服。
B.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得了您的这幅墨宝挂在寒舍,寒舍立马蓬荜生辉。
C.同志们,以上我的高见是经过反复思考才推导出来的,请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于心中。
D.同学们,领导派我来做你们的恩师,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一定把你们带好。
[解析] A“惠顾”是惠临的意思,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敬辞,正确。C“高见”是敬辞,指高明的见解,用于称别人的意见,不能用来称自己的意见。D“恩师”用于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不能用于称身为老师的自己。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C )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等等。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__________。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比如民间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A.内分泌产生紊乱,白发就过早地产生了
B.内分泌因此紊乱,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C.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D.白发过早地产生,说明内分泌发生了紊乱
[解析] 承接前一句,说明其结果和影响。表达连贯,语脉自然。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凰山村搬入楼房之后,村民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杏林村搬迁到楼房之后,村民文明程度也有很大提高,可见,农民搬入楼房居住必然提高文明程度。我村现有的村落布局,严重阻碍着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拆迁建议得以实旋,我村村民的文明程度就一定会有极大提高。因此,我村整体拆迁方案要尽快落实。
①农民搬入楼房居住不一定提高文明程度。
②__村民文明程度提高的阻碍不一定是现有的村落布局__。
③__即使拆迁建议得以实施,村民的文明程度也不一定会有极大提高__。
[解析] 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B.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C.“十三经”是指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大学》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D.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解析: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
答案:C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户部乃次居四 次:次序
B.却礼币之赠 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 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字孤寡 字:抚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弟杜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译文: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译文:
4.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答:
【参考答案】
1.A [次:排定次序。]
2.B [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
3.(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
(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
4.超凡脱俗、勤谨敬业、志行高远、高情逸兴。
参考译文
洧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定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居士贡入太学(“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都尊敬佩服他,并且对他怨恨的人也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就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杜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杜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地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三、现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子就在跟前
沈祖连乔迁新居,一家人喜气洋洋。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进入客厅,进入卧室,进入厨房,最后来到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台,几乎成了母亲的最大心愿,她要在阳台上养几盆花,要在阳台上安一张躺椅,每天能充分地享受阳光,而最实际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阳台上晾晒衣服,这是老人最最期待的。
“给我找根竹子。”母亲发话了。
大姐说,“就交给他吧。”
大姐夫不很乐意,但还是毅然受命:不接受行吗,丈母娘的要求,妻子的命令。再说,不就是一根竹子吗?
可接受下来,大姐夫才知道自己的荒唐:要在老家,要根竹子,提刀上山,便可手到拿来。可在这大都市里,去哪里找?可怜的大姐夫,骑着自行车,跑了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一无所获。
午时归来,大姐问他要到没有。大姐夫说:
“还没。我想,用根不锈钢管不是更好吗?”
“真没用。阿妈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一根竹子,哪来的这么多废话?”
“那我下午继续找吧。”
大姐夫登上楼顶,看到前街有建设工地,正在拆着脚手架,大姐夫心里一高兴,立时跑了过去。一根根卸下来的正是他所要找的竹子。
大姐夫来到了门口,找到了门卫,递上一根烟,说,“师傅,卖根竹子给我好吗,多少钱呀?”
“卖竹?我这里不卖竹。”
“就是那些拆下来的……”
“那是脚手架用的,不卖。”
“可我急着用,不瞒你说,我的丈母娘……”
“不用说了,我明白,你丈母娘要一根晾衣服……”
“正是。”
“可我不能卖呀。要不你去找工长吧,”门卫指着里边的一个汉子说,“就是那个戴着黄帽子的。”
大姐夫来到了黄帽子跟前,叫了声:“工长,你好。”
“什么事?”
“我想跟你买根竹子。”
“没有竹子卖。”
“这是脚手架,还要搬到其他工地去用。”
“我只要一根,次一点的也行。你就收回成本费吧。”
“这可没有先例啊。”
“看在我们男人的面上。通融一下吧。”
“可是,我不能让你在光天化日之下扛着一根竹走出去呀。这么吧,你去找我们主任吧。他在办公室。”
大姐夫在工长的指点下,见到了主任。
主任是个脸皮白皙的汉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不想一听到大姐夫说要买他的一根竹子时,却是一副不耐烦:“去去去,买竹子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碰了一鼻子的灰,大姐夫从工地出来,望着一地的竹子,却是一脸的茫然。这样回去,丈母娘问起,怎么是好?
他在街角点燃了根烟,吸了一口,大脑皮层一下子跳出了个人:老同学李青不是在这个建筑公司任职吗?并且听说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部门头头了,好,就找他,不就是一根竹子吗?难道会不给老同学点面子?
到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说是不在家,得晚上才回来。好吧,晚上就晚上,等等吧。
心里有了点底,大姐夫便昂然地回来了。不过他还是不太敢见丈母娘。
大姐问:“怎么,还没找到?”
“有眉目了。”
“我的天,跑了一天,才有眉目,能告诉我,怎么个眉目吗?”
“阿英你别说这根竹子,手续还挺复杂的,不过总算找到了建筑公司的一个老同学了,他今晚回来,我估计明早吧,明早准能要到。”
“什么呀?为了一根竹子,还得托人情,你这人情也用得太廉价了吧。”
这时,二姐夫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一听大姐在指责大姐夫,便说,“不就是根竹子吗,也值不了多少钱,大姐夫你说你在哪发现了,告诉我,我去搞掂。”
“不远,在前街工地上就有。只是……”
“你是说那些刚拆下来的吗?好。”
二姐夫说着掉转车头,不到5分钟工夫,便扛着一根竹子回来了。
大姐夫尴尬地问,“怎么我去不卖,你去就卖了?”
“不就是一根竹子吗?用什么卖不卖的,我扛起就走。”
“那要是让人抓住了呢?”
“那就让罚吧,一根破竹能值什么钱的。不过谁管?”
(选自《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跑了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该句采用排比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大姐夫”寻找“竹子”的辛劳,也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的批评。
B.“竹子”就在眼前,可“大姐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弄不回来,而“二姐夫”却“不到5分钟工夫”就到了手,两相对照,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二姐夫”低。
C.小说情节可概括为“母亲要竹子”、“大姐夫找竹子”、“二姐夫拿竹子”;虽然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大姐夫找竹子”,但“二姐夫拿竹子”却可视为小说的高潮和结局。
D.语言描写是该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它的成功运用,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大姐夫”等人的性格特点,还含蓄地交代了相关人物的身份和职业特点。
[解析] A“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的批评”理解有误。B“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二姐夫’低”分析有误。D语言描写中甚至整篇小说都未交代“大姐夫”的“职业特点”。
2.“二姐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示例:第一问,①胆子大。②头脑灵活(或“反应敏捷”)。③缺乏公德(或“无规则意识”)。第二问:①和大姐夫谨小慎微(或“胆小”)的性格形成对比;②是揭示小说主题的关键人物;③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__
[解析] 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3.试探究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
答:__示例:①揭示两种不同的人性(或“展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面对物质诱惑,有人做事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有人头脑灵活,胆子较大。作者通过一件细小的事情,揭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耐人寻味。(或从“把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展示在读者面前”角度,分析正确也可得分)②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些东西通过正当途径不易到手,而采取非常手段却能轻易得到;有些公共财产,看似管理严格,其实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人拿走,这些生活中的“悖论”引人深思。③表达作者对社会不正之风的隐忧。小说中的“二姐夫”可谓是缺乏公德和规则意识的代表人物,作者通过“竹子事件”,表达了自己对“二姐夫”这类人给社会造成潜在风险(危害)的隐忧(从“含蓄地批评了像‘二姐夫’之类缺乏公德和规则意识的人”角度,分析正确也可得分)。__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6: 这是一份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6,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文言文,现代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2: 这是一份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文言文,现代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3: 这是一份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文言文,现代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