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35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方略第1页
    135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方略第2页
    135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方略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35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方略

    展开

    这是一份135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方略,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考问题的顺序,AlCl3,冷却问题,防止倒吸问题,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解题思路及方法 1、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
    发生 除杂质 干燥 主体实验 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该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如洗气时“长进短出”,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排水量气时“短进气,长出水”等。
    3、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根据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按气体流动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如1~6的产气装置: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二)解题时,应全方位思考的问题
    1、检查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选择。若气体产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石灰水倒吸。
    3、冷凝回流的问题。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
    4、冷却问题。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
    5、防止倒吸问题。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
    (1)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2)设置防护装置
    ①倒立漏斗式:如图(2)甲所示,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②肚容式:如图(2)乙所示,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如图(2)丙所示,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如图(2)丁所示,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6、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
    ①防堵塞安全装置:如图(3)所示,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见恒压式);为防止粉末或糊状物堵塞导气管,可将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处(见防阻式(I、II)。
    ②液封装置:如图(3),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见液封式)③防污染安全装置:如图(4)所示,灼烧式可用于除尾气CO;吸收式可用于除Cl2、H2S等;收集式可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中。
    7、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能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卸后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8、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
    9、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四、例题分析
    例1、(06年全国理综Ⅰ卷28. 15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分析】 本题用给定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以用作供氧剂。题中包含对部分试剂的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最后考生还应想到,需要证明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才能圆满结束。由此进一步考查考生的实验基本功及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的理解。题中明确指出实验装置中A是制取CO2的装置,考生熟悉的方法是,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大理石(或石灰石),自分液漏斗中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连同水气、酸雾(HCl)一起进入洗气瓶B中,B中加有饱和NaHCO3溶液,其主要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的酸雾:NaHCO3+HCI═NaCl+H2O+ CO2 ↑
    同时CO2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得多。c中加有Na2O2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石棉绒的目的是防止气流阻塞),CO2和水气在这里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 CO2═Na2CO3+ O2
    2 Na2O2+2 H2O═4NaOH+ O2↑
    从U型管c出来的气体中,除O2外,还有没反应的CO2,如不除去这部分CO2,它会与O2一同收集在试管F中,这将会对O2的验证实验造成影响,因此在洗气瓶D中应加入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除要选择适当的反应和合适的实验装置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最后需要验证所制得的气体,这一点考生应该是清楚的。本题虽然不是制备气体的实验,但它是要通过Na2O2能与CO2发生反应产生O2的实验来证明Na2O2可以作为供氧剂。如果考生对本实验的目的比较明确,应该知道在试管F中集满气体后,还应证明试管F中收集的气体是O2。正确的操作是:先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口内,木条复燃则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参考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B:除去CO2中混入的HClC:过氧化钠 与CO2 和、H2O反应产生O2 D: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例2、(05年全国理综Ⅰ卷28. 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 从分液漏斗滴入6 m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 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法。
    【分析】
    托盘天平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之一,按照规范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当“左物,右码”,如果所加砝码的质量与被称量物的质量相等,则天平两边达到平衡,其指针处于中央零点位置;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被称量物的质量大于所加砝码的质量,天平没有达到平衡。
    本题的实验原理是:纯碱样品与足量稀H2SO4反应释放出CO2,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CO2后增重,测量U型管增重,经换算可求得纯碱的质量分数。因此,在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自导管A处鼓入的空气中的CO2;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管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使U型管的增重完全是由于吸收纯碱试样与稀H2SO4反应放出的CO2而引起。若用相同浓度的盐酸替换分液漏斗中的稀H2SO4,则在发生的CO2气体中必然会混有HCl气体,它不会被浓H2SO4吸收,而是与CO2一起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这势必导致测试结果偏高。在实验中自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有助于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逸出。在步骤⑤中,第一次称重得到的质量c g,并不能保证反应产生的CO2已全部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恒重,即连续两次称量得到的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才能说明CO2已全部被吸收,实验可以结束。最终得到U型管的质量为d g。从U型管反应前后的增重(d-b)g,可得到n(CO2)= ml=n(Na2CO3),所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本题还可以有其他实验方法,例如:
    方法一:将a g试样溶于适量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到BaCO3沉淀,Ba2++ CO32- = BaCO3↓。过滤,洗涤沉淀,干燥后称量得到b g Ba CO3,则样品中n(BaCO3)= ml=n(Na2CO3),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
    方法二:将a g试样溶于适量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搅拌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干燥后称量得到c g AgCl,则n(AgCl)= ml=n(NaCl),样品中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所以纯碱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一)×100%。
    参考答案:(1)样品重,砝码轻(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3)偏高(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7)答案略。
    例3、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05MCE228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分析】
    本题的第(1)小题考查乙炔的制备。乙炔俗称电石气,因为在实验室里,乙炔是通过电石(碳化钙)和水反应来制取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2十2H2O = C2H2 + Ca(OH)2
    可以采用不同的仪器来组装制备乙炔的实验装置,但每一种装置都必须保证能有效地控制水和电石的反应。教科书绘制的装置将电石放在平底烧瓶内,水放在分液漏斗中,通过控制水的滴加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本试题绘制的装置将电石放置在玻管中的铁丝网上,将水放在玻管的下半部,并用橡胶管与另一装水的玻管连接,组成一个能调节水面高度的连通器,以此来控制电石和水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从外形看,这两种装置是不相同的,但从控制反应进程而言,这两种装置的作用是一样的。因此,本试题不仅考查了制备乙炔的反应、制备乙炔的实验方法和相关知识,也考查了考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本题的第(2)小题考查乙炔的性质。乙炔在分子结构上类似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碳碳三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因此乙炔在化学性质上也和乙烯类似,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易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乙炔和溴加成能使溴的红色褪去。反应式如下.
    上述两种反应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变化,因此常常用来鉴别碳碳不饱和键。(2)(3)小题的考核内容和教科书中的基本内容相同,题目并不难。但题目以乙炔为典型化合物,反映了炔类化合物的通性,题目以乙炔和高锰酸钾的反应和乙炔和溴水的反应为例,突出了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和重视认真观察事物变化的习惯的养成都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要素。
    本题的第(4)小题强调了安全操作。乙炔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含乙炔体积分数2·5%~80%,因此在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查其纯度。实际上,安全操作在化学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在接触或使用一个化合物时,都应该先查阅相关书籍或手册,了解它的各种性能如毒性、可燃性、可爆性等,以便采用规范的安全的操作方法来开展工作。有机化合物易燃,含碳量高的有机物燃烧时因碳燃烧不完全常常会产生浓的黑烟,乙炔的成分里含碳量很大,所以燃烧时会发出明亮而带浓烟的火焰。这也是乙炔的一个特性。
    参考答案:
    1 CaC2+2H2O  Ca(OH)2+C2H2 2 KMnO4溶液褪色; 氧化
    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加成 4 检查乙炔的纯度;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例题4.(2003年春北京,26)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
    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型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 。(2)液体X可能是 ;气体Y可能是 。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理由是 。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①对X的判断 ②对Y的判断
    (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解析:解此题的两个关键知识点是:①2Pb(NO3)22PbO+4NO2+O2,②2NO2===N2O4。由此可知X为N2O4,Y为O2。
    参考答案:(1)NO2气体会腐蚀橡胶 (2)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 O2
    (3)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 防止水槽中的水反吸到U型管中。
    (4)①在通风橱中取下U型管放置,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迅速消失,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X是液态N2O4。(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②在水槽中,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按住玻璃片,小心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木条迅速燃烧,证明Y是O2。
    例题5.(2002年上海,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有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问题:(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上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解析:(1)本小题是按实验目的,写出实验原理的有关化学反应式,只要基础扎实,很容易写出化学方程式,见答案。(2)根据“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有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因此可得出“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的结论。故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3)根据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可推知是硫,说明乙炔气体中含有硫化氢杂质,所发生的反应式是Br2+H2S===S↓+2HBr。产生硫化氢的原因是电石中含有硫化钙杂质,发生的反应是
    CaS+2H2O===H2S↑+Ca(OH)2。
    (4)由于乙炔中含有硫化氢杂质,首先可利用CuSO4溶液除去H2S,然后再用CuSO4溶液检验H2S有无除净,只有无H2S存在方可根据溴水的褪色来验证乙炔与溴水是发生了加成反应。(5)用pH试纸是验证溶液的酸碱性的,实际上暗示“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的结论,因此可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性有无明显增强,即可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1)CaC2+2H2OC2H2↑+Ca(OH)2
    HC≡CH+Br2CH(Br)== CH(Br)[或HC≡CH+2Br2CH(Br)2—CH(Br)2]
    (2)不能 (a)(c) (3)H2S Br2+H2S===S↓+2HBr (4)c b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5)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来验证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 ,则应“粗”进(同样利用 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 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与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①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②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③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④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
    废 液
    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酸或碱
    中和法
    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酸、废碱混合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还原法
    分别收集,查明废液性质,将其中一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一种废液中
    含重金属离子废液
    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共沉淀法
    用过滤或倾析法将沉淀分离,滤液不含重金属离子再排放
    含Ba2+
    沉淀法
    加入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不可排放
    有机物
    焚烧法有机溶剂萃取回收利用
    生成水、CO2等不污染环境;用溶剂萃取分液,分馏后回收利用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酸洒在皮肤上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洒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液溴、苯酚洒在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
    水银洒在桌面上
    洒上硫粉进行回收
    酸液溅到眼中
    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砂子盖灭,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剂扑救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相关试卷

    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 C6H6,[化学——选修 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 g·c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