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北冥(mín) 鹏之徙于南冥也(xǐ)
B.男有分(fēn)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
C.槽枥(cá) 一丈绫(línɡ)
D.突兀(wù) 八月秋高风怒号(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北冥有鱼(同“溟”,海)
讲信修睦(培养)
B.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男有分(分别)
D.故虽有名马(虽然)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
C.是谓大同 其此之谓乎
D.怒而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学学半
5.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
B.《马说》以借事喻理的写法,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道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和博大胸襟。
6.默写。(7分)
(1)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2)马之千里者, 。(《马说》)
(3)《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的句子是: , , 。
(4)《卖炭翁》一诗中,反映卖炭老人处境艰难和矛盾的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 。
7.名著阅读。(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而主人公保尔更被视为“精神楷模”。对此评价,请结合书中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8.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加。(8分)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地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分)
上联: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下联: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3)①2019年4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赴新西兰交流。②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画、民族舞蹈、诗词朗诵等节目。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④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和”的魅力。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2分)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2分)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唐]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
D.请循其本(遵照)
12.下列对两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一开始就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鹏形象的磅礴壮观。
B.甲文结尾句“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意思是鹏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C.乙文中庄子对惠子的反驳,体现了他的巧辩、机智和从容。
D.庄子的作品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分)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 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济济多士
(4)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
(2)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2分)
16.《马说》中伯乐、食马者、千里马的寓意分别是什么?(3分)
17.对于人才问题,两个文段认为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请简要概括。(4分)
(四)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休为黄门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 ①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为皇帝近侍。隋唐时,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的副官。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讲信修睦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不干荣利
(4)上常临镜默然不乐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分)
(2)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2分)
20.从【乙】文中可以看出韩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请勿透露个人信息。
第六单元 综合能力检测卷
1.C A项, 北冥 (míng )。B项,男有分(fèn)。D项,八月秋高风怒号(há)。
2.C “分”的意思是“职分,职守”。
3.B B项,所以。A项,代词,代大鹏/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项,叫作,称作/说。D项,表承接/表转折,相当于“却”。
4.A B项,“直”同“值”。C项,“食”同“饲”。D项,前一个“学”同“敩”。
5.C C项,《大道之行也》阐明的是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6.(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每空1分)
7.【答案示例】 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笔杆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这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理想,迎难而上,只有这样,生命才会更有意义。(3分,事迹1分,精神1分,扣住“理想主义的旗帜”“人生的教科书”或“精神楷模”等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8.【答案示例】 (1)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2分)
(2)文化融合(1分) 底蕴深(1分)
(3)③ 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2分)
(4)大家不要因小事争吵,不如各退一步?球场这么大,我们一起来玩吧!(2分)
9.C “丧乱”指“安史之乱”。
10.【答案示例】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1分)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2分)
11.D D项,“循”的意思是“追溯”。
12.D 乙文与甲文说明的道理是不同的。乙文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13.(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分。关键词:其、极)
(2)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2分。关键词:非、安)
14.(1)正确的方法 (2)通晓 (3)形容人多,降容盛大 (4)没有(每空1分)
15.(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分。关键词:食、或)
(2)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2分。关键词:赦、英俊)
16.【答案示例】 伯乐寓意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1分)食马者寓意浅薄愚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1分)千里马寓意人才。
(1分)
17.【答案示例】 文段(一)认为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2分)文段(二)认为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2分)
【参考译文】
(二)《诗》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大的领土,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18.(1)培养 (2)兴起 (3)追求 (4)靠近,面对(每空1分)
19.(1)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2分。关键词:货、恶)
(2)韩休做宰相以后,陛下比以前清瘦多了,为什么不斥黜他!(2分。关键词:殊、逐)
20.【答案示例】 韩休为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国家大计,敢于向皇上劝谏;有良好的声誉。(每点1分)
【解题思路】 根据“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甚允时望”“谏疏已至”“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等即可概括。
【参考译文】
【乙】唐玄宗任用韩休为黄门侍郞、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他做宰相后,(行事)很符合当时人们的期望。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到禁苑打猎游玩,略有过失和差错,便问身边的随从:“韩休知道此事吗?”话刚说完,韩休劝谏的文书就已经递上来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沉默不快,身边的侍从说:“韩休做宰相以后,陛下比以前清瘦多了,为什么不斥黜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了,但天下一定会富足。我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
21.【写作指导】 “含笑奔跑的少年”为偏正短语,中心词是“少年”,它指明了文章所要写的对象。学生可以把“少年”定义为自己的同学、同伴,或者就定义为自己,可以写一个“少年”,也可以写多个少年或者一个由少年组成的集体。如果写自己的同学、同伴,则要通过具体事件的叙写,来表现他们在追梦路上如何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展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如果写自己,则可以通过撷取生活片段和描绘具体细节,来展现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何及时调整心态,最后笑傲人生。
要写好这篇作文,立意是关键。新颖立意是写出“含笑”和“奔跑”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含笑”不仅是脸上的表情,还是内心的一种自信、从容和乐观。“奔跑”可以理解为奋斗、拼搏,如可以叙述一位少年遇到困难或挫折后,在人们的帮助下或受到书籍、大自然的启发,变得乐观积极,通过努力拼搏最后战胜了艰难险阻的故事,表达“爱拼才会赢”的主题。
【佳作展台】
含笑奔跑的少年
十年后的我:
别来无恙啊!也许你的学业一帆风顺,也许你正经历着坎坷,也许你为了生活而焦头烂额……但不论你身在何方,愿你心中永远记着那个含笑奔跑的少年。
你可记得,那个在桂花树下含笑奔跑的少年?
阳光缓缓踱着步子,洒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上,透过花叶间的缝隙形成斑斑驳驳的影子,装点着你的碎花裙子。花香满庭院,你和几个女孩在院子里快乐地追逐着、跳跃着,咯咯的笑声传了很远很远。你指着桂花树,开心地说:“我最喜欢桂花,以后我要种一大片桂花树,让它香满整个城市。”同伴都笑你,当个花农多没意思啊!你没说什么,只是深情地望着桂花树。
朝着梦想奔跑,愿你记得,那个天真纯洁、含笑奔跑的少年。
你可记得,那个在操场上含笑奔跑的少年?
阳光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操场也好像被蒸出了汗水,冒着热气。八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时,你已经眼冒金星两腿打战,汗水从你的每一个毛孔里渗出来,汇聚成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当你经过给你加油呐喊的同学身边时,你望向他们,粲然一笑,坚持着跑过了终点。即使是最后一名,你依然笑着说:“我坚持到底了!”
朝着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奔跑,愿你记得,那个勇往直前、含笑奔跑的少年。
你可记得,那个临近期末考时含笑奔跑的少年?
期末考前一个月,你每天奔跑着上下学,日出时你看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夜幕下你抬头仰望皎洁的月亮。课一节又一节,仿佛没完没了;试卷一沓又一沓,仿佛永远也做不完。每天你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逼着自己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只为了取得喜人的成绩。
朝着向往的目标奔跑,愿你记得,那个奋力拼搏、含笑奔跑的少年。
十五岁的我,正值青春。二十五岁的你,正当芳华。
愿你永远含笑奔跑,闪耀这个时代。
十五岁的我
2018年12月18日
【名师点评】 体裁:本文是一篇书信,在众多记叙文中特别亮眼。作者写信的对象是十年后的自己,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立意:本文选取了“在桂花树下”“在操场上”“临近期末考时”三个不同情景下的奔跑,分别写出了“我”的天真、自信和拼搏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当代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风采。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