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477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477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477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热点题型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5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冥王星,传回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之后马不停蹄地飞向柯伊伯带。据此完成1~3 题。
1.“新视野”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
A.穿越密集的小行星带后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相遇
B.沿途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
C.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D.观测到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2.该新闻消息发布时,描述“新视野”号所处位置最合适的应该是在(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新视野”号若在今后的飞行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
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答案】1.A 2.B 3.B
【提分秘籍】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举一反三】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A
热点题型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例2、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C
【提分秘籍】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 | 不连续面 | 深度(km) |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 特征 | |
地壳 |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
平均17
2900 |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 |
地幔 | 上地幔 |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 |||
下地幔 | |||||
地核 | 外核 | 呈熔融状态 | |||
内核 |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
【举一反三】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3.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2.B 3.B
热点题型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例3、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答案】(1)B (2)A
【提分秘籍】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①A层是光球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B层是色球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C层是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11年。太阳活动中,黑子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①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对无线电话及传呼机等通讯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而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②北美洲受太阳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加拿大,这个国家的人们可看到壮观的极光现象。
③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除哪个部门外都应当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D)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气候研究部门
D.冶金工业部门
【举一反三】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D
解析:选D 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其实质是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够影响卫星与地面通信联系,导致卫星导航失效。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2015·山东高考)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6.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第7题。
7.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解析:选A 由于图中统计的是“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因此不受天气状况与海陆位置的影响。读图可知,a点太阳辐射量为30 MJ/m2、b点为20 MJ/m2。由上题可知,a、b两点所在的日期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因而两点的白昼长度相同;a点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大,b点纬度位置较高,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量较小,故太阳高度是影响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3.A 4.C 第3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第4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2013·上海高考)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据此完成1~2题。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 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4年9月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读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 1.A 2.C
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所示天体系统属于( )
A.星系 B.恒星系统 C.行星系统 D.总星系
4.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
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
解析 第3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属于恒星系统。第4题,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答案 3.B 4.B
读下图,完成5~6题。
5.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 D.地形与洋流
6.我国决定将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发射窗口大 B.国防安全需要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D.晴朗天气多
解析 第5题,年太阳总辐射量与纬度、海拔、云量等相关,该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是东北部低,西南部较高,是受纬度和地形影响。第6题,西昌位于内陆地区,是考虑国防安全的需要,而A地位于海岛,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且纬度低,更有利于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发射大型火箭。
答案 5.B 6.C
2014年5月24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图,回答7~8题。
7.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
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
C.监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
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8.据图分析,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 )
A.地处热带,多晴好天气
B.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
C.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
D.海洋运输便利
答案 7.C 8.A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9~10题。
9.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10.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答案 9.A 10.B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 第11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1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答案 11.D 12.D
13.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解析 发生太阳活动时,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答案 C
14.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 D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6.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解析 第15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第16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答案 15.D 16.B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1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界面
答案 17.D 18.B
19.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10分)
(2)说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数值范围,并简要分析原因。(16分)
答案 (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 h<甲<3 800 h。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 h<乙<2 600 h。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解析 (1)结合等值线的走向和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年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根据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可得出甲、乙两地的日照时数范围。结合我国地形区分布及季风的影响可分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4分)( )
A.银川 B.拉萨
C.成都 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8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10分)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8分)
答案 (1)C
(2)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或者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
专题02 地图-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图-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该固定沙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0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