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和巩固练习
展开五、人 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为人们所关注。三者并重,缺一不可,但相较而言,人和则更为重要。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行 | 有 | 不 | 得 | 者 | 皆 | 反 | 求 | 诸 | 己 | |
|
|
|
|
|
|
|
|
|
|
赏美文 |
暮色孟子林 孙继泉 林子里静静的,是那种暮春午后特有的宁谧和安详。而且,在春日暖阳的烘烤下,林子里升腾着一股浓郁的柏香。林是孟子林,它铺展在鲁南邹城四基山下。此刻,我们已经在这片山林墓地上徘徊了许久,在这丛茂密的古柏下思索了许久。 我们是专程前来拜谒孟子的。享殿正中绘有孟子像,存有几块从林里迁过来的石碑,再也没有别的了。享殿后面就是孟子墓。这是一个状如小山的大土丘,墓的四周用一圈石墙兜住,墓顶上植满柏树,树下长满了茅草,几株苦菜开着黄色的或白色的花朵,还有一丛地黄,对生的紫色花苞像一只只小喇叭。 “孟子墓很晚才被查证。”管理所副所长马登科向我们介绍说,“孟子逝于公元前289年,后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没人知道孟子葬于何处。1300年后的北宋时期,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出任兖州知府,他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寻到孟子墓。他派人深入调查,多方了解,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在四基山之阳找到了孟子墓。于是组织当地工匠铲除荆莽,砌石垒土,兴建堂宇,定期祭祀。”所以,孟子墓不同于皇陵、王陵和贵族陵墓,这儿没有那些珍贵的陪葬物品和出土文物,没有任何色彩炫目的图片资料,有的只是一抔黄土,几缕清风。 我们忽然动念攀登四基山,想站在山顶看一看孟子林,看一看孟子墓。山不高,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从山顶上回望孟子林,林子像一方深绿色的毯子平铺在山坡上,看不到孟子墓,也看不到孟林中的唯一建筑享殿,它们全都隐进了这片黛绿中。 “孟子为何葬于这片山坡?”我的理解是,选择山坡,能够正面与太阳相对,在北半球,只有带坡度的地面才能在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与金色的阳光呈直角,才能得到太阳完完全全的照耀。 下山的路上,我仔细揣摩自己的“猜测”,越发觉得有了几分道理。孟子学成之后,率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他乘兴而去,却失望而归。孤独的孟子只有与日月相对,与上苍交流。 他说些什么呢? 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其实,这样的珠玑之言是结在大树顶梢的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是阳光雨露孕育的甘美浆果,由于它挂得高,人们看不到它;由于它隐得深,飞鸟也找不着它。它就只有完好无损地交给太阳,交给苍天了。说完这些话,孟子一无挂碍地走了,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孟子的“人和”观
对孟子的“人和”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理解。首先,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社会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他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其次,孟子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真正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以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重读孟子的教诲,意义不言而喻。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是如此的重要!人和,狭隘的陈仓小道可以成全刘邦的霸业,人不和,宽敞的秦古大道也抵不住嬴氏的没落。自古以来,成大业者,无不是与他人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人心和,塑造了历史,也足以改变历史。
荀子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必要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老子曰: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和,是奇迹发生的前提,是任何问题的最终解答,是人类伟大的文明。和的韵律总在生活周边,请,仔细聆听吧。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 城:城郭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C.则君子必自反也 反:反省
D.天下之欲嫉其君者 嫉:痛恨
解析:A项,城:城墙。
答案:A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活用为动词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
解析:B项,应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析:A项,“亡”通“无”;B项,“由”通“犹”;D项,“畔”通“叛”。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均为介词,用。A项,连词,如果/代词,他。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C项,介词,给/介词,在。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③我后,后来其苏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⑤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解析:根据文句中的动词断句。另外,要注意关键词“则”的位置。
答案: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又称《尚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B.“后”是古代称帝王妻子常用称呼,但是在上古“后”也可称君主。如:商之先后(先王)。由此可以断定,选文中的“后来其苏”可理解为,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
C.“宗庙”,帝王祭祖的地方,通常引申为江山社稷。
D.“重器”本义是指珍贵的祭器,肇始于夏,鼎盛于商周,衰微于春秋战国。后泛指珍宝,亦以之喻天下、政权。
解析:“重器”本义是指青铜之器。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正义之举。
解析:B项,原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孟子也没有肯定其此种目的。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肯定了它是正义之举”不正确。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者,汤是也”判断句;“吊”,慰问,安抚;“时雨”,及时雨,甘霖。
答案:(1)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
(2)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
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应对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珍宝,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珍宝,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解析:第①处空格应是说前面这种做法的危害,第②处空格是指前面做法产生的后果,第③处空格是说“并不持久”的结果。
答案: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 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 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人和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民为贵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民为贵课后作业题,共10页。
语文尊生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语文尊生课堂检测,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