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选修2)
展开【高考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
1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2 剩余价值史
3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4 剩余价值理论
二、考向动态
1 本主题应重点关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特别注意这三大理论的意义,并且注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异同
2 本专题命题可与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相结合,着重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重要知识点
3 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知识,考查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他们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阶段
第三阶段,修改、出版阶段
马克思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充满艰辛和斗争的过程。《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使劳动价值理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③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理论
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2)价值规律理论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抬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的生产
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剩余价值的实现
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以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他的某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产业资本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序进行,一方面它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三部分,是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3)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农业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4)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1)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既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破坏,使生产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的一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在生产进行下去。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要点名师透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例题1:(2011·南通模拟)2010年,甲流的集中爆发和市场供应不足拉升了大蒜价格。与去年相比,大蒜价格飙升了40倍。大蒜的价格在经历了前年的高价之后,去年突然回落,批发价甚至降到了4分钱一斤,让很多蒜农伤心不已。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年种蒜的少了,蒜价却开始一路飙升,从六毛多的开秤价一直涨到现在的近五块钱一斤,卖出了五六年不遇的高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种植面积少了,产量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甲流在全球肆虐,大蒜作为国际医学专家公开推荐的“消毒蔬菜”,需求量大增,价格相对被拉高。
请运用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分析大蒜价格变化给生产者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指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结合材料中大蒜供求关系的变化,分析出对生产者的启示。
【答案】(1)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2)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大蒜价格的变化启示生产者要遵循价值规律,一定要认清市场的供求情况,生产者要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安排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握赚钱的时机。
例题2:(2011·北京海淀一模)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示,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运用。解答时,要指出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1)当多晶硅价格上扬时,引发投资热潮,资源流入该行业。反之,价格下降,资源将流出该行业,说明价值规律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多晶硅的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说明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在竞争中,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说明价值规律可以实现优胜劣汰。
【考点精题演练】
一、选择题
1.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在于( )
①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独立的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 抽象劳动 B 具体劳动 C 脑力劳动 D 体力劳动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需要再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这就会( )
①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②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③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6.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 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 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
A 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B 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但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理论着重阐明的问题是( )
①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 ②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③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 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12、机器人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日本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4成在日本。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 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能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参考答案
1-5 ADADB 6-10 CADCA
11、【解析】本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学生只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有关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2)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3)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12、【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为背景材料考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机器人仍旧是生产资料,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对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之一。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
(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点精剖及练习-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 这是一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点精剖及练习-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知识清单,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西方经济学说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 这是一份专题一西方经济学说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知识清单,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选修2 经济学常识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第4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选修2 经济学常识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第4课时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