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朝阳人大附朝阳学校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展开人大附中朝阳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2017年11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人:王丽 审核人:及藏
一、基础与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茶”字的构造如此之美,人、草和树在一起,就是“茶”,看古人书法中的“茶”字,宛如一位衣袂飘飘的少女,不由想象她明眸善睐的模样,而念着“茶”字,就已经有感情在心中酝酿,泡茶更是 甲 (美妙/神奇)的过程,水如瀑倾泻,茶随性màn( )舞。唯有此时,茶才一展美姿,将多时裹藏的自身点点打开。茶的舞不是痛苦的舞,而是痛快的淋漓 乙 (随波逐流/情不自禁)的舞。在水汽蒸腾之中,茶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茶;而水也随着茶一并shū( )展,一道释放,在与茶的水乳胶róng( )中改变了自身。捧一盏茶,静静 丙 (品位/品味),那清幽的茶香仿佛mí( )浸了整个世界。
1.文中加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袂飘飘(mèi) 模样(mó) 酝酿(ráng) 淋漓(lí)
B.衣袂飘飘(jué) 模样(mú) 酝酿(niàng) 淋漓(lì)
C.衣袂飘飘(jué) 模样(mó) 酝酿(ráng) 淋漓(lì)
D.衣袂飘飘(mèi) 模样(mú) 酝酿(niàng) 淋漓(lí)
2.根据拼音写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性慢舞 舒展 水乳交溶 弥漫
B.随性曼舞 抒展 水乳交融 迷漫
C.随性曼舞 舒展 水乳交融 弥漫
D.随性慢舞 抒展 水乳交溶 迷漫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神奇 随波逐流 品位 B.美妙 情不自禁 品味
C.神奇 情不自禁 品位 D.美妙 随波逐流 品味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4—5题。
1.春秋时期的俞伯牙非常喜欢弹琴,他拜当时有名的成逹先生为师,学了三年,演奏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但他还来能①得心应手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创作最高境界。 | 2.一天,成逹先生说带伯牙去见一位老师,他们扬帆启程,来到东海蓬莱山,成逹先生让伯牙上岸,说自己去请老师,就撑船走了。 | 3.伯牙静等先生归来,听着渤海上波涛澍湃之声,山林中群鸟悲鸣之音,这些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
4.伯牙②全神(贯/惯)注,抚琴奏弦,那大海蓝天、高山层林,那浪涛声、鸟鸣声交织着他内心的感受,通过琴声再现出来。 | 5.成逹先生撑船回来,一上崖就向伯牙祝贺,伯牙③(恍/晃)然大悟,这大自然是成逹先生请来的老师呀,从此伯牙成了天下抚琴高手。 | 6.伯牙的好朋友钟子期有着很强的音乐欣赏能力,伯牙经常和他一起研究音乐,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就说:“太好了,简直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那里。” |
7.伯牙抚动琴弦,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听了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④奔流不息的江河。”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者乐曲高 | 8.可是,钟子期不久有事回家乡去了,俞伯牙一直没有见到他,万分思念,一天,他抱着琴去看望钟子期。 | 9.不料,钟子期已经去世,俞伯牙听到这一恶耗,立即把琴摔碎了,悲痛地说:“知音已经不在人世,我还弹什么琴呢。” |
4.阅读连环画,选出加粗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①得心应手(yìng) ②全神贯注 ③晃然大悟 ④奔流不息(bēn)
B.①得心应手(yīng) ②全神惯注 ③恍然大悟 ④奔流不息(bèn)
C.①得心应手(yìng) ②全神贯注 ③恍然大悟 ④奔流不息(bēn)
D.①得心应手(yìng) ②全神惯注 ③晃然大悟 ④奔流不息(bèn)
5.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直传扬着许多动人的友谊故事,请选出上面连环画6—9幅讲述的故事。( )(2分)
A.知音之交 B.管鲍之交 C.忘年之交 D.刎颈之交
二、默写。(10分)
6.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都喜欢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孔子借助流水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助怜惜故园菊花来抒发想念故园、同情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感情:(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助月夜听到芦笛声来抒发战士们的思乡之情:(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借落花来隐喻个人身世之悲,抒发时代落寞之感慨:(5)“_____________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柳絮杜鹃来渲染离别之悲情:(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0分)
7.学校将举行“我最爱的名著”推荐活动,小周打算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这本书,为此他收集了一些材料准备写一段发言稿,然而这些材料有些地方有问题,在排列顺序上也比较混乱。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①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鲁迅,了解大师精神成长的过程,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②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③本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人、事深沉的爱和对封建教育、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
⑤其中有长妈妈的慈爱善良,藤野先生的热忱宽厚,有父亲要求背《鉴略》的严厉,有衍太太的伪善阴恶。
⑥《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1)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____________对文章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_________(4分)
(2)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①⑥④②③⑤ B.⑥②③①④⑤
C.①⑥②③④⑤ D.⑥②③⑤④①
8.《朝花夕拾》让我们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受到了大师的温情。请你结合选段,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选段 | 出处 | 作者感情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 《阿长与山海经》 | ① |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 ② | 对父亲离世内心深沉的痛和没能让父亲安静离开的愧疚。 |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就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 | 《藤野先生》 | ③ |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 | ④ | 对同学离世的悲痛和对爱国青年的深切同情 |
四、综合性学习。(8分)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9.《论语》中有许多论孝的语句,请你找出下列各句中与孝无关的一项( )(2分)
A.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B.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C.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D.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0.结合下面三则材料,谈谈对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的看法。用“虽然……,但是……,所以……”的句式来表达你的观点。(字数在80字以内)(6分)
材料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材料二:致力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我们依然要搭理宣传孝老爱亲、尽孝讲和、孝行天下的精神,弘扬孝德文化,倡导孝道风尚,既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材料三: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行为大家批判,先生认为封建孝道中存在着愚昧的成分,其中有许多是反人性、无人道的愚孝,是不应该提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诫子书
三国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下列各项加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集思广益 非学无以广才 B.精益求精 淫慢则不能励精
C.与时俱进 意与日去 D.迫不及待 将复何及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静以修身。 译文:屏除干扰杂念,宁静专一才能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
B.非澹泊无以明志。 译文:没有恬淡,不慕名利的内心就无法明确志向。
C.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危险暴躁的情形下不能陶冶性情。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译文: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用处。
1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休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难兄难弟
《世说新语》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14.解释加粗的词语。(2分)
(1)争之不能决:________________ (2)咨于太丘:________________
15.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方落难,成了哥哥;季方落难,成为了弟弟。
B.元方是哥哥,功德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功德也难说不如哥哥。
C.元方为难了哥哥,季方为难了弟弟。
D.元方是弟弟,功德但难说胜过哥哥;季方是哥哥,功德也难说不如弟弟。
16.划线句朗诵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B.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C.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D.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六、记叙文阅读(共10分)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撩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本文围绕目送,描写自己目送儿子和父亲时的场景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 场景 | 作者内心感受 |
儿子上小学第一天 | 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 | 依恋和担心 |
儿子十六岁时 | 目送儿子进入海关 | ① |
儿子二十一岁时 | 目送儿子自己乘坐公交车 | ② |
我到大学任教 | 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离开的背影 | 感动和不舍 |
我要回学校工作 | 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 背影 | ③ |
父亲遗体火葬前 | ④ | 悲痛和怀念 |
18.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9段和第16段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含义却有所不同,请你分别说说两段中“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40分)
20.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
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扣动你的心灵……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基本要求:
(1)材料真实:以亲身经历为内容。
(2)内容具体:有具体的事件描写。
(3)中心突出:有点明中心的话语。
(4)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内容详写。
(5)卷面整洁:禁用涂改液修正带。
(6)字数足够:不少于600字。
(7)注意保密:不出现真是地名、校名、人名。
高分秘诀:
(1)选材要新颖。
(2)描写要细腻。
(3)立意有深度。
2020-2021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 B , 下图是毛泽东手书鲁迅联语, 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人大附中朝阳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人大附中朝阳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古诗文默写填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