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练习含解析
展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如同位素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保持不变。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等。
(4)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爆炸、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易错提醒】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3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3馏 | ①蒸馏 ②分馏 | 干馏 |
4色 | 焰色反应 |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
5解 | 潮解 | ①分解 ②电解③水解 ④裂解 |
18化 |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酸化 ⑤升华 |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硝化 ⑪酯化 ⑫裂化⑬油脂的硬化 |
知识点二、物质及反应类型的分类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
(1)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物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的混合物
(8)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9)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0)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3.明确物质反应的特点,理清化学反应的分类
【特别提醒】
1.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表面字眼或名称
(1)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盐酸、漂白粉、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3)分子式(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4H10 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首先要看是不是化合物,其次看自身是否电离
(1)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SO3、CO2、NH3是非电解质。
3.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要注意氧化物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O2是不成盐氧化物。
(3)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4)部分酸性氧化物也可以和酸反应,如SiO2+4HF===SiF4↑+2H2O、SO2+2HNO3(浓)===H2SO4+2NO2。
知识点三、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与判断
1.常用的四种符号示例
(1)元素符号:Al、S
(2)离子符号:Al3+、S2-
(3)核素符号:Al、S
(4)化合价符号:、
2.常用的七种图式示例
(1)化学式:Na2O2 NH4Cl SiO2
(2)分子式:C2H4 NH3
(3)最简式(实验式):CH2 CH2O
(4)电子式HH Na+[]2-Na+
(5)
(6)结构简式:CH3CH2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3.“6种”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如2FeCl2+Cl2===2FeCl3。
(2)离子方程式:如2Fe2++Cl2===2Fe3++2Cl-。
(3)热化学方程式: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4)电离方程式:如CH3COOHH++CH3COO-
(5)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
(6)电解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H2↑
【特别提醒】
1.书写电子式时,容易犯错的5个方面
(1)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3)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别,如H2O2的电子式是
(4)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
(5)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氨气的电子式是
2.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谨防漏掉官能团
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
四、化学与STSE
1.化学与环境问题。如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水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绿色化学等,关注最新的有关环境的社会事件。
2.化学与生命问题。如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生活中的有毒物质、食品添加剂、新药物合成、新物质或已有物质的新用途开发利用等。
3.化学与材料问题。如蚕丝、毛发,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硅材料,合成材料等。关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化学与能源问题。(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2)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地热能等。关注新型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如可燃冰开发利用等。
5.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如明矾净水,漂白剂,干燥剂,胶体,灭火器,钡餐等。
6.最新科技成果。如诺贝尔奖(青蒿素的提取,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国家技术奖,最新科技成果等。
【方法技巧】解题STSE四“步”曲
五、分散系与胶体
1.分散系分类
2.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性质 | 表述 | 应用 |
丁达尔效应 |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一种现象 | 鉴别溶液 |
电泳 |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 工业除尘 |
聚沉 |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 制豆腐等 |
【易错提醒】看到“胶体”就注意的6个易误点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
(5)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6)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六、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 性质 | 用途 |
(1) | 生理盐水指的是消过毒的0.90%的氯化钠溶液 |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眼镜和鼻腔等 |
(2) | 硅胶能吸收水分 |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
(3) |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
(4) |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 | 可作光导纤维 |
(5) | 4HF+SiO2===2H2O+SiF4↑ | 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
(6) |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7) | 漂白粉、漂白液具有氧化性 | 可作杀菌消毒剂,还可作漂白剂 |
(8) |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 | 食盐中的加碘物质 |
(9) | 草木灰和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 草木灰和硫酸铵不能混合施用 |
(10) |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 |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
(11) |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
(12) |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 作供氧剂 |
(13) | 肥皂水显碱性 | 可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
(14) | 水玻璃不燃不爆 | 可用作耐火材料 |
(15) | 铝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可用于焊接铁轨 |
(16) | MgO、Al2O3的熔点很高 | 作耐高温材料 |
(17) | 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
(18) | 小苏打和明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 |
(19) | 明矾溶液显酸性 |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
(20) | Al(OH)3有弱碱性 | 可用于中和胃酸 |
(21) | Fe2O3是红棕色粉末 | 可用作红色颜料 |
(22) | Fe2(SO4)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 | 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
(23) | K2FeO4是强氧化剂,其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 作新型净水剂(杀菌、吸附悬浮物) |
(24) | CuSO4使蛋白质变性 | 若误服CuSO4溶液,可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
(25) |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 |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
七、化学与STSE
1.化学与环境
污染名称 | 主要污染物及形成原理 |
酸雨 |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SO2+O22SO3,SO3+H2O===H2SO4;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NO+O2===2NO23NO2+H2O===2HNO3+NO |
雾霾 | 大气中大量的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后形成的混合物 |
光化学 烟雾 | 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等)和碳氢化合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了复杂的污染物 |
臭氧层 空洞 |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造成的伤害。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的损耗 |
水体污染 |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
PM2.5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注:除上述污染外还有温室效应(CO2、CH4)、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2.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
(1)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
(2)能源又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3.化学与材料
材料 | 成分或性质 |
棉、麻 | 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
蚕丝、毛发 |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
人造纤维 | 将天然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等)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
合成纤维 | 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等 |
硅材料 |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合金材料 |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4.化学与生活
应用 | 原理解释 |
明矾 净水 | 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 |
漂白剂 | 漂白粉、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H2O2、Na2O2、O3等的漂白原理为氧化漂白 |
胶体 | 制豆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是胶体聚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可解释树林中的晨曦、舞台上的光柱等 |
灭火器 | 干粉灭火器内装的一般是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器是利用盐类的水解原理 |
钡餐 | 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作X光透视肠胃时的药剂 |
高频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例1】(2019·全国卷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氧化铁的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青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B、C、D项正确。
【举一反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象环境报告中新增的“PM2.5”是一种新的分子
B.“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C.小苏打可用于制作糕点的膨松剂,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答案】B
【解析】“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混合物,不是新分子,A项错误;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B项正确;苏打是碳酸钠,其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产生大量CO2,易引起体内胀气,对身体健康不利,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碳酸氢钠或具有两性的氢氧化铝,C项错误;乙醇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 B.丝绸 | C.茶叶 | D.中草药 |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高频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例2】(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项,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错误。
【举一反三】(2018年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变式探究】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高频考点三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例3】(2018年江苏卷)用化学用语表示 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 B. HCl 的电子式:
C. NH3的结构式: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表示为,A错误;HCl中只含共价键,HCl的电子式为,B错误;NH3中含3个N-H键,NH3的结构式为,C正确;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变式探究】【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答案】A
【解析】P的质子数是15,A正确;F原子的电子数为9,B错误;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错误;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D错误。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是Na+[∶∶∶]2-Na+,A错误;溴原子表示正确,B正确;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为8电子,正确的表示为,C错误;D为对二甲苯,错误。
高频考点四 化学与生活
例4. (2018年全国卷II)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举一反三】(2018年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变式探究】【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称为PM2.5,A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B正确;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C错误;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D正确。
高频考点五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C.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划分的,A错;Fe(OH)3胶体加入电解质离子后聚沉,C错误;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胶体后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D错误。
【举一反三】向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答案】C
【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通电时阴极附近黑色变深,说明Fe3O4胶粒带正电荷而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将Fe3O4与含Na+的溶液分开应用渗析的方法,故A、B、D均不正确。
【变式探究】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答案】D
【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
高频考点六 化学与STSE
例6.(2019·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解析】A项,高纯硅可用于制作硅光电池、光感电池等,正确;B项,目前国内高铁列车车厢已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正确;C项,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异味,没有杀菌作用,错误;D项,碘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而有消毒作用,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正确。
【举一反三】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B.近期出现在抚顺的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带活性炭口罩的原理是吸附作用
C.煤炭经蒸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硅为良好的半导体,可用作芯片,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绝缘体,它们不是同种材料,故A项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而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故B项正确;煤炭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蒸馏为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则煤炭不能蒸馏,故C项错误;特种钢缆为金属材料,不是非金属材料,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8·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的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挥发的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1.[2019新课标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2.[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错误。
3.[2019新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解析】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4.[2019江苏] 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核素的表达式中A表示X原子的质量数,Z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则中子数=A-Z,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为,A错误;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还需要3个电子(或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两个氮原子共用3对电子,氮气的结构式为N≡N,B错误;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则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两个氢原子分别和氧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D项正确。
5.[2019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
【答案】A
【解析】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故A符合题意;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碳包覆银纳米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银不是主族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6.[2019天津] 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答案】D
【解析】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
7.[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丁烷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
【答案】A
【解析】次氯酸中Cl最外层为7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一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两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B、C、D等3个选项均正确。故答案选A。
8.[2019北京] 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A | B | C | D |
NaCl溶于水 | 电解CuCl2溶液 | CH3COOH在水中电离 | H2与Cl2反应能量变化 |
NaCl==Na++Cl− | CuCl2==Cu2++2Cl− | CH3COOHCH3COO−+H+ | H2(g)+Cl2(g) ==2HCl(g) ΔH=−183kJ·mol−1 |
【答案】B
【解析】NaCl为强电解质,NaCl溶于水,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自发解离为Na+和Cl-,故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A不符合题意;电解氯化铜溶液,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Cu2++2e-=Cu,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失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2Cl-+2e-=Cl2,所以电解总反应为:Cu2++2Cl-Cu+Cl2↑,故B符合题意;CH3COOH为弱电解质,溶于水部分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故C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436 kJ/mol+243 kJ/mol=679 kJ/mol),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431 kJ/mol×2= 862 kJ/mol)之差,即放热183kJ/mol,放热∆H为负值,所以H2(g)+Cl2(g)=2HCl(g) ∆H=-183kJ/mol,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1. (2018年全国卷II)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2. (2018年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3. (2018年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4. (2018年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A不合理。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B合理。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C合理。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D合理。
5. (2018年江苏卷)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 光合作用 B. 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碳酸盐的沉积
【答案】C
【解析】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装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碳酸盐沉积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选C。
6. (2018年江苏卷)用化学用语表示 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 B. HCl 的电子式:
C. NH3的结构式: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表示为,A错误;HCl中只含共价键,HCl的电子式为,B错误;NH3中含3个N-H键,NH3的结构式为,C正确;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7. (2018年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OC2H5+H218O
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OH−
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
【答案】A
【解析】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18OC2H5+H2O,A错误;常温下0.1mol·L-1氨水的pH=11.1,溶液中c(OH-)=10-2.9mol·L-1<0.1mol·L-1,氨水为弱碱水溶液,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B正确; 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Na易失电子形成N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l易得电子形成Cl-,Na将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给Cl,Na+与Cl-间形成离子键,C正确;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D正确。
1.【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称为PM2.5,A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B正确;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C错误;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D正确。
2.【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 B.丝绸 | C.茶叶 | D.中草药 |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3.【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解析】石灰、碳酸钠都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A正确;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酥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正确;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可以加入硫化物生成硫化物沉淀来处理重金属,C错误;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D正确。
4.【2017江苏卷】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设定温度很低时,空调会一直工作,浪费电能,A错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是浪费资源的行为,B错误;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该提倡,C正确;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浪费资源,D不正确。
5.【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答案】A
【解析】P的质子数是15,A正确;F原子的电子数为9,B错误;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错误;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D错误。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0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用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0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用语(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识记常见混合物的俗名与成分,下列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2(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2(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常温下,分别向体积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0(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10(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