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全一册单元检测+课件打包19套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任务驱动】1.阅读《屈原列传》,简要梳理屈原的事迹,弄清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2.反复诵读、初步归纳、欣赏屈原的性格品质。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准备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被公
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山仰止】司马迁仗义执言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 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宫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 《史记》。
二、背景透视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相传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汨罗江。 司马迁因感于自己与屈原相似的经历,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以激愤与哀怨之情为屈原作传。
三、文体知识列 传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前者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后者如《明史》中的《外国·日本列传》。 简而言之,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
【要点识记】一、字音识记惨怛( ) 温蠖( ) 濯淖( )啜其醨( )帝喾( )皭( )然汶( )汶汨( )罗屈匄( )谗谄( )滋垢( )滓( )商於( )枯槁( )三闾( )大夫郢( )绌( )从( )亲
二、文言基础(一)通假字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屈平既绌( )3.亡走赵,赵不内( )4.齐与楚从亲( )5.厚币委质事楚( )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质”,同“贽”,见面礼
(二)词类活用1.亡国破家相随属( )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4.时秦昭王与楚婚( ) 5.厚币委质事楚(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
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形容词做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三、本课成语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2.博闻强志:语出本文。知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3.娴于辞令:语出本文。擅长外交辞令。4.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
【课前自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B.屈平既绌C.齐与楚从亲D.亡走赵,赵不内
【解析】选A。B项“绌”同“黜”;C项,“从”同“纵”,D项,“内”同“纳”。
2.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不凝滞于物C.举贤以自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
【解析】选D。都是被动句。A项,判断句/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3.简答题。(1)作者在交代屈原被绌后,用了大量篇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意在表现楚国远离屈原后的巨大损失,揭示楚怀王的昏庸,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暗示屈原的命运就是楚国的命运。
(2)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表现屈原无私、正直的爱国情怀及高尚品德,出污不染的伟大人格。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① )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② )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③ ),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④ )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⑤ )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⑥ )屈平。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⑦ )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⑧ )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⑨ )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⑩ ),竭忠尽智以(⑪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⑫ )矣。信而见(⑬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⑭ )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⑮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⑯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⑰ )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2.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屈原是楚王族的同姓贵族,意在表明屈原受到怀王信任的原因是因为他身份高。B.屈原被怀王疏远的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对他的诋毁,也反映了怀王的偏听偏信。C.屈原的“志”在第3段中主要体现在他的忠君爱国和坚持真理两方面。D.司马迁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将其称为“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解析】选A。屈原受到怀王信任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内政外交才能。
3.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
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
他的文笔简约,辞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二、阅读课文第4—7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屈原既绌,(1)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① )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③ )。”楚怀王贪而(④ )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⑤ )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⑥ )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⑦ )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⑧ )怒不救楚,楚大困(⑨ )。
语语序为“六百里商、於之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⑩ )和(⑪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2)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⑫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⑬ )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⑭ )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⑮ ),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3)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
欢(⑯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⑰ )。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5.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4段写了楚国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等几件使楚国陷入困境的事,而这些都是屈原被绌后发生的,侧面写出了屈原对楚国的重要性。B.楚怀王在处理外交问题上的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他不是从理性出发,而是随性而为,既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又身死异国。C.楚国陷入困境的最大祸首是张仪,他深知楚国君臣贪婪,用重礼贿赂,使楚国上当受骗。D.在是否与秦王通婚会面的问题上,怀王听信了自己儿子的话而拒绝采用屈原的正确主张,是第3段“听之不聪”的有力证据。
【解析】选C。张仪只是外因,内因还是楚国君臣的目光短浅和贪婪。
6.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
用一个张仪来抵挡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
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三、阅读课文第8—9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① )令尹。楚人既咎(②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③ )嫉之,虽放流(④ ),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⑤ )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⑥ ),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⑦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⑧ )以自佐(⑨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以……为……,”固定结构,让……担
宾语前置,“自佐”,“佐自”
怀王以(⑩ )不知忠臣之分(⑪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⑫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⑬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7.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并说明画虚线句子的句式特点。8.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8段首句写怀王死后楚国的权力格局,预示着屈原的遭遇可能会更加困难。B.屈原在被流放后仍然写文章表达对怀王的关心和对楚国的担忧,表现了他忠君爱国的思想。C.司马迁认为国君都希望选择忠臣、贤才辅佐自己,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分辨忠奸。D.令尹子兰认为楚国人怨恨自己都是由于屈原挑拨的,最终唆使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致使屈原再次被流放。
【解析】选D。“都是由于屈原挑拨”原文无据。
9.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
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
四、阅读课文第10—12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① )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②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③ ),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④ )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⑤ )见放为(⑥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⑦ )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定语后置,“察察”“汶汶”做定语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⑨ )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⑩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⑪ )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⑫ )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⑬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⑭ )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3)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固定结构,凭……被……
1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并说明画虚线句子的句式特点。1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详写屈原流放后的肖像,这在史传文学中较少出现,以屈原的肖像写出了屈原再次被贬后的伤心与后悔。B.渔父的第一次问话表现了渔父对屈原境遇和命运的不理解。C.渔父的第二次发问,连用三个反问,含有对屈原的行为操守不以为然的意味。D.文章尾段写出了司马迁由屈原的作品而理解屈原的心态,钦佩其人品。
【解析】选A。“伤心与后悔”错。
12.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
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但他们都效仿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
【综合探究】1.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所以前人说它“太史公变调”。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一是文献不足。由于秦始皇烧毁了六国的历史档案,屈原的事迹,在现存先秦典籍中找不到记载,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二是有关屈原的史料虽少,但他的作品俱在。要窥探屈原的内心世界,掌握其思想性格,读其作品是最好的途径;而要把阅读所得,以叙事的笔调出之,却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议论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零星的史料只够大致上勾画屈原一生轮廓、以粗笔写“形” 的话,那么,议论则足以点染屈原的精神,以工笔写“心”。写形与写心,相辅相成,互相为用。
2.全文有五处议论,请分析这五处议论的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第一处主要以引论的方式出之,大部分采自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小部分套用《易·系辞》而稍加变易。第二处以代传主述志的方式出之,主要描摹其存君兴国的心迹。第三处以作者抒发感慨的方式出之,说明国君虽然都希望“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但往往忠奸不分、贤愚颠倒,这是不智不明之祸。第四处以传中人物对话的方式出之,进一步揭示屈原在出处去就方面的高尚志节。第五处以过录传主作品的方式出之,把屈原守正不移、仗义死节的种种想法和盘托出。这五处议论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传主的内心世界,从而把屈原的形象写活了。
【技法借鉴】外貌描写之粗笔勾勒法 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正好与“工笔细描法”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常用夸张手法。这种方法,多采用大手笔式的宏观描写,笔下的人物形象,常给人以粗线条、大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至于人物肖像的细部内容,一般不展示。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见好即收。
【运用点拨】粗笔勾勒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简单很粗略的描写。如本文写屈原的外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以简要的笔法,写出了屈原被疏远流放后,国家的衰败,个人的命运给他带来的心灵的痛苦与悲伤。 二是多样性,即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外貌描写,每次写的内容又不尽相同,具有片段性和零散性,单独看来,是人物形象的某一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又可以构成人物的整体面貌。但就某处描写而言,仍然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粗笔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试》中对主人公陈伊玲的粗笔勾勒就达三次之多。第一次是:
“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第二次是:“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出黯然无神。”第三次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三次描写,第一次写衣着,第二次写眼睛,第三次写面部,每次所写的肖像内容各不相同,它们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也有先后之分,但都是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粗笔勾勒,轮廓式显现,而三次综合起来看,又可以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这种外貌描写,由于多次出现,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素养生成】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外貌,最大的优点就是简省笔墨,给人以总体形象。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人物,用粗笔勾勒法描写出他的外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寒风呼啸的冬天的早晨,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远远望去山村萧索,只有几缕白烟随风飘散。来到村口,远远就望见张二伯踽踽而行,一身破败的装束,凌乱稀疏的白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乱糟糟的;蹒跚的步子比以前更加缓慢,让人心生同情,不忍再看上一眼,这个孤寡老人以后的日子该咋办啊?
【核心素养】爱国者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长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他天才似的诗歌陶醉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已在他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发扬,并成为这个民族最高尚的道德之一。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文化传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4.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俄]托尔斯泰
★践行楷模中国最年长的“上班族”之一——陈俊武 2019年10月7日,中宣部授予92岁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 时至今日,陈俊武依旧会在每周一、三、五的上午9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他工作了70年,跨越了两个世纪,是中国最年长的“上班族”之一。“不搞创新就要落后于别人”的紧迫感自始至终催促着他一直“想方设法地创新”,90多岁了依旧觉得“还有一些精力,可以做些贡献”。
70年间,他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做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给我国高速前进的现代工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素养内化 仿照例句,续写下面的句子。 祖国,是一曲永不落幕的乐章,每个音符,都那么令我为之心动。 祖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每道炫彩,都那么令我为之心悦。一泓永不浑浊的乳汁,每滴暖流,都那么令我为之心甜。
【类文欣赏】永远的屈原佚 名 屈原,你出生在湖北秭归。那里濒临长江,层峦叠嶂,渌水萦回,风光迤逦。你是高阳的后裔,在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时代的你,知识渊博,志向远大,正如你在《橘颂》中所说:“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你在22岁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迁升为左徒,你凭自己的能力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你想振兴楚国也想统一中国,“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你有一片满腔忠诚的爱国心。
当美政思想悬在高崖,“举贤授能”倡导不复存在,大统一理想成为梦幻,心中的君王也不再信忠兴邦,一个高洁的灵魂在充斥妒忌和诋毁的混浊中越来越孤清寂寞,你还是要“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苦谏,你呼号,你抗争。风雨为你伴舞,雷电邀你同行,你慨然地面对沉重的命运,你几次被流放,被投掷于大荒,披发抚剑,开始了无尽的漂流,“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你独立在苍茫的暮色里仰天长啸,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你依然没有放弃令人无限悲伤的楚国土地,“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
与列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三十多年啊,在你走过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流下了血迹,在你唱出的歌声中每一句都掺和着泪痕。 当秦兵攻破楚都,你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彻心扉的绝望。你用无奈的眼光望着破碎的山河,你用蔑视的眼神望着只有罪恶和黑暗的朝阁。终于你沉默了。哀怨的离骚,祭神的九歌,韬略的九章,多情的山鬼,都无法帮助楚王招魂,都无法避免楚人国殇。“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你不甘心与禽兽为伍,和淤泥共存,你的旗帜上只会写着真理和正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于是,你从容地走向汨罗江,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
那是怎样的心痛和悲壮!也许你知道,路漫漫兮险而黑,苦求索兮而不得,徒掩涕兮哀民生,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汨罗江才是你永远的港湾和归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热血一同汇入你的血管,从此,你的血脉奔涌不息,汨罗江水更加清澈而有灵性。 汨罗江水流淌了两千多年,你的灵魂激荡了两千多年。滚滚浊流,淹没不了你生命的火焰。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你的正直、你的清白、你的坚贞、你的执着、你的火一样的爱国热情,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一道炫目的霞光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穿过漫漫长空 ,永远定格在人民心中。
★鉴赏体验1.思维发展三言两语述内容:这是一篇赞颂屈原的散文,文章感情充沛激荡,请概括这篇散文写了屈原的哪些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屈原坚持美政理想;②面对坎坷命运始终爱国;③坚持高尚人格不屈服。
2.审美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篇散文在叙述上主要采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屈原,使作者与屈原形成一种对话的场景,有呼告的效果,便于感情的抒发,增强了感染力。
高中人教统编版7 包身工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 包身工一课一练,共8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全一册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打包13套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全册综合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7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七包身工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9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0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九屈原列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7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二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6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五人应当坚持正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6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八荷花淀玄黑结婚节选党费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5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六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8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十一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4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十三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3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十二玩偶之家节选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2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十苏武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1doc、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检测四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0303115doc等1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