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PPT课件
展开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深刻影响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图解)
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5)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4.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5.依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推断一地的气候类型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依此确定该地所在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复合影响下又是什么气候类型;最后要根据地面状况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海陆位置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等判断。无论是根据哪一种情况判断气候类型,都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如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与上海相比,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具有一定的海洋性,年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上海小,降水季节变化趋势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要注意从降水总量上去区分。
6.一些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南北狭长、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1.全球变暖只有害处【辨析】气修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但中低纬地区因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从全球衡量,全球变暖害大于利。2.全球变暖完全是由人类造成的【辨析】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3.低纬度地区都是热带气候【辨析】低纬度地区,地势较高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是高山气候。4.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素【辨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素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解析】第1题,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一般先放火烧荒,其目的是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土壤表层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种植。故选D。第2题,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故选A。第3题,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答案】 1.D 2.A 3.B
变式一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下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火山喷发频率增加。
变式二 (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第2题。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读“2018年1月26~27日浙江‘堆雪人’预报地图”。据此完成1、2题。
1.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带来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暖锋C.冷锋D.寒潮2.甲、乙两地“堆雪人”效果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海陆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完成3、4题。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4.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变化率( )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不能判断6.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毁林开荒 ②太阳活动 ③燃烧化石燃料 ④火山喷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7.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8.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 )A.雨热同期B.河流以夏汛为主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橘
(2018·南昌一模)珀斯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海滨城市。下表是珀斯气温资料表。据此回答1~3题。
1.珀斯常常在一天中出现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A.城市热岛效应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D.西风和信风交替控制
2.珀斯8月气温高于7月,原因是8月( )A.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B.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短C.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长D.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3.珀斯2月气温高于1月,是因为珀斯( )A.位于南半球B.受海洋影响大C.1月降水更丰富D.2月太阳辐射更强
【解析】第1题,珀斯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海滨城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温度高,夜间海洋温度高,出现了海风和陆风交替的现象,即在一天中常常出现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的现象。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与7月相比,8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更靠南,珀斯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多,故珀斯8月气温高于7月。第3题,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海洋和陆地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上出现在2月。根据珀斯位于海滨地带的位置推断,由于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当地2月气温高于1月。
下面①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该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读图回答4、5题。
4.②图表示①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地是( )A.甲B.乙C.丙D.丁5.③图是①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附近的遥感地图,判断该地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4题,②图中的气候为典型的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总降水量较少,因此,四地中最符合该气候特点的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山区的丙地,所以C正确;甲、乙均为温带海洋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但是位于西风坡,降水较多。第5题,根据遥感地图中的海陆分布特点,最符合的是丁地,所以D正确。
(2018·石家庄模拟)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6、7题。6.a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7.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第6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15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月,全年降水量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7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9.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B.上海C.开普敦D.悉尼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9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18·六安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此回答10、11题。10.上示意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B.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C.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D.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11.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降 ③冰期 ④间冰期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
【解析】第10题,根据左图可知,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是海侵。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即颗粒物由下而上越来越小,与甲相符,A对。第11题,图示显示的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深,可能是地壳下降形成,①错,②对;也可能是间冰期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③错,④对。故选择C项。
12.(2018·绵阳一诊)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2)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原因: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2)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暖湿气流。
13.(2018·太原阶段测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甲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在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甲岛地理位置。
(1)说明甲岛气候湿热的原因。(2)分析甲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作用影响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2)“荧光海”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鞭毛藻生长所需的光照有保证;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任答4点即可)(3)合适。连续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 没有月光干扰。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对。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错。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5.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6.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析】第4题,双层覆膜可以增加膜内温度,所以①②两线为膜内,③、④两线为膜外。丰雪与枯雪年,主要差异为地表雪量多少,丰雪年地表雪量大,有雪覆盖可有效保持地面温度,减少温度的日变化,而枯雪年地表雪量少,覆盖少,温差大。因此可以判断气温相对较低一些的②线表示枯雪年气温日变化曲线。正确选项为B。第5题,材料信息图中所示为日平均温度,所以A选项最低气温高于-16℃的判断不正确;通过膜外③④两线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积雪的多少对于气温日变化造成的差异较小,B选项错误;膜内①②两线在日变化上表现了明显的不一致,说明积雪对其影响较大,所以D选项错,正确选项为C。第6题,通过膜外气温日变化曲线可知当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此时当地的地方时应为12时,说明两地有近4小时的时差,且当地位于北京(东八区)的西侧,因此判断为新疆。正确选项为D。
读“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是(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 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8.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图b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 ①―乙B. ①―丙C. ②―甲D. ②―丁
【解析】第7题,甲地位于冷锋锋后,阴雨天气;而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丙地位于高压中心,受反气旋的影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选A。第8题,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①表示的气温最高不到20℃,最低5℃左右;①表示的各月降水较均匀,均在50~100 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②表示的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以上,较温和;②表示的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选D。
9.(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
10.(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波动上升,海岸线,降水量,不稳定性,生长期,高纬度,低纬度,赤道低气压带,°~20°,信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波动上升,海岸线,降水量,不稳定性,生长期,高纬度,低纬度,赤道低气压带,°~20°,信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9讲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9讲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知识体系导学,3气温特征分析,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