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正确使用词语分点突破一辨析近义词语优劣练习含解析
展开1.(2020·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解析】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2.(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D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解析】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3.(2019·天津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解析】 ①“飘洒”,飘落,从上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飘洒”能体现其飘舞落下之姿态,应使用“飘洒”。②“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多,应使用“瞬息万变”。③“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神入化”。故选A。
4.(2018·江苏卷)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C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解析】 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代圣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②“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排除D项,选C项。③“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该选“领悟”。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D )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________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________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________。
A.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解析】 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感知,指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依据后文“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可知,此空应选用“感悟”。弱化,变弱,使变弱;简化,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依据“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可知,不是要“简化规则”,“规则”是不会变的,只是要在教学中使对“规则”的分析变弱,所以此空应选用“弱化”。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得以用于实际;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意见。与“学生”相搭配,应选用“学以致用”。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羲献父子、颜筋柳骨,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________,也早早________ “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它虽然不是画,不是舞蹈,不是歌曲,却有绘画的美感、舞蹈的节奏、歌曲的旋律。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________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隶书的参差俯仰、楷书的方正端庄、行书的错落有致、草书的________,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线条是书法艺术家心灵颤动的轨迹,是书法欣赏者心灵触动的凭借。书法通过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心灵的交流。中国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线条,把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描绘得有声有色。
A.大雅之堂 跻身 因而 天马行空
B.大方之家 跃居 从而 信马由缰
C.大方之家 跻身 因而 信马由缰
D.大雅之堂 跃居 从而 天马行空
【解析】 ①大雅之堂:指高雅的场所或场合。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②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跃居:跳跃式的上升到某个位置、名次等。③因而:表示结果。从而:表示结果,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④信马由缰: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约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
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________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________,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________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在________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A.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D.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解析】 第一空,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指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变化。此处强调创新理念通过“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来承载,不是情况的变化,而是矛盾双方的变化,故应为“转化”。第二空,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此处强调商业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制约关系,不强调界限,故应为“制约”。第三空,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此处二者均可。第四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对象是文化产品,应用“潜移默化”。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昆曲,是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声腔和剧种,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尽管几度兴衰,饱经沧桑,但它却能________,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的________。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________中国传统文化,使昆曲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喜爱。
A.口耳相传 扛鼎之作 弘扬
B.口耳相传 传世之作 发扬
C.薪火相传 传世之作 弘扬
D.薪火相传 扛鼎之作 发扬
【解析】 薪火相传:原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更多强调口说耳听的传授方式,而“薪火相传”更多强调代代传递,所以选“薪火相传”更恰当。扛鼎之作:指作者所有作品中,最有分量的、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也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传世之作:形容作品非常好,可以流传百世,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昆曲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大量的流传百世的作品,故此处用“传世之作”恰当。弘扬:大力宣扬。发扬:提倡,没有“弘扬”程度深,根据语境选“弘扬”更恰当。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真实,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强大力量。它可以穿越时空,更可以感动人心。最重要的是,对于难以再现、难以还原的历史的原生态记录,将成为一种见证,________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初读《方舱记忆》时,我们会感觉有些________。由于写下这些文章的,并非专业人士,缺乏良好的文字功底,语句重复、程式化的表达,以及口语带来的不严谨表述,都让它很难与现今市面上诸多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很快就会被书中记录所流露出的真实所打动,甚至感受到一种震撼。
方舱医院,在这场战“疫”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ICU、重症病房里,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紧张忙碌,那里是人类与病毒抗争最为激烈的前线。在普通居民小区,老百姓则以宅家的生活状态为主,与医疗系统的交集较少。而方舱医院,以收治轻症确诊病人为主。在这里,病毒对生命的威胁必须直视,但又不像重症那样________。面对大灾,人性中的乐观、良善,乃至焦虑、烦愁,都如此真实地得以________。
A.无可辩驳 粗粝 咄咄逼人 展现
B.无可非议 粗粝 盛气凌人 表现
C.无可非议 粗陋 咄咄逼人 表现
D.无可辩驳 粗陋 盛气凌人 展现
【解析】 第一处,“无可辩驳”表示道理很明白或事实很清楚不能否定;“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指言行符合情理。句中强调《方舱记忆》作为历史见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应使用“无可辩驳”。第二处,“粗粝”,粗糙;“粗陋”,粗糙简陋,或粗俗丑陋。语境是说初读《方舱记忆》的印象,应是粗糙的,与“陋”无关,应使用“粗粝”。第三处,“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盛气凌人”仅指傲慢的气势逼人,没有气势凶猛、嚣张的意思。语境是形容重症病毒对生命的威胁,使用“咄咄逼人”更能展现病毒的凶猛嚣张。第四处,“展现”指显现出,展示,偏重于客观;“表现”指表示出来,有主观意味。语境是说客观显示出人性中的这些品质,应使用“展现”。
二、综合练习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解析】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或“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素”二字赘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正如(1)____________,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2)____________。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1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
B.熙熙融融 漫不经心 五光十色 唾手可得
C.熙熙融融 漫无目的 五风十雨 唾手可得
D.熙煕攘攘 漫不经心 五风十雨 触手可及
【解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煕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根据语境,应填“煕煕攘攘”。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根据语境,应填“漫无目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根据语境,应填“五光十色”。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指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根据语境,应填“触手可及”。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答:示例:①“夕阳如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切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②“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的手法,描绘出村庄典型的画面。(每点2分)
1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1)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__(2)很有乐趣(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考点01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考点01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7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一正确使用词语第2课时辨析近义实词虚词本: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7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一正确使用词语第2课时辨析近义实词虚词本,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7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一正确使用词语第1课时正确运用成语: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7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一正确使用词语第1课时正确运用成语,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