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测试卷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试卷 3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试卷 4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卷 试卷 8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北冥有鱼》中描写神奇的大鹏凭借大风逐渐飞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八百里皖江,【A】______________了善于创新的人文传统,【B】______________了皖江文化。皖江文化,自先秦以来,从未中断,源远流长。它内hán丰富,搏大精深。皖江文化特点鲜明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以明代方氏学派“坐集千古之智”的治学胸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以桐城宋学“士”的精神为代表的刚毅进取的人生品格,以《新青年》杂志早期作者群为代表的变通开放的世界意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皖( )江 襟( )怀 内hán(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2分)
(3)“源远流长”一词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句意,将词语“孕育”“哺育”填入【A】【B】处的横线上。(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7分)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__A__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文段中提到的“这条道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3分)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谈谈主人公身上吸引你的英雄品质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4分)
4.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源流追踪
(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__。(4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和”远流长
(3)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为这次活动设计活动内容。(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8分)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 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 800千米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 600千米。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5.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6.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7.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8.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9.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4分)
[二](22分)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鬼”,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地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0.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4分)
“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应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1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4分)
1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三](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晋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于江汉,玉产于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①耳。夫腹下之毳②,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默而不应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释】①翮(hé):羽茎,羽毛的枝柱。②毳(cuì):鸟兽的细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
(3)君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尚可谓不好士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其所恃者六翮耳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流而叹曰
C.执策而临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
D.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17.(1)在【甲】【乙】两文中,【甲】文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批判统治者未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乙】文中船工用生动的__________(修辞),回答了晋平公的诘问。(2分)
(2)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晋平公算得上是“伯乐”吗。(2分)
三、写作(55分)
18.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1)缥缈孤鸿影 (2)吏呼一何怒 (3)萧萧班马鸣
(4)其真不知马也 (5)曲径通幽处 (6)零落成泥碾作尘
(7)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8)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1)wǎn jīn 涵 (2)搏大精深 博大精深
(3)比喻皖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4)【A】哺育 【B】孕育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文学创作之路
(2)①崇高的信仰(理想);②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③顽强奋斗(永不言败)的品质;④乐观豁达的性格。
4.(1)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 和睦
(2)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
(3)示例一 举办人类“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示例二 举办“拯救濒危生物”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濒危生物面临灭绝的可怕现实。
示例三 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做好自尊自律、防微杜渐工作。
二、[一]5.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不能。因为第②段到第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掌握。第②段讲的是“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第③段讲的是“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最重要”“还需要”这两个词语提示了这两段是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7.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④水下传感器,区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
8.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示例:人工合成胰岛素、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突破,为人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树立了信心;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实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二]10.学生们卖力地献计献策 放学后“我”带领学生们踏雪访梅
1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蜡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的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这句话是说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重音强调“彼此”,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双向加深。
12.(1)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点拨:从全文内容来看,蜡梅花贯穿全文,充当了本文的线索;从“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这两句话来看,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好的心灵,也写出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与“我”之间的情谊深厚;另外,标题还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体现主要内容等作用。
13.(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点拨:从【甲】段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段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甲】段中的“仔细”以及【乙】段中的“狡猾的眼光”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
(2)【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乙】段:老师假装发怒时,“我”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亲近。
[三]14.(1)“食”通“饲”,喂养 (2)有时
(3)错,不正确 (4)爱惜,喜好
15.D
16.(1)想要它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可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
17.(1)托物寓意 比喻
(2)不算是伯乐。他只是喜欢人才,却不具备识别人才的慧眼,无法使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
【乙参考译文】晋平公乘着船在西河上游玩,在河中间突然很感叹地说:“啊!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船工固桑听了之后便进去对他说:“您说错了!利剑产于越地,明珠出产自长江汉水,美玉出产自昆山,这三件珍宝都没有脚,但是却来到您的身边。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平公说:“固桑,你过来。我门下现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饭不够,我晚上就去收租;晚饭不足,我第二天清晨就去催粮。难道能说我不爱惜人才吗?”固桑回答说:“鸿鹄穿云破雾,直上九天,靠的是六根粗大的羽毛。至于腹背的绒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它的飞翔。不知您的食客是六根粗大的羽毛呢,还是腹背的绒毛呢?”平公语塞,无言以对。
三、18.思路点拨:“家与国”是关系型话题,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又贴近时事热点。首先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据此可以写家见证国的变迁,也可以写国引领家的发展,只要围绕二者之间的关系,写出真情实感即可。选材示例:家的幸福与国的安康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讲述家庭中的小事,这不仅仅代表着家庭的美满,还展现着国家的安康。立意:家的幸福展现国的安康。 例文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探究,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