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106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106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106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
展开专题09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
命题点1 物质的分类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①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②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判断;③有机物的判断。
2.命题形式:主要以文字叙述、微观示意图或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填空及简答题中偶尔也有涉及。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五氧化二磷 B. 大理石 C. 加碘食盐 D. 食醋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3 B. TiO2 C. K2CO3 D. C6H12O6
3. 酒精(C2H5OH)属于( )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有机物
4.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硅 B. 水 C. 液氧 D. 生铁
5. 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6. 学校实验室新购买了高锰酸钾试剂,按分类应将它放在( )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氧化物
盐
酸
碱
A. 甲柜 B. 乙柜 C. 丙柜 D. 丁柜
7. 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 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 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 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 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命题点2 构成物质的微粒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①构成物质微粒的判断;②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相关说法正误的判断。
2.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8.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NaCl、CuSO4 B. CH4、HCl C. Si、CO2 D. Ar、Au
9.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10. 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电荷数相同 B. 质量几乎相等
C. Mg2+比Mg稳定 D. 电子层数相同
命题点3 微粒的性质及应用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考查用微观粒子的性质(①体积与质量都很小;②不断运动;③粒子之间有间隔)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填空及简答题中偶尔也有涉及。
11. 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有大小 B. 微粒有质量 C. 微粒间有间隔 D. 微粒不运动
12. 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 L大豆与1 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13.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B.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4.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呈碱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 )
第14题图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5.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B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
分子很小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D
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6.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7.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
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命题点4 原子的构成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①原子的结构;②原子结构示意图;③相对原子质量。
2.命题形式: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中均有考查。
3.命题背景:原子的结构在考查时通常结合热点信息或实际应用进行考查;而原子结构示意图常结合元素周期表进行考查。
18.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24 B. 58 C. 82 D. 140
19. 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 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 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 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20. 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乡是“长寿之乡”,与当地富硒有关。如图是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第20题图
A. 是相对稳定结构
B. 核电荷数为34
C. 共有4个电子层
D. 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
21.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1题图
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22.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某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0
C. ②③结构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D. 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第ⅥA族
命题点5 微粒结构示意图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①原子结构示意图与阴、阳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②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③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微粒得失电子数目及能力、判断元素种类、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结构是否稳定。
2.命题形式:结合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形式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查,简答题中偶尔也有涉及。
23.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24. 根据如图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第24题图
A. 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
B. 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 ①、③、④表示的是原子
D. ②、③化学性质相同
25.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为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第25题图
(1)当x=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x=9时,该粒子是___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由x=8与x=13的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6. 下图中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题图
(1)A中x=________;D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B两种粒子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B2A,该化合物(B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 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要点突破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氨气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镁
2. 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 Cl B. O2- C. 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敞口长时间放置的NaOH固体
C. 纯净的NaCl溶液 D. 冰、水混合物
4. 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电子数为92
C. 核电荷数为92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5.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 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C. 该粒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6.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第6题图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盐 D. 有机物
7.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氧分子的体积 B. 氧分子的间隔
C. 氧气的化学性质 D. 构成氧分子的原子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①表示混合物 B. ②表示两种物质
C. ③表示一种单质 D. ④可以表示CO分子
9.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第9题图
10.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均正确的是( )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消石灰
CaO
氧化物
B
纯碱
Na2CO3
碱
C
酒精
C2H6O
有机物
D
水银
Ag
单质
11. 在①合金、黄铁矿、石油、纯碱;②N2、P、Mg、O3;③Al2O3、Fe3O4、CuO、SO3三组物质中,每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 纯碱、Mg、SO3 B. 黄铁矿、Mg、Al2O3
C. 合金、O3、Fe3O4 D. 纯碱、P、SO3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13.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
14.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 ②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 ①和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C. ②和③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O2
D. ④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5.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 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5分)
16. (5分)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第16题图
(1)________(填写物质类别,下同)。(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4)______________。
(5)酸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阳离子均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第17题图
17. (2分)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
(1)物质A是____(选填序号)。
a. 浓氨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2)该实验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18. (4分)一些粒子的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且0<y≤8。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2时对应的元素为A,则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当上述示意图表示的粒子均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时:
①若某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②若某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它所对应的元素与碳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③若一些粒子对应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均为3,其中某元素能与A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9. (9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 50 mL水与50 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第19题图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5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图1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第20题图1
请据图回答:
①化学上将质子数为________的所有氯原子统称为氯元素。
② 8号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第20题图2
③在化学反应中,11号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电子。
(2)图2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粒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①氢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氢气分子之间的________减小。
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命题点1 物质的分类
1. A 【解析】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A正确;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杂质,B错误;加碘食盐,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C错误;食醋含有水和醋酸等,属于混合物,D错误。
2. B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B。
3. D 4. B 5. C 6. B
7. B 【解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氯气由氯元素组成,都属于单质,A正确;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铵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很相似,属于无机物,B错误;硝酸钾由钾、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氨气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二者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C正确;石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熟石灰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D正确。故选B。
命题点2 构成物质的微粒
8. A
9. D 【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A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正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C正确;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但二者之间间隔的大小无法比较,D错误。
10. D
命题点3 微粒的性质及应用
11. D 12. D 13. B 14. B
15. C 【解析】酒精由分子构成,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用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A正确;分子不仅质量很小,而且体积也很小,所以用普通显微镜无法观察到苯分子,B正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带正电荷,氯离子带负电荷,C错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夏天的食物比冬天容易变质,D正确。
16. A 【解析】
A
干冰升华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改变
B
√
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17. C
命题点4 原子的构成
18. B
19. B 【解析】
A
√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二者所带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原子和中子的电性相同
C
√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由于1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1个电子质量的1 836倍,因此,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外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20. A
21. C 【解析】根据图示,a是核外电子,b是中子,c是质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B错误,C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D错误。
22. B
命题点5 微粒结构示意图
23. D 24. D
25. (1)10 (2)阴离子 (3)Al2O3
【解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10,所以x=10。(2)当x=9时,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3)当x=8时是氧元素,x=13时是铝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6. (1)8 Ne (2)Mg2Si (3)BC
要点突破训练
1. A
2. C 【解析】Cl表示氯原子,A错误;O2-表示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若要变成氧原子,需失去2个电子,B错误;的符号为Mg2+,表示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若要变成镁原子,需得到2个电子,C正确;表示氟原子,D错误。
3. D 4. D 5. D 6. C 7. B 8. C 9. A 10. C
11. A 【解析】①中合金、黄铁矿和石油都是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纯净物;②中镁是金属单质,氮气、磷和臭氧都是非金属单质;③中氧化铝、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三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所以三组物质中,与组内其他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分别是纯碱、镁和三氧化硫,A正确。
12. A 【解析】
A
√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D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13. A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A错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B正确;水分子的不断运动实现了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C正确;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所以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正确。
14. A 【解析】粒子②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A正确;粒子①和③中的质子数均为8,前者为离子,后者为原子,两者属于同种元素,B错误;粒子②是原子,其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其对应元素的化合价为+2,粒子③是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其对应元素的化合价为-2,且粒子②表示Mg,粒子③表示O,所以②和③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错误;粒子④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D错误。
15. B 【解析】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可以闻到花香,A正确;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间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变小,而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B错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C正确;D中粒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正确。
16. (5分)(1)单质(1分) (2)碱(1分) (3)NaCl(或Na2CO3、NaNO3等合理即可)(1分) (4)CO2(或H2O等合理即可)(1分) (5)H+(1分)
17. (2分)(1)c(1分) (2)分子(1分)
18. (4分)(1)Mg(1分) (2)①Na+(1分) ②CO(1分)
③Mg3N2(1分)
【解析】(1)根据x=12,可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2,属于镁元素,符号为Mg。(2)①根据题干信息“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可知y=8,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说明该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该粒子是钠离子,写作Na+;②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说明该粒子核内质子数为8,属于氧元素,氧元素与碳元素组成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③一些粒子对应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为3,则该元素化合价为+3或-3,如果是+3,该元素为铝元素,如果是-3,该元素是氮元素,其中氮元素能与镁元素形成化合物,化学式为Mg3N2。
19. (9分)(1)①分子间有间隔(1分) ②N(1分) H(1分) (2)①7(1分) 得(1分) ②B(1分) C(1分) E(1分)
③CO+2H2 CH3OH(1分)
20. (5分)(1)①17(1分) ②+3价(或Al2O33+)(1分) ③失去(1分) (2)①间隔(1分) ②点燃时,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1分)
【解析】(1)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8号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③11号元素为钠元素,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钠离子。(2)①分子间存在间隙,在加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隙减小,所以氢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专题10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物质的分类 微粒构成物质-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1 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1 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专题九 物质的分类 构成物质的微粒(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专题九 物质的分类 构成物质的微粒(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