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突破题集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通用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docx
    •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docx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第1页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第2页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第3页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第1页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第2页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突破题集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突破题集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项07物态变化内能内能的利用原卷版docx、专项07物态变化内能内能的利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2020·广元)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答案】C
    【解析】A.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故A错误;B.体温计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左右,则体温是36.8℃属于正常体温,故C正确;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故选C。
    2.(2020·古赤峰)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A.雪是固态,温度升高时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符合题意;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答案】A
    【解析】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滨州)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C
    【解析】AB.由图甲可知,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AB错误;CD.通过图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2020·潍坊)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
    6.(2020·百色)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答案】B
    【解析】“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选B。
    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
    8.(2020·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冰花,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20·盐城)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A
    【解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故选A。
    10.(2020·十堰)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答案】A
    【解析】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后会看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包装纸周围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之后这些小水滴从液态蒸发为气态,发生了汽化;A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0·湘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0℃ B.36.8℃ C.68℃ D.100℃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0·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露的形成
    【答案】B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错误。故选B。
    13.(2020·沈阳)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答案】C
    【解析】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遇冷凝固成冰,故A错误;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的现象,故B错误;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带走冷冻室的热量,即会吸热,故D错误。故选C。
    14.(2020·泰安)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第10min,晶体开始熔化,故A错误;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t=25min-10min=15min,故B错误;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故C错误;D.由图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所以晶体的熔点是80℃,故D正确。故选D。
    15.(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A
    【解析】A.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枫叶上形成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2020·西宁)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解析】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故A正确;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故B错误;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7.(2020·无锡)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答案】汽化 放出
    【解析】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18.(2020·江西)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热量。
    【答案】液化 吸收
    【解析】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是冰淇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冰淇淋是固态的,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
    19.(2020·安顺)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答案】吸热 减慢
    【解析】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20.(2020·鸡西)小华漫步兴凯湖边见景生情写到:“青山云雾绕山尖,水面如镜树影现,晶莹露珠酒碧盘,太阳升起都不见。”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雾和露珠的形成原因。
    (2)说明太阳升起后雾和露珠都消失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夜晚或凌晨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漂浮在空中或附着在树叶上形成雾和露。
    (2)太阳升起后温度升高,小水滴蒸发(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消失。

    内能

    一、选择题
    1.(2020·常德)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D
    【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故选D。
    2.(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c/ (J/(kg·°C)-1)

    4.2×103
    煤油
    2.1×103
    砂石
    约0.92×103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答案】D
    【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所以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B.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降低得较多,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表示的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D.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由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故选D。
    3.(2020·盐城)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400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40℃,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00s内,热水温度由70℃下降到40℃,下降30℃,冷水30℃上升到40℃,上升10℃,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未知,由Q=cmΔt可知热水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题可知,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未知,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以下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腊梅是我市的市花,在隆冬无风的夜晚,腊梅园中飘来阵阵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物体吸收热量后,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D.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与高压锅内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冲开限压阀时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腊梅园中飘来阵阵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能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且热量从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不正确,B符合题意;C.晶体的熔化、沸腾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吸收热量后,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与高压锅内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冲开限压阀时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宜昌)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清晨湖面上雾气腾腾 B.百花绽放时花香四溢
    C.汽车驶过后尘土飞 D.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
    【答案】B
    【解析】A.清晨湖面上雾气腾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A错误;B.百花绽放时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尘土是固体小颗粒,尘土飞是物体发生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是物体发生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B。
    6.(2020·新疆)己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

    A.6×104J B.6×105J C.6×106J D.6×107J
    【答案】B
    【解析】这样的壶,装满水,水的质量约为2kg。室温温度约为20℃,将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温度升高了80℃,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选项A、C、D数值差距较大,不符合题意;选项B数值接近,符合题意。故选B。
    7.(2020·荆门)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答案】C
    【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20·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0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C.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B错误;C.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故C正确;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故选C。
    9.(2020·苏州)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做功和热传递:A.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0·绵阳)如图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答案】C
    【解析】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则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主要表现为分子间的斥力,所以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斥力的作用,故C正确。故选C。
    11.(2020·济南)如图是2020年3月23日~ 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却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砂石具有不同的

    A.温度 B.比热容
    C.内能 D.热量
    【答案】B
    【解析】白天,太阳照向地球,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沿海的水和内陆的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内陆沙石温度升高的多。到了晚上,白天吸收了热量的水和沙石向外放出热量而降温,相同时间放出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所以水温降得少。这样,沿海的水升温少,降温也少,所以温差小。内陆沙子升温大,降温也大,所以温差大,故B正确。故选B。
    12.(2020·益阳)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B
    【解析】A.分子的热运动是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只与温度有关,与水流速度无关,故A错误;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正确;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分子间也有引力,故C错误;D.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B。
    13.(2020·呼和浩特)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

    A.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B.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C.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D.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高;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一样的,根据公式讨论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质升温高,因此甲物质比热容比乙物质比热容小,B正确。故选B。
    14.(2020·北京)(多选)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B
    【解析】A.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正确;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正确;C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故CD错误。故选AB。
    二、非选择题
    15.(2020·贵州铜仁·中考真题)质量为1.4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质量为5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将升高_______ ℃。[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水的比热容为]
    【答案】 40
    【解析】质量为1.4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
    16.(2020·泰安)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c水>c沙石>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铜
    【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比热容小,它的温度变化就大,铜的比热容最小,铜的温度下降最大。
    17.(2020·朝阳)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因为空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填“ 大”或“小”),所以容易被压缩。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

    【答案】小 做功 剧烈
    【解析】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实验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空气内能;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8.(2020·天津)端午佳节,粽香万里。煮粽子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粽子的内能;煮熟的粽子散发出香味,这是______现象。
    【答案】热传递 扩散
    【解析】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粽子的内能;煮熟的粽子散发出香味,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扩散现象

    内能的利用

    一、选择题
    1.(2020·淄博)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下列有关能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D.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内能,通过热机做功,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速度和高度都在增大,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不受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且总量保持不变;在近地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所以动能最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0·东营)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下列关于冲程及其能量转化判断正确的是

    A.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燃料在缸内燃烧,将燃料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2020·枣庄)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多
    B.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
    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答案】B
    【解析】A.热机的效率越高,做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越大,即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燃料较少,或消耗相同的燃料,做功较多,故A错误;B.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多用在重型机器上,故B正确;C.热机的效率是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有用功占的比值越大,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效率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D.根据内燃机的能量流向,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多,故D错误。故选B。
    4.(2020·镇江)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在该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结束后,下个冲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A.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结束后,下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有图①可知,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所以图①是排气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B.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结束后,下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有图②可知,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所以图②是吸气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C.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结束后,下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有图③可知,活塞向下运动,两门关闭,所以图③是做功冲程,故C符合题意;D.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结束后,下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有图④可知,活塞向上运动,两门关闭,所以图④是压缩冲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0·湘西)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既可以凭空消失
    B.能量也可以凭空产生
    C.热机的工作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AB.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故AB错误;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工作过程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一个物体能量增加,必然伴随着别的物体能量减少,在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故D正确。故选D。
    6.(2020·鄂州)夜幕下的广场,孩子们都喜欢骑上能发光的滑板车遛弯,这种滑板车在人的助力下可以滑行起来,同时轮子会发光,停下来时就不发光。关于这种滑板车发光的原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光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再转化为电能
    D.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人运动时具有机械能,而轮子发光需要电能,所以滑板车发光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2020·海南)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产生的水蒸气将试管塞冲向空中。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  )

    A.内能——机械能——化学能 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C.机械能——内能——化学能 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答案】B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试管和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就会将塞子冲出,此过程中试管内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故B正确。故选B。
    8.(2020·甘孜)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100%
    D.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答案】B
    【解析】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故B正确;C.任何机器的做功时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D.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故选B。
    9.(2020·烟台)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这个过程与选项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中,哪一个冲程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相同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蒸气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这个过程是把水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过程相同。A为压缩冲程,B为排气冲程,C为做功冲程,D为吸气冲程。故选C。
    10.(2020·潍坊)(多选)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罐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B.罐内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
    C.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D.该过程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
    【答案】AD
    【解析】AC.在喷出礼花的过程中,罐内的压缩空气对礼花做功,空气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罐内气体内能减少,故A正确,C错误;B.罐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速度减慢,故B错误;D.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时,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AD。
    二、非选择题
    11.(2020·朝阳)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如图所示的是工作循环中的_____冲程,若飞轮转动40周,则对外做功______次。

    【答案】压缩 20
    【解析】如图所示,活塞向上运动,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所以如图所示的是工作循环中的压缩冲程;内燃机一个循环,四个冲程,飞轮转2周,做功1次,所以若飞轮转动40周,则对外做功20次。
    12.(2020·玉林)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______;若完全燃烧10g的酒精,则能释放出______J的热量。(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答案】机械能 3.0×105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酒精燃烧产生的化学能会转化为试管内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当内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塞子冲出去;完全燃烧10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为
    13.(2020·河池)汽油机的______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在一段时间内消耗了2kg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J的热量。(q汽油=4.6×107J/kg)
    【答案】压缩
    【解析】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完全燃烧2kg汽油放出的热量
    14.(2020·广西)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若某款天然气热水器完全燃烧定量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1×106J时,可把质量为10kg,温度为30℃的水加热到5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水的重力;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的效率。
    【答案】(1)100N;(2);(3)84%
    【解析】
    (1)质量为10kg的水受到的重力为
    (2)30℃的水加热到50℃吸收的热量为
    (3)天然气热水器完全燃烧定量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1×106J,则热水器的效率为
    15.(2020·抚顺)如图所示为一台压路机,质量为,车轮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为。某次压路作业中,它以的速度水平匀速前进,此时压路机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取)求:
    (1)压路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压路机前进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3)若发动机的效率为40%,完成此次作业至少需要消耗多少柴油?(取)

    【答案】(1);(2);(3)
    【解析】
    (1)压路机的质量
    在水平面上
    压路机对地面的压强
    (2)压路机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发动机的牵引力
    由于压路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3)方法一:
    压路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此过程发动机做的功
    所需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所需燃料的质量
    方法二:
    发动机做的功
    所需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所需燃料的质量
    16.(2020·益阳)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既是当前的一种时尚,更是生态环保的需要。目前我市每天能产生900t左右的生活垃圾,若进行分类后,除去可回收垃圾和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将还有800t左右的垃圾需要处理。为了处理这些垃圾,益阳市建成了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它每天可以焚烧800t生活垃圾发电,经实践检测每完全燃烧1t生活垃圾可发电300kW h。设整个发电过程中的效率为30,求:
    (1)生活垃圾的热值q;
    (2)完全燃烧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若用来烧开水,其中70的热量被水吸收,1标准大气压下可烧开多少吨20℃的冷水。[c水=4.2103J/(kg℃)]
    【答案】(1)3.6106J/kg;(2)7.5t
    【解析】
    (1)由题意可得,由、联立知道,生活垃圾的热值q
    (2)完全燃烧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
    由知道,可烧开水的质量为
    17.(2020·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答案】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气缸中的工作物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物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解析】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图示可知,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气缸中的工作物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物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原卷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项07 物态变化 内能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9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9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含解析,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