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测试题
展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练习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2.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向东穿过9个省,其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甘、宁、陕、晋、豫五省区,西气东输工程不经过内蒙古、山东、青海。第2题,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第3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1.B 2.D 3.D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
4.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5.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4题,我国东南沿岸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5题,2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3地资源贫乏但是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2运往3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答案】4.C 5.D
读我国某省区地形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高原,乙地附近为盆地
B.甲地为山地,乙地附近为盆地
C.甲地修筑梯田,乙地发展花卉种植
D.甲地退耕还林,乙地发展粮食生产
7.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 ( )
A.川气东送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劳动力转移方向 D.产业转移路线
【解析】第6题,甲地位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以保护水土;乙地为平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第7题,从起点判断,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西电东送工程。
【答案】6.D 7.B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8-9题.
8.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9.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8.A 9.D
右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答案】10.D 11.A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12~13题.
12.“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消除污染
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12.A 13.C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15.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答案】14.D 15.C
16.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秘鲁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该工程缓解了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境,成功开发了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三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行政、文化、军事中心.
(1)据上图描述秘鲁等降水量线分布特征.
(2)据上图描述秘鲁有色金属矿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秘鲁设计修建马赫斯—西瓜斯水利工程的意义及依据.
【答案】(1)西北-东南向延伸;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东多西少。
(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所致。
(3)意义:缓解西部用水紧张状况,为该国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依据:东部年均降水量多,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西部降水少,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和农业需水量大,地势东高西低,水可自流。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输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北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水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污染;最后,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酸雨危害。
(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章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章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第三级阶梯;沿途有亚热带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