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回答1~2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①约16亿 |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温饱型消费水平 | ②10亿之内 |
小康型消费水平 | ③8亿~9亿 | |
富裕型消费水平 | ④7亿之内 |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3.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是( )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 )
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北京市总人口数量2006年已经突破1 700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
B.目前,1 700万的人口数量就是北京市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
C.降低开放程度可以很有效地控制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D.要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6~7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 14亿~15亿 |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亿~16亿 |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1亿或16.6亿 |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8亿~9亿 |
6.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7.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产生?
9.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10~11题。
10.阿拉斯加州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影响阿拉斯加州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12~13题。
12.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读下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
1.A 2.C 3D 4B 5D 6.C 7.D
8(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3)主要防止由于开发而导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9B
10.C 11.A 12.D 13.C
14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B 3,D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②处可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能反映图中①的事例是,该工业地域,该工业地域的突出优势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