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刘亮程作品专练(含答案)
展开先 父
刘亮程
①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他住在我隔壁,夜里我听他打呼噜,很费劲地喘气。看他躬腰推门进来,一脸皱纹,眼皮耷拉,张开剩下两颗牙齿的嘴,对我说一句话。我们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坐上席,我在他旁边,看着他颤巍巍伸出一只青筋暴露的手,已经抓不住什么,又抖抖地勉力去抓住。听他咳嗽,大口喘气——这就是数年之后的我自己。一个父亲,把全部的老年展示给儿子。一如我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
②在一个家里,儿子守着父亲老去,就像父亲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这个过程中儿子慢慢懂得老是怎么回事。父亲在前面趟路。父亲离开后儿子会知道自己40岁时该做什么,50岁、60岁时要考虑什么。到了七八十岁,该放下什么,去着手操劳什么。
③可是,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
④我活得比你还老的时候,身心的一部分仍旧是一个孩子。我叫你爹,叫你父亲,你再不答应。我叫你爹的那部分永远地长不大了。
⑤多少年后,我活到你死亡的年龄:37岁。我想,我能过去这一年,就比你都老了。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我会活得更老。那时想起年纪轻轻就离去的你,就像怀想一个早夭的儿子。你给我童年,我自己走向青年、中年。
⑥我的女儿只看见过你的坟墓。我清明带着她上坟,让她跪在你的墓前磕头,叫你爷爷。你这个没福气的人,没有活到她张口叫你爷爷的年龄。如果你能够,在那个几乎活不下去的年月,想到多少年后,会有一个孙女伏在耳边轻声叫你爷爷,亲你胡子拉碴的脸,或许你会为此活下去。但你没有。
⑦我需要一个父亲,在我成年之后,把我最初的那段人生讲给我。就像你需要一个儿子,当你死后,我还在世间传播你的种子。你把我的童年全带走了,连一点影子都没留下。
⑧我只知道有过一个父亲。在我前头,隐约走过这样一个人。
⑨我有一只脚踩在他的脚印上,隔着厚厚的尘土。我的有一声追上他的声。我吸的有一口气,是他呼出的。
⑩你去世后我所有的童年之梦全破灭了。剩下的只是生存。
⑪到了40岁,我对年岁突然没有了感觉。路被尘土蒙蔽。我不知道40岁以后的下一年我是多大。我的父亲没有把那时的人生活给我看。他藏起我的老年,让我时刻回到童年。在那里,他的儿女永远都记得他收工回来的那些黄昏,晚饭的香味飘在院子。我们记住的饭菜全是那时的味道。我一生都在找寻那个傍晚那顿饭的味道。我已忘了是什么饭,那股香气飘散在空气里,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等父亲的影子伸进院子,等他带回一身尘土,在院门外拍打。多少年后,他早不在人世,我们还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他。我们叫他父亲,声音传不过去;盛好饭,碗递不过去。
⑫你死去后我的一部分也在死去。你离开的那个早晨我也永远地离开了,留在世上的那个我究竟是谁。
⑬我将在黑暗中孤独地走下去,没有你引路。40岁以后的寂寞人生,衰老已经开始,我不知道自己在年老腰疼时,怎样在深夜独自忍受,又在白天若无其事,一样干活说话。在老得没牙时,喝不喜欢的稀粥,把一块肉含在口中,慢慢地嗍。我身体迟早会老到这一天。到那时,我会怎样面对自己的衰老。父亲,你是我的骨肉亲人,你的每一丝疼痛我都能感知。衰老是一个缓慢到来的过程,也许我会像接受自己长个子、生胡须一样,接受脱发、骨质增生,以及衰老带来的各种病痛。
⑭但是,你忍受过的病痛我一定能坦然忍受。我小时候,有大哥,有母亲和奶奶,引领我长大。也有我单独寂寞的成长。我更需要你教会我怎样衰老和死亡。
⑮父亲,我如今多想听你说一些道理,哪怕是老掉牙的,我会毕恭毕敬倾听,频频点头。你不会给我更新的东西。我需要那些新东西吗?父亲,我渴求的仅仅是你说过千遍的老话。我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坐在你身旁,听你呼吸,看你抽烟的样子,吸一口,深咽下去,再缓缓吐出。我现在都想不起你是否抽烟,我想你时完全记不起你的样子。不知道你长着怎样一双眼睛,蓄着多长的头发和胡须,你的个子多高,坐着和走路是怎样的架式。还有你的声音,我听了八年,都没记住。我在生活中失去你,又在记忆中把你丢掉。
⑯现在,我在你没活过的年龄,给你说出这些。我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你在听。我也在听,父亲。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解析 结合后文父亲37岁即去世内容可知,此处是想象,是虚写,表明自己对父亲的需要;写到了父亲的呼噜声、神态、举动,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我”对父亲的渴望;如此细腻的描写、真切的想象,充满温馨,更反衬出没有父亲的悲哀和伤痛,突出了父亲早逝和“我”对父亲的悼念。再看结构,此处由想象中的父亲引出下文对自己父亲的叙写。
答案 通过细节描写,想象(虚写)一个平常父亲老年的境况,苍凉中更显拥有父亲的温馨;引出下文有关“先父”的叙议;反衬“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的悲哀,突出了“先父”短暂的生命和“我”由此而来的怀念和痛惜。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意。(4分)
(1)我有一只脚踩在他的脚印上,隔着厚厚的尘土。
(2)他藏起我的老年,让我时刻回到童年。
解析 (1)“我”踩在父亲的“脚印”上,结合第⑧段“在我前头,隐约走过这样一个人”可知,我的身上有父亲的痕迹。“隔着厚厚的尘土”表明父子已相隔遥远,点明父亲已经去世。(2)抓住关键词“老年”“童年”,思考“他”和“我的老年”的关系,结合前后句“我的父亲没有把那时的人生活给我看”“他的儿女永远都记得他收工回来的那些黄昏”作答。
答案 (1)“我”的生活有父亲的痕迹,但父亲已经去世了。
(2)父亲去世后,“我”无法从父亲的老年生活情形里看到自己的未来,而对父亲的追忆却让“我”时刻回想童年时光。
3.本文在写父亲时,叙述人称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好处。(6分)
解析 采用了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相互转换来叙述。第①⑨⑪段用“他”来描写叙述,拉开父子间的距离,更客观地写自己的感受;其他段落用“你”,父子间直接对话,便于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答案 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相互转换。第三人称有利于更客观地叙事与描写,第二人称有利于向父亲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4.本文最后两段写到“我”失去了父亲,又说“我”和父亲依然在相互倾听,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 第⑦段说需要父亲“把我最初的那段人生讲给我”,第⑭段说“我更需要你教会我怎样衰老和死亡”,第⑮段说“我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坐在你身旁,听你呼吸……”逐层深入,抒发对先父的怀念。抓住“需要”这一个点来阐发。由讲述童年、教会衰老和死亡的具体“需要”,到只要在身边就好。写“我”和父亲相互倾听,突出的是父亲越来越成为“我”精神上的慰藉,“我”需要的只是亲情。谈理解时,扣住“我”的感受,“我”的“需要”,紧紧围绕“互相倾听”来谈。
答案 父亲已经逝去,“我”已经记不得父亲的模样和声音,但我永远能从“先父”那里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慰藉,血浓于水的亲情永留人心。生活中有些东西的失去也是必然的,但它们可能会转化为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永留我们心中,永久影响我们。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⑦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⑧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⑨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⑩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B.第②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6.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5分)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5.答案:C项。
“不假议论、冷静客观”错,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了杂文的味道。
6.答案:“主人”对狗的态度:①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②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③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④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
作者对狗的态度:⑤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每点1分,共5分。)
7.答案:①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②第3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③老狗不再咬人,动物性消褪;作者全文将狗拟人化来写,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每点2分,共6分)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张丽作品专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张丽作品专练(含答案),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田鑫作品专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田鑫作品专练(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有删改),含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苏童作品专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苏童作品专练(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