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01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02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共18页。

    
    专题 五
    ××

    文言文阅读






    考向预测

    [考情报告]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体裁
    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人物
    传记
    《宋史·苏轼传》、《宋史·王安中传》、《晋书·王彪之传》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考查目的;命题上,不仅考查对文言文的认读理解能力,考查对其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断句的能力,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题型固定,新课标卷一直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单选题,一个主观的翻译题,共19分;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另加一道简答题,共20分。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
    人物传记
    《明史·左光斗传》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根据内容提取信息简答。
    知识与技能的梳理

    1.文言文断句相关方法
    古人写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标点,因此读文言文时要靠读者自己断句,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词、词组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在文言文断句的具体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名词、特殊语序及句式、对话的标志、虚词等进行判断。名词主要指断句材料中的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事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而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语序和句式往往也是断句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文言文中有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往往其后是断点所在。而文言虚词中,“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一般跟句号,“哉”后面跟感叹号;“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2.识记文化常识相关方法
    古汉语文化常识多而分散,且无系统性,复习难度大。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1)收集、整理。要收集整理成册,方便及时学习与复习。
    (2)巧妙记忆。利用谐音、记字头、联想、编顺口溜等方法记忆,适合自己即可。
    (3)巩固复习。内容多而零散,不要奢求一次就能全部记住,要及时复习。建议做好计划,如每周记多少,每月完成多少,多久复习一次,等等。
    3.内容分析概括相关方法
    (1)识陷阱
    高考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或夸大事实,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高考设题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要求考生从其中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
    (2)明步骤
    ①通读全文,理解大意。考生要把主要内容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②题文对照,逐项检查。考生要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色,事情的件数和行为的程度、效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找出似是而非之处。
    4.文言翻译相关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删”,就是删除。删掉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
    (3)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这就是增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时,最好加括号。
    (4)换。有些词,在古汉语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5)调。调整的主要是文言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变。需要变通的词语主要表现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通。

    精题集训
    (70分钟)

    经典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
    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
    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选自《梁书·胡僧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B.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C.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D.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可以依据表述习惯来断句,“怡然自若”的意思是欢悦如常,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文辞”指文章的用字、用语等,中间也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另外,根据文意,“多”表示“被嘲谑”的程度,“多被嘲谑”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大通元年,“大通”是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
    C.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D.车骑将军,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作战时领车骑士,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掌征伐背叛。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的数量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十四个年号。故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僧祐政绩突出,屡受重视。他在魏国出仕,回归京城后受到高祖器重,后被派去戍守项城。他回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两个郡的太守,留下好的政绩。
    B.胡僧祐善于劝谏,勇壮可嘉。他曾经劝谏世祖诛杀西沮蛮的首领,后违背世祖旨意而入狱。被命令救援王僧辩时,他嘱咐儿子准备红、白色门,彰显决心。
    C.胡僧祐善于作战,战法灵活。在与任约的战斗中,他不硬拼,主动示弱,对任约的喊叫无动于衷。后率兵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共同攻击任约并活捉了他。
    D.胡僧祐亲临战场,尽忠职守。他亲自督战,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为他拼死杀敌。后胡僧祐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他曾经劝谏世祖诛杀西沮蛮的首领”错,由原文“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可知,是世祖命令胡僧祐诛杀西沮蛮的首领。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
    (2)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
    【参考答案】(1)胡僧祐不和任约搭话,悄悄地带兵退却,到了赤砂亭。
    (2)魏军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发动,胡僧祐亲自冒着箭矢石块,昼夜监督作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与:介词,和。潜:悄悄地。引:引兵、带兵。却:退却。(2)四面:名词作状语,从四面。百道:许多股军队。举:兴起、发动。当:面对,向。
    5.“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展现了任约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参考答案】傲慢的心理,轻敌的心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可由这句话出现的背景分析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一是根据前文中的“约谓畏己而退”,可以看出任约的狂傲;二是根据这句话中的“吴儿”,可以看出任约的轻敌。
    【参考译文】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年少时勇敢、果断,有军事才干。在魏国出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在大通二车回归京城,频频上呈密封的奏章,高祖器重他,封他为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派他去戍守项城。项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沦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去洛阳,胡憎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南天水、天门两个郡的太守,留下了好的政绩。胡僧祐生性喜欢读书,但不通晓写诗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会上,(他)一定要勉力赋诗,诗句文辞鄙俗,常常被人嘲弄讥笑,胡供祐欢悦如常,认为自己的诗实在(做得)精巧,自负夸耀得更加厉害。
    (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镇西录事参军。侯景叛乱的时候,西沮蛮也反叛,世祖命胡僧祐去讨伐西沮蛮,命他把蛮人的酋长与头领全部诛杀,胡憎祐进谏,因为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大宝二年,侯景进犯荆陕,把王僧辩围困在巴陵,世祖就从狱中传唤胡僧祐,封他为假节、武猛将军,又封他为新市县侯,命令他前去救援。胡憎祐将要出发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你可以开设两扇门,一扇门准备成红色,一扇门准备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来的时候)吉就由红门进来,凶就由白门进来,我不取胜就不回家。”世祖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勇壮可嘉。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侯景派遣手下将领任约率领五千名精锐士卒,据守白塉,远远地等着胡僧祐的军队来交战。
    胡僧祐从另外的道路向西前进,任约认为他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急忙率军去追击他,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祐),(任约)向胡僧祐大声喊叫说:“吴儿,为什么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么地方去?”胡僧祐不和任约搭话,悄悄地带兵退却,到了赤砂亭。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他和陆法和的军队一起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捉住任约(把他)送往江陵,侯景听到任约被擒的消息就率军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把他征召回荆州。
    承圣二年,胡僧祐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余职位全都不变。西魏敌寇来犯,世祖命胡僧祐为都督域东诸军事。魏军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发动,胡僧祐亲自冒着箭矢石块,昼夜监督作战。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为他拼死(杀敌),(胡僧祐)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敌寇没有敢向前进攻的。不久胡僧祐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死时六十三岁。世祖听到这个消息,骑马赶去哭吊。因此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
    高频易错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后太子薨。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佗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吾弱年孤苦,傍无期属,往者将坠于地,崎岖薄宦,事非为己,望得小禄。永明末,出守东阳,意在止足。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幸逄明主,圣道聿兴,往志宿心,复成乖爽。开年以来,病增虑切,欲表乞归老之秩。”勉为言于高祖,弗许。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沈约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
    B.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
    C.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
    D.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表革运之征”的意思是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表”在这里是动词作谓语,“革运之征”作“表”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虽欲谦光”的意思是即使想谦逊礼让,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断句后,疏通句意为:现在小孩和牧童,都知道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明您是(取代齐的)那个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假如天运已经到来,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帝王的基业已经就绪,天意不可违抗,人心不可违背。故选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多用于计量粮食。
    B.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也可以用于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之死。
    C.端揆,指相位,是魏晋南北朝时尚书令的别称。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有此称。
    D.遭母忧,又称“丁外艰”或“丁外忧”,指遭逢母亲去世。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需辞官守孝。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 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遭母忧,又称‘丁外艰’或‘丁外忧’”错。“遭母忧”,也称“丁内艰”或“丁内忧”。“丁外艰”和“丁外忧”指遭遇父亲去世。故选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约心胸豁达,不计前嫌。他幼年时曾经向宗族求助,却被族人侮辱,后来他并没有因此而记恨那位族人,反而任用了他。
    B.沈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时东宫多士人,他很受文惠太子赏识,有的王侯很难见到太子,他常常用这件事向文惠太子进言。
    C.沈约少有贪欲,一生俭朴。他幼时孤苦贫寒,后来步入仕途,虽然所受恩遇优厚,但仍保持节俭朴素的作风,连酒都不喝。
    D.沈约勇于进言,颇受重用。齐的气数已尽,高祖功业既成,沈约以周武王为例劝高祖称帝。沈约身居高位却一直想隐退,皇上不允许。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一直想隐退”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可知,梁朝以来,沈约位居高官却“有志台司”,他想要退隐是在“昏猜之始”时。故选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
    (2)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
    【参考答案】(1)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
    (2)皇上亲自出宫临丧哭吊,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节哀。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关键点:“若”,如果;“稽”,查考、核实;“脱”,倘若;“异”,背离。第二句关键点:“舆驾”,皇上;“临吊”,临丧哭吊;“以”,因为;“致毁”,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断”,谢绝;“节”,让……节哀。
    10.沈约对学习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①幼年专心一意,爱好学习,白天夜晚不知疲倦;②白天诵读的文章,到了夜间就能背诵,广泛通晓各种书籍;③喜好古代书籍,积蓄典籍达两万卷,京中无人能比。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文中的“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可概括出:幼年专心一意,爱好学习,白天夜晚不知疲倦。由文中的“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可概括出:白天诵读的文章,到了夜间就能背诵,广泛通晓各种书籍。由文中的“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可概括出:喜好古代书籍,积蓄典籍达两万卷,京中无人能比。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幼年专心一意,爱好学习,白天夜晚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疲劳而生病,常常令他减少点灯的油或灭掉灯。但是沈约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到了夜间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通晓各种书籍,能够写文章。沈约左眼有两个瞳仁,腰间有紫痣,聪慧睿智超过常人。喜好古代典籍,积蓄典籍达两万卷,京都没人能与他相比。沈约年幼时孤苦贫寒,向宗族乞求,得到了几百斛米,但被族人侮辱,他把米倒掉然后离开。等到显贵了,沈约不因此怨恨,任用这个族人为郡部传。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所侍奉的王,是南齐的文惠太子。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恩遇,每次当值时入宫进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不能进去,沈约常常用这件事(向文惠太子)进言。后来太子去世。当时高祖的功业已成,天象和人事都平允适当,沈约曾探问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沉默不回答。某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孩和牧童,都知道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明您是(取代齐的)那个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假如天运已经到来,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帝王的基业已经就绪,天意不可违抗,人心不可违背。从前武王伐纣,刚进入商都,民众就说(这是)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节令,与周武王比起来,(只有)早晚不同。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高祖认为沈约的话很对。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被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起初,沈约久居相位,有志于三公之位,议论的人都认为他宜居此位,但高祖始终没有任命,沈约于是请求出外任职,也不被允许。沈约与徐勉一向交好,就用书信向徐勉陈诉衷情说:“我年少孤独贫苦,周围没有可以依靠的亲属,往事即将成为过去,处境艰难官职卑微不显达,职务并非为了自己(谋私利),只希望得到微薄的俸给。永明末年,出任东阳太守,心里已经知止知足了。等到昏乱多疑的时代开始时,国君的政令颁布得很多,我因此打算退隐,或许可以实现吧。有幸遇见圣明的君主,圣人之道兴起,往日的志向和向来的心愿,又成了失误。年初以来,病情加重使我思虑急切,想要上表请求辞官归老的官吏俸禄。”徐勉替他向高祖进言,高祖不允许。天监二年,沈约遭逢母亲去世,皇上亲自出宫临丧哭吊,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节哀。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贪欲,虽然当时皇上的恩遇深厚,但是他居住的地方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精准预测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迁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至荆,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时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禽,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冬官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弟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初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與还第/卒/年八十五/
    B.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C.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D.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坐事”与“诛”是状中修饰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良嗣”是后一句的主语,在“良嗣”前断开,排除D。句子的翻译是: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虽然辨明事情原委,(然而因受到惊吓)苏良嗣惶恐不已,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死于家中,时年八十五岁。故选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苑,又称上林苑,供帝王游赏或打猎。始于秦汉,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的皇家园林。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时为科举的科目之一。
    C.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常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王畿附近。
    D.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等,在本文中意为赠官。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错误,“关内”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故选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良嗣为政严明,办案迅速。他囚禁过境纵暴的宦官,报奏朝廷予以严惩;关内饥荒时,有盗贼出没,他三日内便可以擒获。
    B.苏良嗣遵循法度,敢于进言。他劝谏过年少的周王;向高宗上疏制止远运怪竹;建言阻止皇家园林卖果蔬。
    C.苏良嗣因亲受连,气量宽宏。苏良嗣曾因姊妹的丈夫犯事而受连累被贬官,其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怒之色。
    D.苏良嗣奏请改寺名,为人所鄙薄。他不知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所建,人们认为他学问不够。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项,“报奏朝廷予以严惩”错误,原文“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没有上报严惩宦官。故选A。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
    【参考答案】(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依法制裁王府中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
    (2)苏良嗣主持国事,对韦安石说:“大才应当大用,在州县白白地耗费力气,可以吗?”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法,动词,“守法”;绳,动词,“制裁”;府官不职者,定语后置,“不称职的官员”;见,表被动,“被”。(2)当,动词,“主持”;徒,副词,“白白地”;劳,动词,“耗费”。
    15.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买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①远途运输劳民伤财;②宦官沿途弄权作福;③有损皇帝的英明,有悖于圣人约束自己怜爱他人的主张。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的危害主要在于:“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意思是,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怜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的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章直言极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怜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其后苏良嗣调转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日内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调任为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西京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王公大臣。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莱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其后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品。上朝时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其离开。武则天得知后,告诫(薛怀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说:“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白白地耗费力气呢?”他在武则天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仍参与政事。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虽然辨明事情原委,(然而因受到惊吓)苏良嗣惶恐不已,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死于家中,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官职调动乃是常事,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加以鄙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是两个句子,前一句的主语是“赵高”,“赵高有大罪”主谓宾齐全,“秦王”是后一句的主语,所以应该在“秦王”前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帝以高之敦于事也”是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帝以高之于事敦也”,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A。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封建时代君主或诸侯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错误。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故选C。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得自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错误。根据原文“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可知,应该是蒙恬受他弟弟的牵连。故选D。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参考答案】(1)蒙恬在朝廷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内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2)赵高一向很受胡亥的宠幸,想要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而没有袒护他。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外、内:名词作状语,在朝廷外、在朝廷内。虽:即使。莫,没有谁。之:代词,他们。(2)高雅得幸于胡亥:被动句。雅:甚,很。幸:宠幸。法治:依法惩治。不为己:不袒护自己。
    20.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①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②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谏诤,拯救百姓的急难,尽力维护百姓和平的生活。③而蒙恬却迎合秦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所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顺理成章。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理解“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应该的吗”。从“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可知,司马迁认为蒙恬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从“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可知,司马迁认为当时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谏诤,拯救百姓的急难,尽力维护百姓和平的生活,而他没有这样做;从“而阿意兴功”可知,司马迁认为蒙恬在那时迎合秦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是不对的。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得以做了秦国的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这时)已经兼并天下,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族和狄族,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用以控制要塞,起于临洮,直达辽东,绵延广袤,有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因而亲近蒙毅,使他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入朝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朝廷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内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剥夺他的宦官名籍。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爵。秦始皇到了沙丘就逝世了,(秦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很受胡亥的宠幸,想要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而没有袒护他。就产生了杀害之心,于是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确立之后,派遣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传令给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内史。”蒙恬深深地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然)没有过错就要被处死呢?”(过了)很久,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死啊。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长达一万多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地脉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观察了蒙恬为秦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当初刚刚灭掉其他诸侯,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拯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尽力维护百姓和平的生活,反而迎合秦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应该的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相关方法,识记文化常识相关方法,内容分析概括相关方法,文言翻译相关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二轮】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语感和知识的积累,掌握史传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3届高考语文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语文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