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光现象(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
1.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2.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光的直线传播
C. 投影:光的折射 D. 倒影:光的折射
4.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 B. 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
C.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 D.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
5.关于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
C.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B.入射角为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D.改变板EF与平面镜的夹角,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
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 成实像的是③④ B. 成虚像的是①④
C.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 D.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②③
8.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B.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假如光在同种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
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 , 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10.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
A. 30° B. 35° C. 45° D. 55°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C.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
D.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13.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短再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1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
B.
C.
D.
15.2016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度
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17.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 )
A. 反射 B. 折射 C. 色散 D. 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
18.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υ1和υ2 , 则υ1________(选填“>”、“=”或“<”)υ2 . 紫外线除了能杀菌以外,还有________的显著特点,因此生活中制成了验钞机。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选填“S点”、“S点下方”或“S点上方”)
2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三、作图题(共2题;共10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请补画出法线和界面位置,并请标出折射角.
2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7分)
23.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________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__,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________.(对称/不对称)
(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实/虚)像.
(5)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
24.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⑵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⑷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①小刚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②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③小红跟小明也做了这一实验,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红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
2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目的是________,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测得入射角为________.
(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B面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
(5)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A. 向纸板喷烟或雾 B. 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C. 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M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如a图,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________°,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 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F面绕轴ON向后折,如b图,则在纸板F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________(存在/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4)探究了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把纸板EOF向后倾倒(如图c),而入射光线仍然紧贴纸板照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在纸板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7.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六、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28.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秒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c=3×108m/s)问: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
(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不符合题意.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不符合题意.
D、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故C错误;
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2)太阳光照射到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色散.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
故选C.
【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5.【答案】D
【解析】【解答】A.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变弱,即折光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A不符合题意;B. 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如果竖直安装,则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车内物体在挡风玻璃里成的虚像在车的前方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不采用竖直安装,不仅可以减小阻力,而且驾驶室内物体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有利于驾驶员驾驶,B不符合题意;C. 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C不符合题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放大镜的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6.【答案】A
【解析】【解答】A. 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A符合题意;B. 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仍然存在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寻找普遍规律,C不符合题意, D. 沿ON前后转动板F,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而改变板EF与平面镜的夹角,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而不是改变板EF与平面镜的夹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反射规律解答,多次实验可以探究普遍规律.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
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
④旅游时的“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
综上分析成实像的是④,成虚像的是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③,
故只有C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要把手影、倒影、摄影、皮影的道理弄清.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8.【答案】A
【解析】【解答】A. 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A符合题意;B. 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反射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B不符合题意;C 排队时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将不容易排直,C不符合题意;D.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颜色决定的,排队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
9.【答案】B
【解析】【解答】如图,把发光点到左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a,把发光点到右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b,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b=L,所以a+b=L= L1 . 当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之间向左移动时,a变大,b变小,但是a+b不变,即L不变,L1不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该选项说法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答案】D
【解析】【解答】如下图: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20°角,反射光线与水平方向垂直,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20°+90°=110°,所以入射角为5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55°=35°,所以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35°=55°.
故答案为:D.
【分析】①用平面镜把光线反射进竖直的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
③平面镜与法线是互相垂直的.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C错误,符合题意;
D. 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成像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2)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
(3)紫外线的作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促使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人体过度照射紫外线是有害的.
13.【答案】C
【解析】【解答】“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说明人与路灯之间距离先越来越近,后越来越远;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人离路灯越远,影子越越长;故阿知人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情况是“先变短后边长”。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人靠近路灯时,影子缩短,远离路灯是,影子拉长。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 光在空气中传播时,是沿直线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
C. 熊猫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C符合题意;
D. 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当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被位于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地球挡住了而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
故选A.
【分析】太阳发出的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月亮,挡住了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
如果地球把射向月亮的太阳光给挡住了,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了,此时形成月食.
16.【答案】A
【解析】【解答】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符合题意.
B.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当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度,B不符合题意.
C. 紫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C不符合题意.
D.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者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据其分析入射角的大小;(3)不可见光分为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较好的热效应,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7.【答案】D
【解析】【解答】解:木质百叶窗不透明,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转动百叶窗的叶片,改变叶片间的空隙大小,可以改变射入室内的阳光; 故选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的物体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
二、填空题
18.【答案】>;使荧光物质发光
【解析】【解答】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υ1>υ2 . 紫外线是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会造成皮肤癌(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荧光作用(验钞).
故答案为:>;使荧光物质发光.
【分析】根据光速比声速快解答,紫外线的作用有:消毒,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等.
19.【答案】S点下方;S点上方
【解析】【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以知道: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答案为:S点下方;S点上方.【分析】(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答案】8;虚;反射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4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4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4m+4m=8m.
故答案为:8;虚;反射.
【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三、作图题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光会发生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法线与界面垂直.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在同一种介质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光线射向界面,反射光线背离界面射出.由折射定律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界面的两侧,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路图及以上光的反射及折射定律可确定法线及界面.如图所示:
【分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2.【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解析】【解答】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上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且成的是虚像.
四、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像;像与物
(2)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
(3)对称
(4)不能;虚
(5)棋子B无法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解答】(1)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就是通过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3)会发现两棋子位置的连线跟镜面垂直,两个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像与物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像不与物重合,所以有可能棋子B无法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像;像与物(2)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3)对称(4)不能;虚(5)棋子B无法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掌握情况。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即关于镜面对称)。
24.【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解析】【解答】①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太厚,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故答案为: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大小;③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①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25.【答案】(1)粗糙;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垂直
(2)在纸板上标出角度
(3)0°
(4)存在;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B
【解析】【解答】解:(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2)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要在硬纸板上标出角度,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3)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4)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面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存在;(5)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选项B的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粗糙;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垂直;(2)在纸板上标出角度;(3)0°;(4)存在;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5)B. 【分析】(1)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光线,是因此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2)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可以在硬纸板上标出角度;(3)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反向后折和纸板不垂直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5)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要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26.【答案】(1)45;变大
(2)不能;存在;三线共面(或两线分居)
(3)光路可逆
(4)不能
【解析】【解答】解:(1)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为45∘;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也变大;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面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三线共面(或两线分居);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可逆;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45;变大;(2)不能;存在;三线共面(或两线分居);(3)光路可逆;(4)不能。【分析】(1)、(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路具有可逆性;(4)先判断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形成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得出答案。
五、解答题
27.【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六、综合题
28.【答案】(1)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t= ×2.7s=1.35s,
由v= ,
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s=vt=1.35s×3×108m/s=4.05×108m=4.05×105km
(2)解: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完月球到到地球的距离所用时间,
t′= = =810h
(3)解: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以湖面为平面镜的反射面,月亮在湖中所成的像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相等,即为4.05×108m
【解析】【分析】(1)求出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2)已知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由速度的变形公式t= 可求;(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专题光现象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专题光现象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光现象(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光现象(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光现象(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光现象(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