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课时练习(53页)
展开
目 录
第一章 运 动 的 描 述 1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1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3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8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0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3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5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7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19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1
第三章 相 互 作 用 23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3
第二节 弹 力 25
第三节 摩 擦 力 27
第四节 力的合成 29
第五节 力的分解 3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33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33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6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39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42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44
第六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46
第七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48
参 考 答 案 50
第一章 运 动 的 描 述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0 1 2 3
t/s
x/m
2
1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
2.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
3S内通过的路程为( )
A.1m B.2m
C.3m D.5m
3、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
4、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5.下列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 ),关于时刻的是( )
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
B.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
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
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
6.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
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
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
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
D.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
7.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
8、美国发射的哈勃望远镜在宇宙空间绕着地球沿一定轨道高速飞行,因出现机械故障,用航天飞机将宇航员送上轨道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修.以 作参照系,宇航员相对静止时就可以实行维修工作;以 作参照系时,宇航员是在做高速运动.
9、一个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m,位移为 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10. 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C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11、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
x/m
2
0
-4
-1
-7
6
…
⑴请在x轴上画出各时刻物体的位置.
⑵该质点0~2s末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
⑶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 s内位移数值最大.
⑷该质点在第 s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是 ,方向是
12、 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
13、 A、B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球为参考系,A速度为6m/s,B速度为10m/s。⑴若以A为参考系,B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⑵若以B为参考系, A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⑶以A或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m/s= km/h,1km/h= m/s。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km/h= m/s。
2.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m,t=6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 m,平均速度v= m/s。
3.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子弹出枪口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的速度是40㎞/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h
D. 小球第3秒末的速度是6m/s
E. 汽车速度计上指示着速度60㎞/h ( )
F. 路口路标上写着15㎞/h
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5.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的位移。然后又以30m/s的速度到达终点。则汽车在全程中的速度为( )
A 、25 m/s , B 、24m/s , C 、28m/s , D、22 m/s
6、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
A、V甲 =V乙 B 、V甲>V乙 C、V甲<V乙 D、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无法比较
7、图1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1、a1表示物体0~t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2、a2 表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
确的是( )
图1
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
B.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
C.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
D.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
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速度和位移无关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9.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 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10.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11、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8m,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20m,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0m,第4s内通过的位移是10m。
试计算:
(1)最初2s的平均速度
(2)中间2s的平均速度
(3)后3s的平均速度
(4)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3、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4、 一列队伍长L=120m,行进速度v1=1.6m/s.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2=3m/s,然后又立即用与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问: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又回到排尾共需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与离队处相距多远?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其中 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 ( )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 C.位移 D.瞬时速度
4.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 C.振针过短 D.纸带运动过快 ( )
5.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6.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7.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8.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9.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
B.电源电压不稳定;
t
v
图1-3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图1.4-10
10. 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 . )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0.02 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
点子数N
点子间隔数N -1
运动时间t/s
位移x/m
平均速度v/(ms-1)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12.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A. 19个 B. 20个 C. 21个 D.22个(. )
13.如果前0.1 s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
A.0.1 s B. 0.08 s C. 0.06 s D. 0.04 s
14.质量都是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B、C、D是它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图B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图C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图D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图A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O
t
t
t
t
O
O
O
A
B
C
D
图1 -4
x
15.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个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关于质点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B.只有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的大小才等于瞬时速率;
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的
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3试举出下列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D.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5.如图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t1时刻两物体相遇
C.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D.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6.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 ( )
A 每秒运动2m
B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2
C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
D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
7.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8.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 )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50m/s2,方向向右 D.50m/s2,方向向左
9.如图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由图说明在0-10s甲、乙谁作加速运动,谁作减速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少;谁的加速度大。
10.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1.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
12 .如图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13.(10分)火车进站时的初速度为54,2s后匀减速到36.
试求:(1)火车进站时的加速度
(2)火车进站经过10S通过的位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直接记录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3.关于计数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是相等的
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是相等的
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迹的个数相等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使小车速度的变化尽可能快一些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5.一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发现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可能是因为(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定
C. 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 打点针压得过紧
6.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A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点到A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 )
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 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
C.C点时的瞬时速度vC D.G点时的瞬时速度vG
7.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①在如下实验步骤中,正确合理的排列顺序为 。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②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还要检查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AB
BC
CD
DE
EF
5.0cm
10.0cm
15.0 cm
20.0 cm
20.0 cm
FG
GH
HI
IJ
JK
20.0 cm
20.0 cm
17.0 cm
8.0 cm
4.0 cm
8.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m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a)所示,数据如表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它近似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近似算出B、C、D、E、F、G、H、I、J九个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2)BD段的加速度为 m/s2,AK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用描点法在图(b)中绘出v-t图线。
9.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x-t图象,比较前5 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__________(填“>”“=’“<”);比较前 10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____′____′(填“>”“=’“<”)。
10.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前面的几个点较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 cm/s, vC= cm/s, vD= cm/s, vE= cm/s,若按照这一规律,可推得F点的速度可能为vF= cm/s。小车从B运动到C的加速度a1=________m/s2,从C运动到D的加速度a2=_______m/s2,从D运动到E的加速度a3=________m/s2。
11.一个滑块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依次通过斜面上的A、B、C、D、E、F点,已知AB=6cm,BC=10cm,CD=14cm,DE=18cm,滑块经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s,求:
(1)滑块在B、C、D三点的瞬时速度
(2)寻求图中滑块的运动规律,推断出E、F两点间的位移和E点的瞬时速度.
1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6,然后他把纸带上x1、x2、…、x6各段准确地剪成6段,按如图那样帖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x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速度轴,该同学在这个图中作出了v-t图象,并由图象求出了加速度a,请说明他是如何作出速度图象并求出加速度a的。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 )
A.任意一秒内,速度都增加2m/s
B.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任意一秒内,速度都向正方向变化2m/s
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
2.下图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3.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2~4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且改变运动方向
D.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
4.如图所示均为变速运动的v-t图象,试找出下列各运动与之对应的图象,把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1)汽车从静止起加速一定时间后,即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__________;
(2)汽车减速停站后一段时间又加速出发________;
(3)小球滚上斜面后又反向滚回________;
(4)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后又反向弹起_______。
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加速度a=0.1m/s2,则第3s末的速度为_______m/s,5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6.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若初速度大小为20m/s,则经4s质点的速度为________m/s。
7.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3s内速度变为9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2。
8.飞机以30m/s的速度降落在跑道上,经20s停止下来,若加速度保持不变,则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
9.质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则质点第3s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末速度为_________m/s 。
10.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m/s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
(1)汽车经3s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经5s、10s汽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11.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速度达到10m/s,然后匀速度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到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在第26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12.质点在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速度是14m/s,若再经4s到达C点,则在C点的速度是多少?
1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作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零,则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 )
A.4m/s与2m/s2 B.0与4m/s2
C.4m/s与4m/s2 D.4m/s与0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 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总是与时间的成正比 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
3.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一定最大的是( )
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
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 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
4.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
则由图象可知( )
A.它们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它们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C.在t1时刻它们相遇
D.在0~t2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同
5.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运动,则汽车5s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m,第2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6.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s2加速度,则刹车4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刹车后8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7.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起动时,恰有一自行车以v0匀速从旁边驶过,以后它们都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则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是________,在这之前它们间最大距离是_____________.
8.客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故中途停车,停留时间为1min。已知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启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8m/s2,。求该客车由于临时停车而耽误的时间。
9.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汽阀,让车滑行。当火车滑行300m时,速度恰为关闭汽阀时速度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s而停止在车站中,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试求:
(1)火车关闭汽阀时的速度;
(2)火车滑行的加速度;
(3)火车从关闭汽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路程。
10.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km/h,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s内滑行的距离x0;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时所经历的时间t;
(3)汽车静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x。
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6m,第4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求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关于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公式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C.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 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x同时为负值的情况
2.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 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
A.2m B.4m C.8m D.16m
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的速度由v增至2v,发生的位移为S1;当它的速度由2v增至3v时,发生的位移为S2,则( )
A.S1:S2=2:3 B.S1:S2=3:5 C.S1:S2=1:4 D.S1:S2=1:2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秒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秒钟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5.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当它的速度增大到6m/s时,所发生的位移x= .
6.某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在4 s的时间内速度均匀增大到6m/s,那么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为 m.
7.一小球以3m/s的初速度沿一光滑斜面向上做加速度恒定为4m/s2,方向沿斜面向下的的匀变速运动,起始点为A,求小球运动到A点下方2m处的B点时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
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为vA、在B点时的速度是vB,则物体在A、B中点时的速度是多少?在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多少?
9.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飞机从开始滑行至起飞需时间为多少?
10.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11.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经过乙的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到丙地,到丙地时的速度为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12.物体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如图所示,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用时10s,则沿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a1、a2大小分别是多少?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重力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设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3.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4.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5.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1/2 B.1/3 C.1/4 D.(+1):1
6.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中的 ( )
7.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
8.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
9.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
10.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
11.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
12.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13.如图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14.某同学利用打点时器测量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测得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上已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请根据纸带记录的数据,计算该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之前,物理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没有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当时,哲学家们束缚在神学和亚里士多德教条的框框里,他们苦思巧辩,得不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伽利略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不是先臆测事物发生的原因,而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发现自然规律。他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找出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
2.伽利略的生平简介:1564年2月15日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1574年全家迁往意大利东部的大城市佛罗伦萨。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可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家族世交、著名学者O·里奇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是人类改变世界的大科学家之一,1642年1月8日病逝,终年78岁。
3.大事年表
1581年9月,17岁的伽利略成了比萨大学的一名学生。
1583年伽利略开始进行摆的实验。
1586年伽利略写了《小天平》。这本书使他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关注,奠定了作为数学家的基础。
1590年伽利略写了《关于运动》一书,此书把他关于运动和落体的理论结合了起来。
1591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他的落体实验。伽利略的父亲去世。
1593年伽利略利用斜面开始进行加速度的实验。
1597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出版了《神秘的宇宙》一书,此书支持哥白尼关于宇宙的理论。
1604年伽利略确定无疑地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10月,空中出现了一颗超新星,这件事更使伽利略确信亚里士多德关于宇宙的理论是错误的。
1609年伽利略作了一架经过改革的望远镜,并开始了他的天文观察。
1610年3月,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宿的信使》一书。9月,伽利略移居佛罗伦萨,在科西莫大公手下获得数学家职位。
1613年伽利略《关于太阳黑子以及它们的现象的论证和发展过程》一书发表。此书表明了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宇宙理论,而不赞成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的论点。
1615年伽利略被传唤至罗马,因支持哥白尼而受指控。
1623年伽利略出版了《分析者》一书,在这本书里他对教会关于宇宙的见解提出异议。
1632年2月,伽利略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出版。
8月,教会下令禁止《对话》一书的出售。
1633年6月,伽利略被判决有罪。他被判终身监禁并关在牢房里。他的《对话》和其他著作都被查禁。伽利略开始撰写《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
1637年伽利略的一只眼睛受到感染,导致失明。
1638年《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在荷兰莱顿出版。
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去世。
第三章 相 互 作 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3)小孩对小车的100N的拉力,方向东偏北30°
5、在下列各组力中,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是
A.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 B.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拉力、动力、阻力 D.重力、分子力、电磁力、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
7、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8、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9、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
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
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10、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 重力为20N,请用力的图示将图中三种情况下物体A所受的重力表示出来.
A
A
A
11、把一条铺在地上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向上提起,当绳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
12、一个空心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从小孔慢慢流出直至流完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整体的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3、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第二节 弹 力
1、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2、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②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③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④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4、画出图中静止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画出结点O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
5、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6、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7、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C.弹簧的原长为6cm
D.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4N
A
8、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方向相反.
9、如图所示的球光滑,试分析它受到的弹力。
10、一只轻弹簧原长20cm,上端固定,下端挂上10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变为24cm。求:
(1)此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两人分别拉住此弹簧两端同时用30N的力来拉,弹簧变为多长?
11、一根轻质弹簧,当它的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以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12、 (广东佛山禅城实验高中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
砝码质量(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cm)
6.00
7.15
8.34
9.48
10.64
11.79
弹力大小(N)
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 坐标系中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 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3、(2008年广东理基)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原和劲度系统k分别为
A.L原=0.02m k=500N/m
B.L原=0.10m k=500N/m
C.L原=0.02m k=250N/m
D.L原=0.10m k=250N/m
第三节 摩 擦 力
1、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大小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 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 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D. 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一定与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C. .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
4、运动员双手握着竹杆匀速上爬或匀速下滑时,他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 )
A.F1、F2均向上,F1=F2 B.F1、F2均向下,F1=F2
C.F1向下、F2向上,F1>F2 D.F1向下、F2向上,F1<F2
5、要使木块在水平木桌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
A.将木块和木桌的接触面刨光滑些 B.在木桌表面上垫一张平整的铁皮
C.使木块的滑动速度增大 D.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6、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受到20N的水平推力作用时开始滑动,接着以18N的水平推力可维持物体在水平桌面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力因数_______;当水平推力为15N而物体仍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当水平推力为15N而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当水平推力为4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又为______.(g=10N/kg)
F
2L/3
7、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条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用水平力F推动木条前进.当木条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
F
a
b
8、(山东青岛市期中 )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如图 所示,a、b 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A
B
F
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
9、 如图 所示,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F=7N向右拉物块A,结果A和B都没有动.那么,物块B给A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______.地面给B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______.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11、如图所示,a、b、c三块木块重力均为G,将它们按压在竖直墙上静止,此时b对c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 B.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等于2G,方向竖直向下 D.大小等于G /2,方向竖直向下
12、如图所示,物体A重GA = 40N,物体B重GB = 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第四节 力的合成
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 = 10N、F2 = 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右
左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2、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只用一个弹簧秤来代替钩码也可以完成这个实验,下面用单个弹簧秤完成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位置,读出秤的示数Fl和F2的值
B.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放回橡皮条,再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再伸长到O点,读出秤的示数F2
C.用弹簧秤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Fl;再换另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仍然伸长到O点,读出F2
D.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两细线的方向及秤的示数Fl;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为F2.
3、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弹簧秤的拉力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作用效果相同
B.实验中不必记录两分力的夹角
C.实验中必须记录两分力的方向
D.实验中必须记录橡皮条端点最终被拉到的位置
4、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5、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这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
A. B.
C. D.
6、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力是共点力
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力是共点力
C.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D.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7、大小分别是30N和25N的两个共点力,对于它们合力大小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F≤55N B.25N≤F≤30N
C.25N≤F≤55N D.5N≤F≤55N
8、两个大小都是5N,夹角为120°的共点力,其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
A.10N,方向与其中一个力夹角为60°
B.5N,方向与其中一个力夹角为60°
C.5N,方向在两力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D.10N,方向无法确定
9、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实验中,得出F合随夹角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 )
A.两个分力分别为8N、10N
B.两个分力分别为6N、8N
C.2N≤F合≤12N
D.2N≤F合≤14N
10、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F1和F2,其合力为F,则( )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以等于F1也可以等于F2
C.合力的大小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随F1和F2之间的夹角(0°~180°)增大而减小
11、在同一平面互成120°角的三个共点力,其大小分别为8N、8N和12N,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N,方向为______.
12、 有三个共点力,分别是2N、7N、8N,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是______N,最小值是______N
13、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可能是
A.15N、5N、6N B.3N、6N、4N
C.1N、2N、10N D.1N、6N、3N
14、(2008年广东理基)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的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θ
A
B
m
o
A. B.
C. D.
第五节 力的分解
1、已知某力的大小为10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 )
A.3N、3N B.6N、6N C.100N、100N D.400N、400N
2、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②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将—个已知的力分解,下列情况中一定具有唯一解的是(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二个分力的大小
4、 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
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
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
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
5、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6、如图所示,在三角架B点用一根细绳挂一个50N的重物G,求横梁AB和斜梁BC所受的力.
α
F
F
α
甲
乙
7、水平面上和倾角为α的斜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推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说明甲、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并求出每种情况下的两个分力的大小.
8、重力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压力F,如图所示,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为______.
9、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球重为G,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求:
(1)细绳拉力的大小;
(2)墙壁受的压力的大小.
10、 在一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先弄清该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然后再分解这个力,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均匀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光滑.为了讨论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应该怎样对重力进行分解?若球的质量为m,将重力分解后,它的两个分力分别为多大?(已知斜面倾角为α)
1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M
θ
F
12、(2008年海南物理)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 (M+m)g B. (M+m)g-F
C. (M+m)g +Fsinθ D. (M+m)g -Fsinθ
A
B
F
13、(2008天津理综)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 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06广东卷)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2、(07海南卷)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3、(08广东卷)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4、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
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5、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6、(2005广东卷)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他的惯性就不存在了
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地上的电风扇为了安全,将底座的质量做得较大
B.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后惯性消失
C.战斗机在参加战斗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少质量,提高灵活性
D.汽车安全气囊的设置与物体的惯性有直接关系
9、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正确理解是( )
A.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
B.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
C.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物体的初始状态有关
10、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减速驶入车站的汽车 B.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匀速直线下落的跳伞员 D.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下都成立
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D.牛顿第一定律涉及两个重要概念:力与惯性
12、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13、如果正在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重力忽然消失,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C.作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o=5 m/s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与vo同向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物体上,经过时间tl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为v1=10m/s.(1)求物体速度的改变量 ; (2)若水平外力f的方向与vo的方向相反,经过时间t2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为v2=10 m/s,方向与vo的方向相反,求速度的改变量?通过此题你能试着给出什么结论?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2、 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象为图中的(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a
O
F
(c)
a
O
F
(d)
a
O
F
(a)
a
O
F
(b)
3、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能为零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合外力变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4、关于物体的速度和其受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物体受力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物体受力就越大
C.物体受力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减小
D.物体受力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也不变
5、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现让拉力F逐渐减小,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应是 ( )
F
A.加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
B.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小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大
D.加速度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小
6、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做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 )
A.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做变加速运动
C.做匀减速运动
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用力F1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这一物体上可产生的加速度为1 m/s2。若F1、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上,可能产生的加速度为( )
A.1m/s2 B.2 m/s2
C. 3 m/s2 D. 4 m/s2
8、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A处的地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中A线所示.质量为的另一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得a-F的关系如图中B线所示,A.B两线的延长线交Oa轴交于同一点,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和,由图可知( )
A.>,< B.<,=
C.=,< D.>,=
9、 某同学在做“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请使用a-1/m图象来处理这些数据,并说明为什么不用a-m图象来处理数据。
(2)根据作出的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加速度与它的 .
10、 如图4-2-10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哪个物体加速度大?(2)哪个物体速度变化快?(3)如果它们受到的力相等,那么哪个物体的惯性大?(4)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哪个物体所受力大?
11、图4-2-4是某同学利用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时,正要打开夹子时的情况。指该同学的几个错误。
12、某学生用图4-2-6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 / N
0.20
0.30
0.40
0.50
a / ms-2
0.10
0.21
0.29
0.40
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a-F图线。(1)把图线延长,看看图线是否通过原点?如果不通过原点,试分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遗漏了哪个步骤?(2)这条图线在F轴上截距有何物理意义?
13、(02上海卷)在水平路面上,一个大人推一辆重车,一个小孩推一辆轻车,各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不计),甲、乙两同学在一起议论。甲同学说: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大人的推力大,小孩的推力小,因此重车的加速度大。乙同学说:根据牛顿运动定律,重车质量大,轻车质量小,因此轻车的加速度大。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14、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4-2-9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____m/s, vC=_____m/s, vD=_____m/s, vE=_____m/s,由此测得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a=Δv/Δt可知,a与Δv成正比,a与Δt成反比
B.由a=F/m可知,a与F成正比,a与m成反比
C.a、F、Δv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a、F、v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2、F1、F2两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2和a2=3m/s2,若两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 )
A.1m/s2;B.3m/s2;C.5m/s2;D.7m/s2;
3、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关于比例系数k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D.质量、加速度和力分别用千克、米/秒2和牛顿做单位,k的数值等于1
4、(2008山东理综)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水平。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5、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 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端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x,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 方向向左,大小为
B. 方向向右,大小为
C. 方向向左,大小为2
D.方向向右,大小为2
6、如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
A.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7、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
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110N
D.a=3.0m/s2,F=50N
v
压敏电阻
R
E
A
I
t
t1
t2
t3
0
图6
(a)
(b)
8、2007年物理(广东卷)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2007年全国理综Ⅰ)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
A.v1 B.v2 C.v3 D.v4
0.5
-0.5
0
1
2
3
t/s
(a)
0.5
-0.5
0
1
2
3
t/s
(b)
0.5
-0.5
0
1
2
3
t/s
(c)
0.5
-0.5
0
1
1
3
t/s
(d)
2
10、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
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
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大于抛出的速度
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11、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 )
A.t1时刻质点速度最大
B.t2时刻质点速度最大
C.t3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t4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m
M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细绳栓在木块上,并跨过滑轮,试求木块的加速度:
(1)用大小为F (F= Mg )的力向下拉绳子
(2)把一质量为M的重物挂在绳子上
13、(07上海卷)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a。
14、一个质量为0.1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α=37°的斜面顶端,如图3-12所示,系统静止时绳子与斜面平行,不计一切摩擦.系统向右匀加速运动,当其加速度分别为a1=5m/s2,a2=10m/s2,a3=24m/s2时,绳子受到的拉力之比T1∶T2∶T3为多少?(g=10m/s2 sin37°=0.6)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1、下列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的是( )
A.厘米、克、秒
B.米、千克、秒
C.米、千克、牛顿
D.千米、吨、小时
2、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恒力作用,具有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则此恒力的大小可能是( )
A.1N B.5.9N C.3.9N D.9.8N
3、下列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
B.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物质的量和速度
C.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基本单位有牛顿、千克、米、秒
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
4、下列物理量中,其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力 B.时间 C.位移 D.加速度
5、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s是基本单位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一个导出单位
6、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牛顿 B.秒 C.焦耳 D.千米
7、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瓦正确的是( )
A.焦/秒 B.牛·米/秒 C.千克·米2/秒2 D.千克·米2/秒3
8、测量“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可用下列哪一组仪器?( )
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s,测得相邻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Δx=1.2cm,若还测得小车的质量m=500g,则关于加速度、合力的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a=Δx/T2=1.2/0.102=120m/s2 B.a=Δx/T2=1.2×10-2/0.102 m/s2=120m/s2
C.F=ma=500×1.2=600N D.F=ma=0.5×1.2=0.60N
10、对于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要求选择填写: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K.力 L.位移
(1)属于物理量的是 ,其中属于矢量的是 ,属于标量的是 ;
(2)属于物理量的单位的是 ,其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
11、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质量为1200g,今有0.2N的向东的水平力作用于此小球,求该当力作用了6s时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12、一辆小车的质量为400g,初速度为2m/s,在与速度方向相同的大小为4N的外力作用下,5s末小车的速度是多大?
13、一辆质量为5t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行驶,若要求汽车遇紧急情况时刹车滑行距离不得超出36m。问紧急刹车时对汽车的制动力至少应多大?
14、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它带着“神舟五号”急速飞向太空。“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包括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在内的55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79.8吨,是目前中国研制的火箭中最长、最重的火箭。“神舟五号”总长8.86m,飞船包括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总质量7790千克。
问:(1)需要多大的合外力才能使火箭和飞船产生5m/s2的加速度。
(2)如果火箭点火时发动机对火箭的推力是竖直向上的,并且已知火箭和飞船的加速度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上此时发动机对火箭的推力是多大?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应该能互相抵消。
3、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以下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D.P所受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4、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败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铁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6、2007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发射时,由于反冲而向上运动
B.发射初期时,弹头处于超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
C.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尾部喷出时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发射初期时,弹头处于失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推力大于人对地的蹬力,所以人才能向前进
B.只有人站着不动时人对地的压力才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C.人站着在地面上时人对地的压力总是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D. 以卵击石时,石头对卵的压力与卵对石头的弹力等大
8、手托着一木块,向上减速运动,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应该( )
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9、弹簧拉着木块在竖直平面内匀速下降,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 )
A.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0、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而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反作用力
11、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的力相等
12、关于速度、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合外力是恒定不变的
B.物体的合外力方向与它的加速度方向相同,与它的速度方向相反,则它的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一定增大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加快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等于零
第六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1、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左
右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2、某同学坐在前进中的列车车厢内,观察水杯中的水面变化,得出如下论断,其中正确的是(表示水面向后倾斜) ……………………………………………( )
A.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B.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C.水面向前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D.水面向前倾斜,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3、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l∶2,速度之比v1∶v2=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 )
A.s1∶s2=1∶2 B.s1∶s2=1∶1
C.s1∶s2=2∶1 D.s1∶s2=4∶1
4、某同学从底楼静止开始乘电梯到第九层楼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有( )
A.在开始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
B.在开始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的重力
C.在中间匀速运动过程中,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与该同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静止前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的重力
5、静止的粗糙传送带上有一木块M正以速度v匀速下滑(如图),滑到传送带正中央时,传送带开始以速度v′ 匀速斜向上运动。则木块从A滑到B所需时间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时木块从A滑到B所用时间比较( )
A.两种情况相同 B.前者慢
C.前者快 D.不能确定
6、木块用轻绳吊着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它的
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时木块运动方向向下
B. 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C.末绳的拉力小于末绳的拉力
D.末时物体位于出发点之下
7、将上下叠放在一起的木块A和B以同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有作用力
B.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有作用力,而在下降过程中,AB之间无作用
C.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无作用力,而在下降过程中,AB之间有作用力
D.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无作用力
8、(06年全国2卷)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9、(06上海卷)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0.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 (已知 sin37o=0.6,cos37O=0.8,g=10 m/s2)
10、(06江苏卷)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沿平直铁轨匀加速行驶,在100s内速度由5.0m/s增加到15.0m/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列车的质量是1.0×106kg,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是1.5×105N,求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12、(08年灾区卷)水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己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
第七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1、(08年广东文基)用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砝码并向上提起,当绳中张力为T=mg时,砝码匀速上升。若绳中张力变为2T,则砝码匀加速上升,其加速度a的大小为( )
A.a
A.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人对电梯的压力
B.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的压力
C.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电梯的压力
D.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3、下列几种情况中,升降机绳索拉力最大的是( )
A.以很大速度匀速上升
B.以很小速度匀速下降
C.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
D.下降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
4、把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是3N,g取 10m/s2,则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5、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不论超重或失重甚至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6、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内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0N。已知弹簧秤下挂着的物体的重力为50N,取g=lOm/s2,则人对地板的压力为( )
A.大于500N B.小于500N
C.等于500N D.上述说法均不对
7、木箱中有一个lOKg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5g,至第3s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
A.100N B.0 C.150N D.5N
8、一个小杯子的侧壁有一小孔,杯内盛水后,水会从小孔射出。现使杯自由下落,则杯中的水( )
A.会比静止时射得更远些
B.会比静止时射得更近些
C.与静止时射得一样远
D.不会射出
9、原来作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物体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10、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
C.(M-m)g+ma D.Mg-ma
11、(07山东卷)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弄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B
v
A
12、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kg的物体,则电梯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如果电梯以这个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这个人在电梯内最多能举起质量为___________的物体(取g=lOm/s2)。
13、如图所示,带有直立杆的底座A总质量为1Kg,杆上套着质量为0.5Kg的小环B,小环B在杆上由下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2N,那么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g取10m/S2)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1、D 2、B 3、D 4、 B 5 、BCD A 6、 BD 7、 C 8、哈勃望远镜;地球 9、2.5 1.5 2 10.(4R A→C 2Rπ) 11、(1)略, (2)6m,-x方向,(3)4, (4)5, 13m, +x方向
12、解析:前者可以,后者不可以。前者由于火车的大小(长度)带来的确定时间方面的误差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却必须考虑火车的长度。由此可见,能否看成质点与巴物体看成知道后带来的误差大小有关。13、解析:⑴B的速度大小为4m/s(=10m/s - 4m/s),方向向东。 ⑵A的速度大小也为4m/s(=10m/s - 4m/s),方向向西。(也可以说成A的速度为-4m/s,方向向西。)⑶以A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向西,大小6m/s;以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也是向西,大小10m/s。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6 1/3.6 33.3 , 2、10 2.5 , 3、B , 4 、CD ,5、24 m/s ,6、C , 7 、A , 8、 BC ,9、(8m/s,4m/s) 10、(0,0.8km/h),11、14 m/s 25 m/s 20 m/s 17 m/s 12、(5m/s,10m/s,6.7m/s)
13、12m/s 10.56m/s 5.45m/s 14、123.2 S 197.1m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交流 10V以下 220 电火花计时器 0.02 2、AB, 3、AC, 4、ABC, 5、C, 6、B, 7、B, 8、AB, 9、D, 10、C, 11、C, 12、C, 13、C, 14、BCD,
15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 3.解析:(1)高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也很大,甚至可能为0(当飞机高速匀速飞行时);
(2).子弹在枪膛里刚被激发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3)一切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
(4)刚启动时刻的汽车、火车,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前作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4.B 5.A 6.C 7.D 8.D 9.甲作加速运动,乙作减速运动;1/3m/s2,-0.3m/s2;
甲的加速度大。 10.(-5m/s2,20m/s)
11.解析:(1)Δv =v2— v1= —10m/s
(2)不对。他没有注意速度的方向。正确解法为:
以向下为正方向,v1=+6m/s,v2=-4m/s,加速度为
a =(v2-v1)/ t=(-4-6)/0.2m/s2=-5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
12.解析: 电梯从底楼到顶楼总的运动时间为10s,这10s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到4s末,速度由0增大到8m/s,是一个加速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从4s末到8s末,速度保持8m/s不变,是一个匀速运动阶段。
第三阶段:从8s末到10s末,速度由8m/s减小到0,是一个减速运动阶段。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Δt可求得:第一阶段的加速度a1=(8-0)/(8-4)m/s2=2m/s2,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2=(8-8)/(8-4)m/s2=0,第三阶段的加速度a3=(0-8)/(10-8)m/s2=-4m/s2,表示电梯在做减速运动,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3.解析:(1)设火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根据有
(2)设火车经过的时间速度减少到零,同样根据
有
火车进站在10S内通过的位移与在6S通过的位移相等,
即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A 2.B 3.ABD 4.BC 5.D 6.BC 7.ABDEC;纸盘轴上 8.(1)单位:m/s
vA
vB
vC
vD
vE
vF
vG
vH
vI
0.75
1.25
1.75
2.00
2.00
2.00
1.85
1.25
0.06
(2)5 , 1.39 (3)略 9.>,>;=,= 10. 25.25; 32.75; 40.25; 47.75; 55.20;0.75m/s2;0.75m/s2;0.75m/s2 11.(1) vB=4cm/s vC=6cm/s vD=8cm/s (2) xEF=22cm vE=10cm/s
12.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C 2.BCD 3.BCD 4.(1)D (2)A (3)B (4)C 5.2.3;2.5 6.8 7. 3 8. 1.5
9.6, 9 10.(1)4m/s(2)0 11. 2m/s2,5m/s 12. 26m/s 13. vB=vC=5m/s; 2.5m/s2。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AD 3.D 4.AD 5.25m,1.5,1.5 6.24,25 7.9,6.75 8. 22.5s
9.20m/s;-0.5m/s2;400m 10.(1)31.25m (2)2s (3)5m 11. 6.5m/s,1m/s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B 2.C 3.B 4.ABD 5.8m 6.16 7.5m/s,方向沿斜面向下;2s
8.;(vA +vB)/2 9.312.5m;12.5s 10.不能,39m/s 11.45km/h
12.0.5m/s2; 0.33m/s2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1. B 2. B 3. C 4. C 5. D 6. B 7.5, 20, 15 8. n2/(n+1)2 9. 16
10. H/4 11. 20m/s,2s 12. 3.2m 13. 2.75m 14. 9.72~9.78m/s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阅读)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AD 2、D 3、A 4、略 5、B 6、CD 7、AB 8、B 9、C 10、略 11、L/2 12、D 13、BCD
第二节 弹力
1、B 2、C 3、B 4、略 5、C 6、A 7、BC 8、接触 弹性形变 形变 9、略10、250N/m 32cm
11、2G/(L1—L2) 12、 略 13、D
第三节 摩擦力
1、B 2、D 3、B 4、A 5、AB 6、20N 0.36 18N 15N 18N 7、μmg 8、AD 9、7N 水平向左 7N 水平向左 10、C 11、D 12、 0.4
第四节 力的合成
1、D 2、D 3、ACD 4、ACD 5、B 6、BCD 7、D 8、BC 9、BD 10、B CD 11、4N 与12N同向
12、17N 0N 13、AB 14、 D
第五节 力的分解
1、BCD 2、D 3、AB 4、ABC 5、B 6 ~10、略 11、A 12、D 13、 C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A 2、D 3、B 4、B 5、A 6、B 7、D8、ACD9、C 10、BC11、AD 12、C 13、C 14、(1)5 m/s,方向与vo 方向相同;(2)15 m/s,方向与vo 方向相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B 2、C 3、C 4、B 5、D 6、B 7、BCD 8、D 9、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
10、(1)a甲>a乙 (2)甲 (3)乙惯性大 (4)F甲>F乙
11、(1)绳与桌子平行 (2)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3)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12、(1)图略 (2)未平衡摩擦 (3)摩擦力
13、都不正确。加速度取决于力和质量 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14、0.2575 0.3275 0.4025 0.4775 0.75m/s2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1、BC 2、ABC 3、CD 4、C 5、D 6、B 7、B 8、D 9、C 10、A 11、BD
12、(1)a=Mg/m (2)a=Mg/(m+M) 13、(1)m=1Kg 300 14、5:7:13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1、BC 2、BC 3、D 4、BC 5、BD 6、B 7、D 8、 D 9、D 10、(1)ADEHIKL DKL AEHI
(2)BCFGJ FGJ BC 11、3m 12、52m/s 13、6.25×104N 14、2.44×106 N 9.75×106 N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1、C 2、C 3、AC 4、C 5、CD 6、ABC 7、CD 8、D 9、BC 10、BC 11、BD 12、A
第六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1、AD 2、AD 3、D 4、B 5、A 6、C7、D 8、9 m 9、0.25 16.25 m
10、0.1 m/s2 5.0×104N 11√3mg
第七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1、B 2、CD 3、D 4、BC 5、D 6、B 7、B 8、D 9、BC 10、C 11、BD 12、2.5 m/s2 48Kg 13、8N
选修3选修3-1第二章 恒定电流5 焦耳定律精练: 这是一份选修3选修3-1第二章 恒定电流5 焦耳定律精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四个公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选修33 欧姆定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3 欧姆定律巩固练习,共2页。
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