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8773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8773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8773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展开2.5 水循环高频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解;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df C.b c D.e
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
故选:B。
总结:解答物态变化的有关题目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概念进行判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知道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2.如图,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成的
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故选:D。
总结:本题通过人工降雨使用干冰的考查,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要会判断。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 )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即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而0℃的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0℃的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所以温度为0℃时,可以有水也可以有冰。故B、D错误。
温度为0℃时,有水有冰,冰可以升华变成水蒸气,水也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所以在0℃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故C错误。A正确。
故选:A。
总结:解决此题要注意到晶体温度在其熔点上时,有三种可能的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而升华和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4.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的教室里,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
A.都变成冰了,连水蒸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有水蒸气
C.只有水和冰
D.冰、水和水蒸气都存在
解:
水箱里原来盛有0℃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的教室里,由于没有温度差,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水不会结冰,冰也不会熔化,但水可以蒸发,所以一段时间后,冰、水、水蒸气都存在。
故选:D。
总结: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条件,属于易错题,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水会结冰或冰可以熔化。
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并吸收热量
C.使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
D.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解:A、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正确;
C、使气体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故C错误;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目考查了雨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要掌握液化的两种方法,并且要建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6.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故选:C。
总结: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的判断,熟悉概念,知道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
A、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B错误;
C、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C正确;
D、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
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
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
C、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此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知道前后的物态特征和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解:A、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但不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故A错误;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C正确;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D正确。
故选:A。
总结:本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污染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 吸热 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
(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
(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 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 吸收 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解:(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此过程属于吸热过程;
(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放出热量,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3)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故答案为:(1)吸热;(2)液化;凝华;(3)熔化;吸收。
总结: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确定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 熔化 、 液化 、 凝华 ,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
解: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
(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
(2)水蒸气变为水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
(3)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凝华;放热。
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2.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和 凝华 ,同时伴随着放热。生产中是通过 压缩体积 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
解:如图,图中过程②是水蒸气变成云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一者是气态→液态,物态变化为液化,液化是放热的。另一者是气态→固态,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是放热的。
生产中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
故答案为:凝华;压缩体积。
总结:(1)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方式,知道云的主要成分是小水珠和小冰晶;
(2)掌握液化的两种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 ,表示的意义是 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使用节水龙头 。
解:
(1)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是晶体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冰的熔点不变(标准气压下0℃);
(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3)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例如:
①以淋浴带代替浴缸洗澡;
②使用水流节流器,加装在水龙头及花洒上,这样可节省水的浪费;
③洗碗、洗菜、手洗衣服、刷牙时,不要开长流水;
④用水后记得关紧水龙头,因为一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就会“跑掉”8﹣16升水;
⑤用过的水如果不是太脏,可以用来浇花、洗车、洗地、冲厕所。
故答案为:
(1)不变;
(2)1.0×103kg/m3;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3)使用节水龙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总结:大部分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只有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的凝固过程、液体的沸腾过程这三个过程,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考查学生对水的密度的理解;节约用水,实际上是为达到同等用水效果而科学合理地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合理用水的方法。
14.今年,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了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迅速 升华 为气体,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 凝华 成为小冰粒,最终形成降雨;为了减慢水的 蒸发 ,农户们用塑料膜覆盖田地,确保农作物生存(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你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 及时关闭水龙头 。
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会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
(2)由于气温的骤降,使水蒸气迅速凝结成为小冰晶,即发生凝华现象;
(3)塑料膜覆盖田地,阻断了蒸发的进行,即减小水分的蒸发;
(4)对于节约用水可从生活实际出发解答,如及时关闭水龙头、用刷碗水(或洗衣水)冲下水道等。
故答案为:(1)升华;(2)凝华;(3)蒸发;(4)及时关闭水龙头。
总结: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相互转化,将所学的热学现象(六种物态变化名称)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试说明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冰晶变成水,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总结: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热点。
16.根据水的循环示意图,简述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
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从水的蒸发开始分析:
(1)自然界中,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变为大量的水蒸气;
(2)大量水蒸气上升,在空中迁移,若气温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或凝华,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不熔化,以雪花或霜降落到地球表面;这就是降水过程;
(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又以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的水存在于自然界中。
到此完成水的整个循环过程。
(4)注意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及植物蒸发成水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
(2)若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气就会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成为雨、雪花或霜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
(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完成水的循环。
(4)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分析,了解和掌握了物态变化的规律,是一道基础题。
17.请分别简述云、雨、雪、苞、霜、雾、淞、冰的状态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
解:
云是液态和固态,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或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
雨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雪是固态,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雹是固态,是小水滴凝固形成的;
霜是固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雾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淞是固态,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冰是固态,是水凝固形成的。
总结:此题考查的重点是水的三态变化,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看变化前后物质的物态特征。
18.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
编号 | 观察到的现象 | 物态变化 |
1 | 打开电冰箱上面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 |
|
2 | 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 |
|
3 | 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 |
|
4 | 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 |
|
5 | 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 |
|
6 | 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 |
|
解:1、“白气”是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是鱼、肉中的水凝固成冰的缘故。
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是冰升华成水蒸气。
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流出的。
故答案为:
编号 | 观察到的现象 | 物态变化 |
1 | 打开电冰箱上面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 | 液化 |
2 | 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 | 凝固 |
3 | 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 | 升华 |
4 | 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 | 凝华 |
5 | 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 | 汽化 |
6 | 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 | 液化 |
总结:解决本类习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对照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做出判断。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
(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解: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1)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D。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透镜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光的直线传播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噪声及其控制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