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6 导体的电阻学案设计
展开6 导体的电阻
学 习 目 标 | 知 识 脉 络 |
1.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体会控制变量法.(难点) 2.掌握决定导体的因素及计算公式.(重点) 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 |
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推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导体的材料有关.
(2)实验探究
①电阻丝横截面积、长度和电阻的测量
a.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b.长度的测量: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c.电阻的测量:连接适当电路,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由R=计算得到R.
②实验探究
a.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b.实验电路:
图261
c.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其中a与b长度不同;a与c横截面积不同,a与d材料不同.
d.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材料有关.
2.导体的电阻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R=ρ.
1.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两个因素决定.(×)
2.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线,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4R.(√)
3.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由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分析为什么几个电阻串联,总电阻增大,几个电阻并联总电阻减小?
【提示】 几个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几个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如图262所示,为一电阻率为ρ的长方体铜柱,各边尺寸标注如图,a、b、c、d为四个接线柱.
图262
探讨1:ab端接入电路和cd端接入电路时铜柱的电阻相同吗?若不相同,哪种情况大些?
【提示】 不相同 ab端接入电路时铜柱的电阻大些.
探讨2:试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ab端和cd端接入电路时的电阻.
【提示】 Rab=ρ Rcd=ρ.
1.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1)公式R=ρ是导体电阻的决定式,图263中所示为一块长方体铁块,若通过电流I1,则R1=ρ;若通过电流I2,则R2=ρ.
图263
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3)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
2.认识滑动变阻器
(1)构造:如图264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AB是一金属杆,其电阻为零,CD是电阻率较大的、长度较长的电阻丝,缠绕在陶瓷管上,匝与匝之间是绝缘的,有两条比较光亮的线,是被刮掉绝缘层的部分,P是滑片,上端与金属杆连接,下端与电阻丝连接.
图264
(2)原理:利用滑片P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3)接线方式:作限流用时,将AC或AD接入电路即可.注:接A接B是等效的.
作分压用时,CD全部接入电路,利用PC或PD上分得的电压对负载供电.
3.R=ρ与R=的比较
| R=ρ | R= | |
区别 | 意义 | 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也是电阻的决定式 | 电阻的定义式,R与U、I无关 |
作用 | 提供了测定电阻率的一种方法——ρ=R | 提供了测定电阻的一种方法——伏安法 |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 纯电阻元件 | |
联系 | R=ρ对R=进一步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不是取决于U和I,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
1.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丝甲和乙,长度均为L,横截面积均为S,将乙拉长为原来的两倍后,将两根金属丝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甲、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导学号:34522027】
A.1∶2 B.2∶1
C.1∶4 D.4∶1
【解析】 乙拉长为原来的2倍时,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R=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两电阻串联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电压之比为1∶4;故选C.
【答案】 C
2.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号码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3.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 |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填号码)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该选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导线,即选C、F;(2)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该选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导线,即选C、G;(3)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选长度和材料都相同的两根导线,即选A、D.
【答案】 (1)CF (2)CG (3)AD (4)控制变量法
对电阻定律应用的两点提醒
(1)导体的电阻由ρ、l、S共同决定,在同一段导体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中,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都变,但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
(2)公式R=ρ适用于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电 阻 率 |
1.物理意义:ρ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米,符号是Ω·m.
3.决定因素:电阻率ρ由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温度决定.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
1.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2.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3.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如图265所示,将日光灯灯丝(额定功率为8 W)与演示用欧姆表(测电阻大小的仪器)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用酒精灯加热灯丝后,发现欧姆表的示数变大了,该实验说明哪个物理量与温度有关?
图265
【提示】 金属丝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图266所示,一条康铜丝,长度为l,截面直径为d,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
图266
探讨1:这条康铜丝的电阻是多大?
【提示】 R=.
探讨2:康铜丝的电阻率是多大?
【提示】 ρ=.
1.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
| 电阻R | 电阻率ρ |
描述对象 | 导体 | 材料 |
物理意义 |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大,阻碍作用大 |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大,导电性能差 |
决定因素 |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
单位 | 欧姆(Ω) | 欧姆·米(Ω·m) |
联系 | R=ρ,ρ大,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目的
①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②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
把金属丝接入如图267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金属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金属丝中的电流,根据Rx=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x;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利用缠绕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圈金属丝宽度,求出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根据电阻定律Rx=,得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公式ρ==.
图267
(3)实验步骤
①取一段新的金属丝紧密绕制在铅笔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宽度,除以圈数,求出金属丝的直径.或利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
②按如图26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③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
④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⑤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4)数据处理
①电阻R的值
方法一,平均值法:分别计算电阻值再求平均值;
方法二,图象法:利用UI图线的斜率求电阻.
②将测得的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5)注意事项
①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应该在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
②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③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④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多选)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解析】 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
【答案】 AC
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268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R1,其阻值约为5 Ω.
【导学号:34522028】
甲 乙
图268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选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______(选填c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U/V | 0.40 | 0.80 | 1.20 | 1.60 | 2.00 | 2.40 |
I/A | 0.09 | 0.19 | 0.27 | 0.35 | 0.44 | 0.53 |
(3)已知图乙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
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
D.①连接b,②连接d
【解析】 (1)由于实验测量的是一个小电阻,故电流表应外接,因此导线①接a,由于采用分压电路,故导线②应接d.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R1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即为电阻R1的大小,由图象可知,R1=4.6 Ω.
(3)设R1的边长为l,厚度为h,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得R1=ρ=,R2的阻值R2=ρ==R1,故测量R2的电路同测量R1的电路,故选项B正确.
【答案】 (1)a d
(2)作图如图所示,4.6(4.4~4.7均可)
(3)B
伏安法测电阻时应掌握的三点技巧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选择可参考的数据有:
①电阻或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②电源电动势E和电路的最大电流Im=.
③实验表格或实验图象的电压和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方法:
用限流式接法时一般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与待测电阻Rx相差不大或R略大于Rx,都能满足测多组数据的要求;当用分压式接法时,滑动变阻器一般选阻值小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小,越方便调节.
(3)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①两种接法对比
| 内接法 | 外接法 |
电路 | ||
误差分析 | 电压表示数UV=UR+UA>UR 电流表示数 IA=IR R测=>=R真 | 电压表示数UV=UR 电流表示数IA=IR+IV>IR R测=<=R真 |
误差来源 |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
②两种接法的选择
a.直接比较法:当Rx≫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R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b.公式计算法
当Rx>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x<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图269
物理选修36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6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共10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第二章 恒定电流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第二章 恒定电流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欧姆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欧姆定律学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