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01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02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光现象含解析20201120652,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来源: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B. 、放大C. 、缩小D. 、缩小
    【答案】A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的实像与“F”左右相反,上下颠倒,但因为是从透镜一侧看,所以只有上下颠倒形状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屏上能呈接到的像是实像,从纸板后面看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但因为是从透镜一侧看,所以只有上下颠倒。
    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来源: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 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 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 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D
    【解析】解:
    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
    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
    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
    (1)实验中为了能显示光路,硬纸板上应该发生漫反射;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
    3.[来源: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A正确。
    故选:A。
    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明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4.[来源: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近视眼,镜片Ⅰ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ID. 远视眼,镜片Ⅱ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由图可知,镜片Ⅰ是凹透镜,故A正确。
    故选:A。
    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5.[来源: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 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 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答案】B
    【解析】解: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对比明显,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在玻璃上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故B错误;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说明光线能透视玻璃,故C正确;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
    故选:B。
    光照射到物体的表明会发生反射;反射分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属于基础知识。
    6.[来源: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B. 镜子里的像
    C. 耀眼的铁栏杆D. 树荫下圆形光斑
    【答案】D
    【解析】解: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属于镜面反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7.[来源: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 由④到②
    B. 由③到①
    C. 由②到④
    D. 由①到③
    【答案】C
    【解析】解:根据平面鏡所成的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棋子“象”在甲处时,像在位置②处;棋子“象”在乙处时,像在位置④处;
    棋子原来的像位于②处,移动后的像则位于④处,所以,其移动路径②到④。
    故选: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
    8.[来源: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答案】A
    【解析】解:AB、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错误;
    C、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错误;
    D、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来源: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
    B. 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 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 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答案】A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月球转动方向,由于探测器需要登陆月球背面,所以探测器应在月球的后面a或c点附近,但由于a点时月球背面没有太阳光照射,所以,适合的着陆时机是在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故A正确;
    B、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所以探测器不需要有防水设计,故B错误;
    C、探测器着陆前会减速,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会与大气摩擦生热,故C错误;
    D、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所以在月球的背面是看不到地球的,故没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探测器和月球的运动轨迹即可判断;
    在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据此判定BC是否正确;
    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所以在月球的背面是看不到地球的。
    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内能的方法,本题关键是了解地球与月球的运动轨迹和月球上的实际情况。
    10.[来源: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 缩小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解: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1.[来源: 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水中树的倒影
    C. 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 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答案】B
    【解析】解:
    A、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且是倒立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2.[来源: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 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解:
    AB、太阳发出的光从空气照射到定日镜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但没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B错误;
    C、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经过定日镜后光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所以光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此题通过塔式光热电站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几种光现象,并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3.[来源: 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解题: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变短,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14.[来源: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C
    【解析】解: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故选:C。
    (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本题考查凸透镜焦距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自己进行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例如通过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来判断像的变化及像距的变化等。
    15.[来源: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 竖直上移玩具鸟B. 竖直下移平面镜
    C. 人向平面镜靠近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答题关键。
    【解答】
    A、竖直上移玩具鸟,鸟相对平面镜位置发生变化,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人向平面镜靠近,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6.[来源: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D. “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答案】A
    【解析】解: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倒影”与岸上景物是等大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来源: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
    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首先确定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对各个图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要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18.[来源: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答案】直线 镜面后
    【解析】解: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镜子挡住了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像在镜面后。
    故答案为:(1)直线;(2)镜面后。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19.[来源: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g。已知g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_____。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
    【答案】折射 变小 碰撞
    【解析】解:
    (1)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不均匀的,所以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会发生折射,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2)根据图象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g会变小;当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的质量不变,g减小,根据G=mg可知,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变小;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的。
    故答案为:(1)折射;(2)变小;(3)碰撞。
    (1)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2)根据图象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g会变小;根据G=mg分析重物受到重力的变化情况;
    (3)根据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物体重力的变化以及板块构造学说,难度不大,根据乙图得出g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来源: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
    【答案】凸透 感受器 小
    【解析】解:(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能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1)凸透;(2)感受器;(3)小。
    (1)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眼球相当于凸透镜;
    (2)反射活动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答;
    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知识,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1.[来源: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3)该灯铭牌上标有“220V 70W~150W”等字样。如果某段道路上装有44盏这样的灯,该段道路路灯的电路中,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______A。
    【答案】漫反射 直线 30
    【解析】解:(1)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
    (2)“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由灯的铭牌可知该灯的最大功率为150W,
    44盏这样的灯的最大总功率:P=44×150W=6600W,
    由P=UI可得,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I=PU=6600W220V=30A。
    故答案为:(1)漫反射;(2)直线;(3)30。
    (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3)求得44盏这样的灯的总功率,利用P=UI可求得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镜面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2.[来源: 201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子一块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凸透;靠近
    【解析】解:圆柱矿泉水瓶中注入水相当于凸透镜,矿泉水瓶后白纸上的水平箭头为物体;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此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
    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白纸应靠近矿泉水瓶,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之内即可。
    故答案为:凸透;靠近。
    圆柱形玻璃杯中注入水相当于凸透镜(左右两边薄、上下厚度一样),根据在不同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以及三种成像情况的应用。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来源: 201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2019年1月,嫦娥四号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它是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1)为抵御漫长而赛冷的月夜,嫦娥四号携带了小型核电池提供能量,该电池利用放射性核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而发电,其能量转化的过程是______。
    (2)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的月相变化,但事实上,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同等的光照机会。若月球正面的月相恰好是满月,此时月球背面呈现的“月相”应是______。
    【答案】核能转化为电能 新月
    【解析】解:
    (1)小型核电池发电时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将核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成为电能;
    (2)因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同等的光照机会,而且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的月相变化,所以当月球正面的月相恰好是满月,此时月球背面呈现的“月相”应是新月。
    故答案为:(1)核能转化为电能;(2)新月。
    (1)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
    (2)根据题意确定月球正面的月相是满月时,月球背面呈现的“月相”情况。
    本题考查了核能的利用和对月相的认识,属于易错题目。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24.[来源: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它捡起垃圾时,会快速从垃圾上取出标准规格的样品。通过机械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来识别垃圾的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垃圾桶。该机器人检测电路如图乙所示。各类垃圾样品的电阻参考值如下表。
    (1)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获得二维码倒立、缩小的像来识别垃圾桶。下列物体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
    A.平面镜B.照相机C.放大镜D.眼球
    (2)机器人从某块垃圾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电压表读数为1伏,检测时间为0.1秒。
    ①通过计算说明应将该垃圾放入图丙中哪个垃圾桶。
    ②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机器人将重1牛的垃圾举高70厘米后再水平移动3米,放入相应的垃圾桶。该过程中机器人至少对垃圾做了多少功?
    【答案】BD
    【解析】解:(1)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获得二维码倒立、缩小的像,其应用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的眼睛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BD;
    (2)由图可知,样品两端的电压为:U'=U-UV=1.5V-1V=0.5V;
    电路中的电流为:I=UVR=1V10Ω=0.1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样品的电阻为:R样品=U'I=Ω;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垃圾的类别为金属,需要放入第一个垃圾桶中;
    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UIt=1.5V×0.1A×0.1s=0.015J;
    (3)机器人将重1牛的垃圾举高70厘米后所做的功为:W'=Gh=1N×0.7m=0.7J;
    水平移动3米的过程中,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所以机器人不做功,故所做的总功为W'=0.7J。
    故答案为:(1)BD;(2)①第一个垃圾桶;②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0.015J;(3)所做的总功为0.7J。
    (1)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①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样品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表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样品的电阻;
    ②根据W=UIt求出消耗的电能;
    (3)根据W=Gh求出机器人所做的功。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明确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25.[来源: 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水面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答案】答:
    (1)河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河底”比河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2)岸边潮湿长有青苔,使接触面更光滑,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人更容易摔倒;
    (3)相对于漩涡边沿,旋涡中心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流速小压强大,形成一个向旋涡中心的压力差,从而人被压入漩涡中。
    (4)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不能给人提供能,所以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
    【解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水流速大,压强小;
    (4)缺氧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呼吸。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摩擦的方法等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
    26.[来源: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答案】放大 45 ①③ 远离
    【解析】解:(1)由图片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要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动后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即凸透镜距光屏应为30cm,故应移动到45cm刻度处;
    (3)如图甲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正确的操作为①③;
    (4)如图乙,在蜡烛和凸透镜A之间放置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B,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移除凸透镜B后,像距将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故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2)45;(3)①③;(4)远离。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实质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物与像移动方向相来定调节方法;
    (4)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操作的理解,难点是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的关联,但只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解答。
    27.[来源: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
    【答案】(1)25°;
    (2)不成正比;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的增加量小于入射角的增加量。
    【解析】
    (1)虚线位置显示90°,折射光线位置显示65°,可以求出折射角多少度。
    (2)判断折射角和入射角是否成正比,看看它们的比值是否是一个定值,如果是一个定值就成正比。
    (3)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射到界面时不改变方向。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但是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对于数据处理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于两个量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两个量的乘积一定是成反比。
    【解答】
    (1)由图知,折射角为:90°-65°=25°;
    (2)由表格数据可知,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分别为:
    1320=0.65,2540=0.625,3560=0.583,4180=0.5125,
    则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不是定值,所以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
    (3)观察表格数据知,
    入射角:20°→40°→60°→80°,每次入射角都增加 20°,
    折射角:13°→25°→35°→41°,每次分别增加 12°、10°、6°,
    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的增加量小于入射角的增加量。
    故答案为:(1)25°;(2)不成正比;(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的增加量小于入射角的增加量。
    28.[来源: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为小科制作的两个实验装置。
    (1)图甲为“光路演示仪”,A、B、C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是光屏,E为底座。实验时,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____传播的。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光____到观察者眼中。
    (2)图乙为“力学演示仪”,小科将一个去顶可乐罐的上端用细线吊在横杆上(可乐罐可自由转动),在罐壁等高的A、B两处沿水平方向斜扎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再往罐子里加满水,待罐子保持静止后松手,水从两小孔中喷出(俯视时喷水方向如图丙),罐子随即转动。请在相应位置图中的虚线圆圈上用箭头表示出可乐罐转动方向。
    【答案】(1)直线;反射;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判断。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解决可乐罐转动的关键。
    【解答】(1)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特别干净时,我们看不到光线,当空气中有烟雾或水雾时,烟雾或水雾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如丙图,B点的水受到容器给的向左的力向左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容器B点一个向右的力,使B向右运动。A点的水受到容器给的向右的力向右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容器B点一个向左的力,使A向左运动。转动方向如图:
    故答案为:(1)直线;反射;
    (2)。
    29.[来源: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物理试卷]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③ 亮 BC
    【解析】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③方向移动。
    (2)标记物在A房间,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故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亮一些,
    (3)对本实验,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用光屏验证像的虚实,所以不能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③;(2)亮;(3)BC。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解答;
    (2)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
    (3)根据此实验的现象总结。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0.[来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缩小 抽水
    【解析】解:(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
    故答案为:缩小; 抽水。
    (1)解决此题要知道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2)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理解凸透镜焦距变化后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1.[来源: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_。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_____。
    请分析原因: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答案】(1)40°;(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120°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的探究,以及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注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可得出结论;
    (3)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
    (1)如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3)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入射角为90°-30°=60°;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120°。
    样品电阻值/Ω
    垃圾类别
    小于10
    金属
    10-30
    餐厨
    大于30
    其他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1)______
    35°
    41°
    相关试卷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热学含解析20201120653: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热学含解析20201120653,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电磁学单选题含解析20201120649: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电磁学单选题含解析20201120649,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电磁学填空题+实验题含解析20201120650: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年2018_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电磁学填空题+实验题含解析20201120650,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