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品2 新时代的劳动者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1.知识目标(1)知道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就业的作用与意义。(2)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3)了解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2.能力目标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树立正当竞争意识。(2)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念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观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2)劳动光荣:①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②要求: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思考探究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你能提出哪些措施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提示:(1)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扩大就业总量。(2)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思考探究李某在某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近20年,因为他能力出众、肯于吃苦、善于交际,工作业绩一直不错,被公司提拔为销售部副经理。可在2015年9月,公司换了总经理,李某的工作岗位竟然被莫名地调整,由原来的销售部副经理调整为后勤部一般工作人员。于是李某一纸诉状起诉到法院,状告公司违约,要求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李某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某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正确与否对就业有重要影响。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正确的就业观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具体内容见下表:
特别提醒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要反对以下几种错误的择业观:工作既要舒适,又要挣钱多,否则宁肯待业也不就业;不符合兴趣爱好的坚决不干;只要是牌子响的单位干什么都行;离家近且来去自由的单位;管它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地干一辈子就行。
【例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重建家园,美国瓦工的需求量很大,许多小伙子都去应聘瓦工。有个叫迈克的青年看到招工广告后没有去应聘,而是租了一间店铺,请来一位瓦工师傅,买了一些砖和砂石作教材,登了一则“你也能成为瓦工”的广告,办起了瓦工培训班,许多小伙子蜂拥而来接受培训。结果,他10天就获利3 000美元,等于一个瓦工工作200天的收入。这一事例说明( )A.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是实现职业理想不可缺少的因素B.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C.必须树立职业平等观,提高劳动者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必须适应市场调节就业,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思维拓展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国家和劳动者自身。国家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和自主创业环境。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全面理解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2.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怎样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从国家方面讲:党和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2)从用人单位方面讲: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与劳动者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履行义务;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3)从劳动者方面讲:第一,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第二,遵循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第三,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
思考探究 “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相矛盾,会妨碍人才的自由流动。”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提示:(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在订立劳动合同之前,用人单位有选择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也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经过双方的双向选择,才能达成协议。这与劳动者自主择业并不矛盾。
(2)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不仅不会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而且还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录用劳动者;另一方面,劳动者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选择用人单位。因此,订立劳动合同是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和平等自愿为前提的。而且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既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终止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可以重新选择。综上所述,题中观点不正确。
【例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答案: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工;政府的惠农政策、农业自身发展等增加了务农收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
2021学年2 新时代的劳动者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新时代的劳动者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52新时代的劳动者-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高效备课优秀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x、52国家统计局总体就业形势改善但压力依然存在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述材料说明,材料说明,物质财富,劳动者,精神财富,生产过程主体,生产力主导作用,人类文明进步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光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劳动和就业,劳动的意义,光荣属于劳动者,就业的意义,1社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主要原因,靠政府解决,靠劳动者自己解决,劳动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