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章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x、第三章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产业转移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表现出产业跨区域转移的现象。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2.影响因素(1)要素约束因素: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①倘若要素供给状况恶化,比如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等,使得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企业不得不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②再有就是经营环境欠佳,比如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一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将被迫向外转移。(2)市场因素:一些经营较好、发展较快、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这是成熟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
(3)政策因素: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布局优化和协调发展。(4)其他因素: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思考感悟2011年,中国某品牌手机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开业,这是中国电子制造业第一次“出走”非洲,产品风靡非洲,深受广大非洲兄弟喜爱的“非洲手机之王”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电子制造厂家,后来该品牌手机陆续在埃塞俄比亚开了多家制造工厂。促使中国的该品牌手机在非洲建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手机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非洲有更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且土地价格较低,市场广阔,市场竞争小。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特点: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的三次大的产业转移(1)第一次产业转移: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2)第二次产业转移:20世纪60—8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3)第三次产业转移:20世纪80—9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提升,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思考感悟山东青岛某化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19日在青岛市黄岛区成立。该公司属于韩国人独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对二甲苯及其相关石化产品等。为什么2003年韩资化工企业到青岛建厂?提示当时我国环保要求不严,经济水平低;在中国化工生产成本低,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朝阳工业指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新兴工业部门,夕阳工业是指处于衰落过程中的传统工业部门。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产业转出地的影响①有利影响: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②不利影响:主要是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2)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①有利影响: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②不利影响:主要是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3.产业转移能够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实践链接201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鞋、玩具制造企业纷纷迁往江西,这些企业的迁入,对江西有哪些影响?提示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1.判断正误(1)产业转移指发达地区把全部产业迁往欠发达地区。( )(2)对于产业转移来说,市场影响大,政策无所谓。( )(3)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4)朝阳工业是钢铁、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 )(5)产业转移对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有益。( )答案(1)× (2)× (3)√ (4)× (5)√
下图表示某产业的转移过程。据此完成2~4题。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C.航天工业D.生物工程3.导致该产业转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技术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
4.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转移污染物B.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优区位C.扩大企业影响力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解析该产业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说明这种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向这些地区转移产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导致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优区位。答案2.B 3.D 4.B
5.关于20世纪60—80年代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的产业部门主要是化工、汽车B.美国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C.发达国家转向东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D.转移的部分是高附加值产业解析20世纪60—80年代,美国重点发展的是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答案B
6.关于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推动结构调整 ②扩大就业机会 ③减少能源消耗 ④改善了基础设施 ⑤提高经济收入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不利影响是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答案D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问题探究材料一 芭比娃娃销售遍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市场,每一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售出。材料二 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与中国台湾,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料产自美国,而服装则产自中国大陆,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美国市场售价10美元的芭比娃娃,玛太尔公司拿走了8美元,中国香港商人拿走1美元,中国大陆玩具厂得到的收益大约是35美分。
结合材料探究:(1)生产芭比娃娃的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促成芭比娃娃的服装生产和最后的“组装”都选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和制造芭比娃娃不同的是,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的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提示(1)产业转移。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2)劳动力因素。(3)市场因素。
关键能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常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在外建立企业等方式,将产品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要素约束、市场、政策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主要因素。
(4)其他因素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方法技巧产业转移原因分析要“两抓两明确”“一抓”: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即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二抓”: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转入区,二是发达的转出地和欠发达的转入地。“一明确”:明确转移的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二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地为了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转入地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效益。
典例剖析例1中国山东省积极承接日本、韩国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世界局部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
图2 中国山东省实际利用外来投资来源地域构成
(1)图1中①②③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 , 。 (2)图1中①②两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最不利的直接影响是 。 (3)从图2看,中国山东省利用外资来源居前两位的是日本和韩国,简述中国山东省能够吸引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产业转移受劳动力、市场、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本目的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第(2)题,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会导致本国(地区)失业率上升。第(3)题,区位优势可从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2)劳动密集 失业率上升(3)地理位置邻近日本、韩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或工业基础较好)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问题探究九江市是江西省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近些年,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原有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了许多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全国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九江市现已初步形成棉纺织产业基地、化纤印染产业基地、服装产业基地。
结合材料探究:(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明九江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2)比较九江市和沿海地区的发展条件,说明产业转移过程中,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仍保留在沿海地区的原因。(3)说明产业转移对九江市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提示(1)原料丰富;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2)沿海地区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扩大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能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典例剖析例2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描述图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2)重庆沿江新区是全国第三次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3)简述产业转移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从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劳动力就业、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答案(1)临(长)江,水运便利。(2)煤炭、天然气、盐矿、铁矿、水及水能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政府政策的支持。(3)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1.(区域认知)下图为江苏省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示意图。Ⅰ类表示皮革毛皮羽绒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Ⅱ类表示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Ⅲ类表示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成本B.市场C.工业基础D.技术水平(2)第三阶梯腹地区没有接受Ⅲ类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工资水平高B.产业协作条件差C.产业层级高D.市场狭小(3)Ⅱ类产业转移对第三阶梯腹地区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环境污染加剧B.劳动力素质迅速提高C.提供大量就业机会D.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升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产业主要是由苏南地区向苏北地区转移,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该地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劳动力是影响该地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Ⅲ类产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科技水平和产业协作要求较高,第三阶梯腹地没有接受Ⅲ类产业转移,可能是该地无科技、人才、产业协作等方面的优势。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Ⅱ类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该类型产业转移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A (2)B (3)C
2.(综合思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进行调整和布局。有数据显示,韩国企业正以每年减少500家的速度“撤离”中国山东省,日资企业与10年前相比,数量减少了50%。
材料二 下图为日本、韩国企业转移路线图。
(1)据图说明,日本、韩国企业转移的新地区的特点。(从位置、人口、经济方面回答)(2)简述中国山东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区位优势的变化。(3)“大规模产业转移更适合哪一地区?”针对这一问题,形成以下两种观点。a.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适合我国西部地区;b.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适合东南亚地区。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1)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人口: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2)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政策优势减弱。(3)选择a观点的理由:我国西部地区土地广阔,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利于产业转移;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政治环境稳定。或选择b观点的理由: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政策支持;劳动力、地价成本低;市场广阔。
产业转移模式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衰退性产业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仍在原生产地,通过在周边设立新工厂或者与周边地区企业进行协作来完成产业转移。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整体向外转移。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玩具制造B.电子装配C.石油化工D.新材料技术2.衰退性产业转移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A.减轻就业压力B.扩大生产规模C.调整产业结构D.提高城镇化水平3.衰退性产业转移和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都是( )A.改善环境质量B.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C.缩小地区差距D.推动城镇化进程
解析第1题,A项和B项属于衰退性产业转移的产业,D项对人才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属于新兴产业,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趋势,无需进行产业转移。故选C项。第2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通过衰退性产业转移,可以帮助转出地即珠江三角洲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故选C项。第3题,产业转移作为区域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实现的效果不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故选B项。答案1.C 2.C 3.B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据此完成4~5题。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城市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从甲城市向乙城市转移——技术B.从甲城市向乙城市转移——动力C.从乙城市向甲城市转移——劳动力D.从乙城市向甲城市转移——市场
5.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不利于乙城市产业结构升级B.促进甲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C.导致甲城市大量工人失业D.提高了乙城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解析第4题,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乙城市向甲城市转移。故选C项。第5题,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乙城市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降低,乙城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故选B项。答案4.C 5.B
6.关于全球范围内三次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产业转移时美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B.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亚、拉丁美洲C.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重点发展电子、航空、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D.第三次产业转移时发达国家将部分低端制造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解析第一次产业转移时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钢铁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1)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2)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图片ppt课件,文件包含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x、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从中国制造到越南制造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试讲课课件ppt,共54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完整版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的分类,产业转移的目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推力”,“拉力”,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第一次产业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