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限时检测)(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51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限时检测)(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51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限时检测)(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51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限时检测)(原卷版)
展开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测)【限时检测1】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0分 实际得分: 一、【2020·江苏省金陵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含人事。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绿经。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高宗嗣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已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然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三年薨,年八十一。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文集八十卷。谥曰“恭”。(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俄直谒者台 俄:不久B.备见其事 备:完全C.敬宗深衔之 衔:后悔D.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 就: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许敬宗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他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他为淮阳郡司法书佐。B.许敬宗自幼擅长写文章,举秀才后在隋任职,后来他父亲被宇文化及所杀,他投奔李密。C.许敬宗富有才华,深受皇帝喜爱。征伐高丽的时候,中书令岑文本去世,太宗招来许敬宗,命他在马前起草诏令,文章词彩甚丽,受太宗称赞。D.许敬宗历经两朝,死后待遇非凡。许敬宗在隋末做过李密的属官,唐朝时历经太宗高宗,官职一直升迁,死后皇帝为他举哀,特许陪葬皇陵。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5分)(2)然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5分)4.作史贵在“不虚美,不隐恶”,请概括本史传在记述许敬宗生平时通过哪些事体现出了“不隐恶”。(4分)【限时检测2】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3分 实际得分: 二、【2020·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3分)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称其妙。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注),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节选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注)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1.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亦师范于立本:学习的榜样 ②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纵放自适③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面壁思过 ④兄弟相代为八座:相互代替⑤非宰辅之器:才能,此处意为人才 ⑥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荒年,年成不好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⑤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B.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C.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D.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5分)(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5分)5.阎立本画技精湛,除了“家代善画”之外,还有哪些原因?(4分)【限时检测3】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0分 实际得分: 三、【2020·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冯道①论(周显德元年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雠,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选自《资治通鉴》)(注)冯道:五代时的名人,做过五代时期五个朝代、八姓、十个皇帝共计约三十年的宰相。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滑稽多智,浮沉取容 取容:屈从讨好B.天地设位,圣人则之 则:制定规则C.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 迁贸:变迁D.抑此非特道之愆也 愆:责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其可怪也欤B.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若逆旅之视过客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兹乃奸臣之尤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修对冯道的评论立足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观点,认为不讲礼仪没有廉耻,个人国家都立不起来。B.欧阳修研究五代时期的“全节”“死事”之士,发现都是武夫战卒,认为这是时逢乱世,儒者隐居不出所致。C.针对有人肯定冯道生逢乱世而有全身远祸之贤,司马光以子路和盗跖的结局相对比,指出真正的“贤”是杀身成仁而不是求生害仁。D.在批评冯道的同时,司马光认为不停地起用这么一个没有一点忠诚可言的宰相,五代时期的那些君主们也有责任。4.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B.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C.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D.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4分)(2)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4分)【限时检测4】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6分 实际得分: 四、【2020·北京高三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公默先生传宋 王向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取材于《宋史》,有删节)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照B.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C.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B.来,吾语尔 尔试言其次者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公议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4分)【限时检测5】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3分 实际得分: 五、【2020·天津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3分)醉白堂记 (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廩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克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通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通“途”,道路B.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释:放弃C.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率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岂其所欲哉! 其皆出于此乎?B.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 请以战喻C.天之生是人也 何厌之有D.乃泣而书之 图穷而匕首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A.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B.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C.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D.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2分)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段交代了“醉白堂"建造及得名由来。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B.作者认为韩琦辅佐三朝皇帝安定天下,晚年欲告老还乡却被天下人挽留而不得,这时他有羡慕白居易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C.第三段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烘托出韩琦是一位难得的君子。D.结尾“泣而书之”表现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全文集议论与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较好地体现了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3分)(2)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3分)(3)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3分)7.作者将韩献公与白居易进行多方对比,“尊韩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矣”。结合文本分条概括哪些是“韩献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4分)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