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分层练习)(原卷版)第1页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分层练习)(原卷版)第2页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分层练习)(原卷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分层练习)(原卷版)

    展开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练)
    (一)热身练
    一、【2020·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市道。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曰:其赢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鼻屎。②哕:呕吐。③墆货:囤积的货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早垂致葛衣 葛衣:平民
    B.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绐: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蕃 蕃:繁殖
    D.当有所用意 用意:留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其同异如何哉 其皆出于此乎
    C.且惩吾困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本文是李商隐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
    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 交往,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之 不 在 势 之 移 去 虽 百 仁 义 我 百 忠 信 我 我 尚 不 顾 矣 岂 不 顾已 而 又 唾 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二、【2020·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蹀躞①登堂,抗著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②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字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病不呼医饮药,终于家。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
    [注] ①蹀躞,音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形容步态从容。②见《论语》:“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龙逢,夏桀时臣;比干,商纣时臣。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察传》)
    C.时出,乘牛车,从诸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D.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勿易!因而葺之/因之以饥馑(《四子侍坐》)
    B.抗著而请,音动左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逍遥游》)
    D.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原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朱云“学识渊博”和“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
    A.既论难,连拄五鹿君/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B.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C.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小生乃欲相吏邪
    D.能传云学,皆为博士/鄙夫不可与事君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写朱云辩赢五鹿充宗,想象新奇,比喻生动成趣,夸赞了朱云的学问与辩才。
    B.九江郡官至泰山太守的严望,还有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都是朱云的高徒,能够继承朱云的学问衣钵。
    C.朱云直谏震怒了汉成帝,成帝本有口谕杀他。只因为辛庆忌当场叩头流血地“死争”,成帝才免其一死。
    D.宋祁《咏汉史》:“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歌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
    10.本文第一、二、三段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性?请概括朱云的相关生平事迹,对此做简要说明。
    三、【2020·天津一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畲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 “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战?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 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1.文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盗为引去 引:拉,牵引 B.辄弄兵暴掠,至烦 烦:频繁
    C.民以为病 病:困顿不堪 D.或以事如远乡 如:去,往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讷作栅以御其冲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盗为引去。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告老解印绶而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 凌万顷之茫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B.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C.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D.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其中“除”,是任命的意思。“调”,是调动官职。“迁”是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官。
    B.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的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篇末“赞曰”中的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的总结性的评价,不一定都表示赞美。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大讷在要冲之处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赵大讷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2)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3)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17.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过关练
    一、【2020·浙江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汹话,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青州、应天府、齐、邓州,会妇党[注]李逄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一夕成二千五百间,井灶器用皆具。民至如归,所全活五万。徙真定,又徙太原。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是岁,塞上无风尘警,诏以四砦赐夏人,夏既得砦,又欲以绥德城为说,画境出二十里外。元发曰:“是一举而失百里,必不可。”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日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治剧: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C.遂上章自讼 讼:申辩,争辩
    D.卒遣更休 更: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②因人之力而败之,不仁
    B.①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神宗览之恻然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民 王 颖 有 金 为 邻 妇 所 隐 阅 数 尹 不 获 直 颖 愤 而 致 伛 扶 杖 诉 于庭 元 发 一 问 得 实 反 其 金 颖 投 杖 仰 谢 失 伛 所 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2)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
    二、【2020·北京潞河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②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帅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③,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出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非;率,沿着。②书社地,编有户籍的土地;一里为25户。③三五,指三皇五帝。周召,指辅佐周武王的周公姬旦、召公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使人聘孔子 聘:礼聘
    ②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发:征调
    ③子路愠见曰 愠:怨恨
    ④君子固穷 固:本来
    ⑤夫子盍少贬焉 贬:降低
    ⑥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穑:种植
    ⑦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纪:治理
    A.①④ B.③⑦ C.④⑥ D.⑤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不我信也 夫道之不修也
    B.譬使仁者而必信 而志不远矣
    C.安有伯夷、叔齐 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
    D.是有国者之丑也 王之将帅有如子路者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依旧像平常那样讲学诵诗,弹琴歌吟
    B.意者吾未仁邪!
    大概是我们的仁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修养好吧
    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现在你不修养你奉行的学说却追求世人的接纳赞同
    D.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世俗的人收容然后才能看见真正的君子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不容于诸侯的基本原因。
    三、【2020·天津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赠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载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壮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 浮 长 淮 溯 大 江 见 狂 澜 惊 波 阴 风 怒 号 逆 走 而 横 击 。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乎?
    予谓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组缀腐熟者, 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选自《宋代散文精评》,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为予言 尝:曾经
    B.泛沅渡湘 泛:浅显
    C.悼妃子之恨 恨:遗憾
    D.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 殊:不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非直为景物役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高帝之谩骂 善万物之得时
    D.乃入于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首段,作者认为仅从作品中不能完全领略司马迁的创作精髓。
    B.选文第二段比拟鲜活,排比迭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
    C.选文以略有参差的短句,一气而下,富于节奏和气势。
    D.本文笔势纵横,见解独特,显示了作者艺术创新的意识。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B.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C.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D.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B.“吊大夫之魂”中的大夫指的是爱国诗人屈原,曾任三闾大夫。
    C.“睹夫子之遗风”中的夫子指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D.“公孙氏善舞剑”“庖丁氏善操刀”的典故都来自《庄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
    (2)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乎?
    (3)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17.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