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达标测试
展开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探究
导学号58734101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迅速,年轮稀疏,反之年轮密集)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推断,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2.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就是温室效应
B.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C.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无关
D.目前全球各地气候都在变暖
解析:第1题,该树木年轮显示其生长中期年轮较密集,生长较慢,为寒冷期,早期和后期年轮较稀疏,生长较快,为温暖期。第2题,气候变化不只是气候变暖;植树可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轻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影响之一;气候变暖是平均而言,各地变化不一致。
答案:1.D 2.B
在国际气象学界有一种理论正引起人们关注——在接下来的20到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微型冰河世纪”。假设这一理论成立,据此完成第3~4题。
3.2030—2040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甘蔗的种植范围缩小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我国大陆上1月0 ℃等温线北移
D.热带鱼分布范围扩大
4.2030—2040年,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源短缺现象加剧
B.极地冰川大幅度减少
C.农作物一年中成熟次数减少
D.中高纬度地区航运条件恶化
解析:第3题,在未来20年到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气温降低会使甘蔗的种植范围缩小。全球气温偏低,会使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我国大陆上1月0 ℃等温线南移、热带鱼分布范围缩小。第4题,由于未来20年到30年间全球处于一个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故极地地区、高山地区冰川融化速度减慢,形成速度加快,所以不会出现极地冰川大幅度减少的现象。
答案:3.A 4.B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方有大片脱针型落叶松,秋天落叶,冬天积雪覆盖。近年来,该地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这将推动气候变暖。据此完成第5~6题。
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6.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有( )
①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②皮肤癌患者增多 ③传染病患者增多 ④白内障患者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使得该地植物生物量增加,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从而推动气候变暖。第6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疾病增加,为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会扰乱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病菌多了会使传染病患者增多,而皮肤癌患者增多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是由于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空洞,使得进入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加而引起的,故选C。
答案:5.D 6.C
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在持续减少,其速度还有可能加快,21世纪内珠穆朗玛峰冰川或将完全消失。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读图,完成第7~8题。
7.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 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面积变化明显
8.近30年来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 B.冰川退缩
C.过度引水灌溉 D.降水减少
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来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 200米附近冰湖最多。第8题,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
答案:7.C 8.B
导学号58734102(2016·全国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9~10题。
9.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0.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第9题,山峰抬升至冰期时就会经历一次冰期。因此山峰经历冰期的次数与抬升的早晚有关,即经历冰期次数越多的山峰,抬升得越早;经历冰期次数越少的山峰,抬升得越晚。图中果洛山经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两次冰期,太白山和点苍山经历一次冰期。第10题,冰川的发育关键取决于气温的高低,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现在的气温比末次冰期更高。植被更密是气温升高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冰川的发育。
答案:9.B 10.B
读下面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完成第11~12题。
气候要素变化
春小麦、玉米播种面积
11.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域?( )
A.冀 B.鄂 C.甘 D.吉
12.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玉米种植北界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解析:第11题,从播种的农作物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域为吉林省。第12题,从图中可知该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使得该流域玉米种植北界升高,种植纬度增大,范围扩大。
答案:11.D 12.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员国,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会议。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我国北方许多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工业生产的高峰季节
B.温带森林落叶,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C.冬季煤炭开采量增加
D.冬季供暖,燃煤量增加
14.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公众积极参与和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以下有关公众的日常活动中,对缓解温室效应没有起显著促进作用的是( )
A.出门的时候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B.去超市随身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C.优先选择和购买超市里的绿色食品
D.相当频繁地更新或者升级换代各种家庭日用品
解析:第13题,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我国正值冬季,北方燃煤取暖导致许多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第14题,节约能源资源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而奢靡浪费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13.D 14.D
1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取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有: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德国气象局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气候变暖。
(1)根据材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列举近年来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联的一些海洋环境问题。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写出下列框图中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乙: 。
(4)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由材料图可直接读出后果,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咸潮频繁等。第(3)题,由框图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可确定甲为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乙为石油资源短缺。第(4)题,“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节约资源或能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台风灾害频繁、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咸潮较频繁等。
(3)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4)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我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将升高2.7 ℃,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材料二 下面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及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
北疆年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
阿克苏河年平均径流量变化
材料三 下表示意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 1986—2000年 的水位变化 | 1986—2000年 的面积变化 |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 | 上升了4米多(为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 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 000多平方千米 |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
(3)简要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据材料一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将升高2.7 ℃,降水将增加25%,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的结果。第(2)(3)题,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段内,将扩大湖泊面积和增加蓄水量,也会使部分地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但也可能带来洪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答案:(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会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会增加洪涝、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本册综合课堂检测,共12页。
地理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复习练习题,共6页。
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