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
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
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而成
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
2.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
解析:第1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第2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答案:1.C 2.C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溶蚀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等。第4题,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峰丛、溶蚀洼地等主要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④景观的形成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5题,图中④景观代表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答案:3.A 4.D 5.B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景观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以上“天生桥”中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喀斯特溶蚀桥 D.风蚀桥
7.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①岩石圈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6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因此,风蚀桥最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7题,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有关,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有关。
答案:6.D 7.C
导学号58734082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从上图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8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等外力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C项正确。第9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
答案:8.C 9.A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天坑之最,被称为“世界天坑博物馆”。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大石围天坑是( )
A.大的陨星坑 B.很深的坳陷盆地
C.火山口 D.一种喀斯特漏斗
11.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解析:第10题,广西乐业地区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广泛发育着喀斯特地貌,大石围天坑是一种喀斯特漏斗。第11题,图中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C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V”型谷;D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
答案:10.D 11.D
桂林山水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下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海浪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溶蚀作用
D.冰川的剥蚀作用
13.下列对不同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华北平原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
解析:第12题,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作用。第13题,“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下游河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答案:12.C 13.D
导学号58734083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15.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溶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解析:由景观图片的特征可以看出,甲处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乙处应为丹霞地貌,是砂岩受到流水侵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
答案:14.B 15.C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气温降水图。
(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3)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4)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加以解释。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特征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其影响等知识,突出考查图表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分析过程如下:
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岩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第(3)题,湿热多雨的气候可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水分条件,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4)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地貌特征分析,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下河等。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3)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
(4)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因此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之说。
17.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进行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 间分布 | 年降水量 (毫米) | 年平均 气温 (℃) | 年溶蚀率 (毫米/年) |
广西 中部 | 相对均匀 | 1 500~2 000 | 20~22 | 0.12~0.3 |
湖北 三峡 | 中等 | 1 000~1 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 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03 |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根据以上设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并根据你的理解,在右图中画出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一般情况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时,年溶蚀率高。第(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高,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高,这是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丰富的地下水促进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坡度越大时,水的下渗越少,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差。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气候、生物、地形、岩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地区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答案:(1)年降水量大、降水时间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高;年平均气温高,水中CO2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植被覆盖率高,加大下渗量,减弱了地表径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①北方热量条件较差,降水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单元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单元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拉斯曼丘陵,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课时练习,共5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利于甲、乙反应进行的条件是,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