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三单元DISANDANYUAN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后篇巩固探究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如图所示,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解析:第1题,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新疆与海南穿衣指数的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1.C 2.D
导学号58734074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简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A.草甸灌丛 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 高寒草原 常绿阔叶林 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 草甸灌丛 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高寒荒漠 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解析:第3题,图示给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方面是该区域的相对位置,据此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进而可推知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另一方面给出了年等降水量线,可知该区域的降水状况;三是给出了部分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甲降水稀少,地势较高,自然环境恶劣,应为高寒荒漠;乙位于高原面上,地势高,降水相对较少,呈现的是高寒草原;丙地降水大于400毫米,纬度低,应为常绿阔叶林,接下来用排除法,可确定B项正确。第4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降水量由甲到乙到丙逐渐增多,自然带也出现依次更替,说明这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引起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可确定B项正确。
答案:3.B 4.B
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6.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第5题,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6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5.A 6.C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 300米
8.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丙地降水量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由1月和7月气温相差大,说明该山地不是位于赤道附近;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的性质不能确定;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 300米。第8题,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低月均温低于0 ℃,且降水量低于400毫米,所以最可能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答案:7.D 8.C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9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故①④位于北半球。第10题,长白山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故④正确。
答案:9.C 10.D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12.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地域分异中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1题,从山地中的针叶林带往上为高山草甸,再往上为高寒荒漠,继续往上为冰川带,所以教授应该位于高山草甸带上,才能看到题中描述的景观。第12题,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南坡处于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1.B 12.D
导学号58734075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三地山麓自然带均为暖温荒漠带,说明其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内陆地区,最可能为昆仑山。第14题,由图可知,该山地由山麓至山顶自然带呈现出暖温荒漠带→山地荒漠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的变化,因为昆仑山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为迎风坡,降水从山麓至山顶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综合可以判断影响该山地北坡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13.C 14.B
15.沙漠地区出现如下图所示景观体现的是( )
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解析:沙漠地区的自然带应该是荒漠带,而图示景观却是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
答案:D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EF一线,自然带变化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沿MN一线,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什么?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哪种地带性分布?
(3)北京所处的自然带是什么?与北京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的自然带类型是什么?
解析:第(1)题,沿EF一线,自然带从南向北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沿MN一线,自东向西自然带发生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第(2)题,诗句表明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发生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第(3)题,北京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北京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自然带类型与大陆东岸相同。
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2)垂直地域分异。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7.读天山自然带分布图和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说明造成天山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
(2)分析天山北坡缺少山地草甸草原带的原因。
(3)简述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的规律和原因。
解析:第(1)题,天山自然带垂直变化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而产生的。第(2)题,天山北坡缺少山地草甸草原的原因是降水多,形成了森林带。第(3)题,从图中可知,夏季牧民向山上转场,冬季向山下转场,原因要从气候的变化引起植被季节变化,以及海拔高低造成气温差异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2)北坡为迎风坡,(在山地草甸草原带的高度)降水多,因而形成森林。
(3)夏季向山腰(山地高处)移动,冬季向山麓(山脚)移动。夏季气温高,山腰处草甸草原茂盛;冬季气温低,山腰草场枯黄,山麓气温较高,且有丰富的草(饲)料。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本册综合课堂检测,共1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练习题,共6页。
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