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完成第1~2题。
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a处比c处( )
A.流量大,落差大 B.流量大,落差小
C.流量小,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
2.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解析:第1题,发电量与径流量和落差呈正相关,a水电站位于c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故落差大。第2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D 2.A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流域地势平坦
B.该流域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C.该流域水力资源丰富
D.该流域没有矿产资源
4.由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大力发展内河运输
C.防洪抗旱、治理灾害 D.以发展林业、畜牧业为主
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河流的落差大;该流域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故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第4题,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该流域的开发是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大力修建水库,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答案:3.C 4.A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土地盐渍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 D.矿产资源贫乏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第6题,该河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答案:5.C 6.B
伏尔加河全长3 69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积雪融水在伏尔加河河水补给中起着主要作用。伏尔加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伏尔加河上有很多堤坝、水库和水电站,另外也连通了很多运河。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关于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水坝、运河,以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
B.采用高坝一次性开发方式发展水电站
C.可关停火电站,减轻大气污染
D.夏汛前降低水库水位,可提高汛期蓄水能力
8.下列关于伏尔加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利于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
B.水位抬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C.促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D.可促进流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第7题,伏尔加河流域水电站采用的是梯级开发方式;该河流域水电站发电季节差异大,如果关停火电站,不能保证电力的供应;伏尔加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积雪融水,以春汛为主,故夏汛前不必降低水库水位。第8题,众多的大坝改变了水生生态系统,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由于电力充足且廉价,促进了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伏尔加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答案:7.A 8.C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全国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 733.3万公顷,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结合东北地区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A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 ②热量不足 ③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图中B地区现已停止大规模开发,并实施退耕还湿地,该措施有利于(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保护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③减轻当地洪涝灾害 ④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该区域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平原面积广大,人少地多;但是,由于本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第10题,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降解污染、蓄洪防洪等功能。
答案:9.C 10.B
下表为1950—2001年我国不同湿地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第11~12题。
地 区 | 减少面积(万公顷) | 减少比例(%) |
新疆湿地 | 142 | 50 |
玛曲湿地 | 20 | 45 |
滨海湿地 | 219 | 50 |
三江平原湿地 | 136 | 37 |
11.表中湿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比例最大的是( )
A.新疆湿地 B.滨海湿地
C.玛曲湿地 D.三江平原湿地
12.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有( )
①地下水水位上升 ②扩大水污染范围 ③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滨海湿地面积缩减量和减少比例都是最大的。第12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破坏后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
答案:11.B 12.B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完成第13~14题。
13.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以家庭农场为主
14.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拉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第13题,“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第14题,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
答案:13.C 14.C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16.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入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解析:第15题,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变化。第16题,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随着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求变小,反而加重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15.A 16.B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最近24小时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18.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天气返潮,微风少雨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选项所列的四个城市中,珠海市PM2.5均值最小,空气质量最好。第18题,强冷空气南下,大风会吹散污染物颗粒,从而使污染物浓度减小,故D项不正确。
答案:17.C 18.D
导学号63794043读下表,完成第19~20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
发展阶段 | 人均生产 总值(美元) | 非农增加值 比重(%) | 非农就业 比重(%) | 城镇化 率(%) |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起步) | 600 | 65 | 20 | 10 |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起飞) | 1 200 | 80 | 50 | 30 |
工业化后期 (基本实现工业化) | 3 000 | 90 | 70 | 60 |
后工业化阶段 (全面实现工业化) | 4 500 | 95 | 90 | 80 |
19.结合表格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 ②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 ③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结合下图分析,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
我国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
A.1978—1986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较快
B.中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工业化后期的均值
D.我国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发展相差不大,比较均衡
解析:第19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的增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过程;工业化会促使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第20题,读图分析可知,1978—1986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仍低于工业化后期的平均值;我国区域之间城市化发展相差较大,不均衡。
答案:19.A 2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猫跳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流域之一。下图为猫跳河流域地理位置及水能开发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下面三图分别示意猫跳河流域开发前后的气候状况、人口和城镇化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根据材料二分析猫跳河流域完成梯级开发后当地气候的变化。
(2)猫跳河流域开发后,区域内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试分析其发展工业的独特优势区位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梯级开发对猫跳河流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的变化可知,当地的气候变得湿润了。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因此丰富的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成为当地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第(3)题,可从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湿润了。
(2)廉价的水电,丰富的水资源。
(3)水电的开发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工业促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灌溉、水利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水库的修建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盘江上游地区略图。
材料二 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达88.07%,曾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岩石裸露面积在80%以上。1997年森林覆盖面积只占示范区的3%,水土流失面积占80%;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干旱频率高达90%。
(1)试分析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简述北盘江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向。
(3)结合材料信息,指出北盘江流域今后的开发方向。
解析:第(1)题,石漠化的产生与一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状况密切相关,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推广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第(3)题,流域的开发方向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流域内产业的发展,二是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流域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地发展能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类型,具体可从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角度分析。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于夏秋季;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2)重点发展采矿、电力、冶金等工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倡导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3)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北盘江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加大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应用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加强对石漠化的治理;利用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23.导学号63794044(10分)(2017·课标全国Ⅲ,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a
b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区位因素,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题,解答此题需要看清限制性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是本题的题眼。气候角度一般包括气温、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日光温室主要在冬季使用。根据图b判断,该地冬季降水稍多但总量仍然很少,使用日光温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冬季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低于农作物明显生长的温度(10 ℃左右),使用日光温室可以提高温度,使蔬菜、瓜果生长。第(2)题,甲地纬度低,使用温室生产的蔬菜、瓜果成熟早、上市早、价格高。冬季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相对于纬度较高区域,这里的温室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第(3)题,温室能得到及时安装、维护和更新,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良种培育与供应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第(4)题,如果赞同,可以从当地适合发展、有发展的条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回答;如果不赞同,可以从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和产生环境问题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24.(10分)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 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 200万人口中有1 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出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第(2)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第(4)题,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大等。
答案:(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鲁教版必修三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复习练习题,共6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精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精练,共8页。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堂检测,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