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浙江版练习:选择题专练四 静态数据分析型
展开专练四 静态数据分析型
(2019·浙江考前仿真训练)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 )
A.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B.乡村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先快后减缓
D.人口未进入老龄化
2.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出生率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影响人口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变迁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小,故A错误;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故B错误;从1953年到2010年自然增长率降低,但始终大于零,人口依然增长,故C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较快,2010年达到8.9%,老龄化速度加快,故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东部人口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人口数增加,故东部人口数量增加,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多,即人口密度持续增大,C正确。
(2019·浙江学军中学高考模拟)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年输入总量 (107吨) | 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 | 年输出总量 (107吨) | 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 | ||||||
东 | 南 | 西 | 北 | 东 | 南 | 西 | 北 | ||
14.78 | 0.0 | 16.6 | 54.8 | 28.6 | 12.86 | 96.2 | 3.0 | 0.0 | 0.8 |
3.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主要气流与主要源地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南季风——太平洋 B.中纬西风——大西洋
C.极地东风——北冰洋 D.西北季风——北冰洋
4.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
A.河湖 B.植被 C.土壤 D.冰雪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根据表格,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主要气流是中纬西风,主要源地是大西洋,B对。西北干旱区是非季风区,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季风区,A错。极地东风影响高纬地区,水源来自北冰洋,对我国影响小,C错。西北季风影响季风区,来自内陆,D错。第4题,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雪,D对。我国干旱区河湖、植被少,土壤干燥,储存水分少,A、B、C错。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下表完成5~7题。
土地利用方式 | 样地 | 冠层高度(cm) | 地上鲜生物量(g·m-2) | 地上干生物量(g·m-2) | 土壤储水量(mm/0~100 cm) |
农田 | 坡地谷子 | 85 | 1 125.0 | 337.5 | 256.96 |
坝地玉米 | 218 | 8 285.0 | 2 785.5 | 319.82 | |
人工草地 | 苜蓿 | 73 | 892.9 | 483.9 | 185.60 |
天然草地 | 铁杆蒿 | 50 | 539.0 | 310.0 | 228.02 |
灌木用地 | 沙棘 | 170 | 5 682.4 | 2 575.2 | 233.79 |
林果用地 | 苹果园 | 220 | 5 765.0 | 2 933.8 | 226.37 |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6.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玉米地 B.苹果园
C.铁杆蒿地 D.沙棘地
7.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坝地玉米 B.人工苜蓿
C.铁杆蒿 D.苹果园
答案 5.B 6.C 7.A
解析 第5题,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土壤储水量较小,墒情差,说明气候较为干旱;该地经济林木为苹果,位于我国温带地区;从地形分析,农田多位于坡地及坝地上,地势崎岖,平地面积小;综合分析,符合以上特征的是黄土高原。第6题,从表中数据分析,铁杆蒿的地上生物量少,土壤有机质消耗少,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第7题,从表中各样地植物群落和储水量对比分析,坝地玉米的地上鲜生物量、地上干生物量大,经济效益好;土壤储水量最高,利于水分保持,生态效益好。
读“西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宁夏、陕西)统计表”,完成8~10题。
地区 |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 资源人均潜在值 | 资源结构(%) | |
农林牧资源 | 矿产风能资源 | |||
全国 | 100 | 100 | 67.2 | 32.8 |
西北 | 21.4 | 138.4 | 48.6 | 51.4 |
新疆 | 6.2 | 146.3 | 44.1 | 55.9 |
内蒙古 | 7.3 | 136.1 | 48.3 | 51.7 |
甘肃 | 4.1 | 123.2 | 47.5 | 52.5 |
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林牧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B.新疆人口总数小于内蒙古
C.新疆人均农林牧资源比全国平均高
D.按资源配置,该区域种植业潜力巨大
9.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B.植被稀疏、摩擦力小
C.区域间气压差异大
D.距离夏季风源地近
10.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A.坡地开垦导致水蚀严重
B.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C.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湿地萎缩
D.不合理工程建设导致石质荒漠化
答案 8.B 9.D 10.B
解析 第8题,根据表格数据,西北地区农林牧资源约占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结构的一半,A错误。新疆资源潜在总值较小,资源人均潜在值较大,说明人口总数小于内蒙古,B正确。新疆人均农林牧资源=资源人均潜在值×资源结构中所占比重,新疆约是64.52,全国平均值是67.2,比全国平均低,C错误。按资源配置,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种植业潜力小,D错误。第9题,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A包括。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摩擦力小,B包括。区域间气压差异大,风力强,C包括。西北地区距离夏季风源地远,D不包括。第10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蒸发旺盛。在对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B对。区域降水少,坡地开垦水蚀问题少,A错。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湿地面积扩大,C错。不合理坡地开垦,易导致石质荒漠化,且石质荒漠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D错。
读“世界部分国家每万元GDP耗水量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 B.技术水平低
C.人口众多 D.水污染严重
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B.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法国
C.我国水资源总量约是美国水资源总量的4倍
D.澳大利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相比,技术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200 m3,而澳大利亚为18 245 m3,我国远低于澳大利亚,A错误;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为387m3,法国为288m3,高于法国,B正确;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因此我国水资源总量与美国相差不大,C错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面积广大,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B。
2019年3月,多省份2018年度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出炉,下表为部分省份常住人口统计。依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 省份 | 2018年常住人口(万) | 2017年常住人口(万) | 增加数(万) | 增长率(%) |
1 | 广东省 | 11 346 | 11 169 | 177 | 1.58 |
2 | 山东省 | 10 047.24 | 10 005.83 | 41.41 | 0.41 |
3 | 河南省 | 9 605 | 9 559.13 | 45.87 | 0.48 |
4 | 四川省 | 8 341 | 8 302 | 39 | 0.47 |
5 | 江苏省 | 8 050.7 | 8 029.3 | 21.4 | 0.27 |
25 | 上海市 | 2 423.78 | 2 418.33 | 5.45 | 0.23 |
26 | 北京市 | 2 154.2 | 2 170.7 | -16.5 | -0.76 |
27 | 天津市 | 1 559.6 | 1 556.87 | 2.73 | 0.18 |
13.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位居第一,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 ③房价 ④环境 ⑤公共服务水平 ⑥落户政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14.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 B.经济活力欠佳
C.环境污染严重 D.交通拥堵
答案 13.B 14.A
解析 第13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位居第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而且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人才前往,并能留住人才,①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水平较高,能够留得住人口,⑤对;相对宽松的落户政策,更能够吸引人口迁入,⑥对;交通、房价、环境这几方面会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②③④错误,故选B。第14题,北京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是由于近几年实行严格控制人口落户的政策,加上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国家疏散非首都功能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选A。
(2019·浙江高考模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2016年)。读图完成15~16题。
15.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的是( )
A.气候调节 B.土壤形成与保护
C.生物多样性 D.废物处理
16.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水田面积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少
C.草地面积减少 D.建设用地面积减少
答案 15.D 16.B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废物处理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D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食品生产和娱乐文化的价值增幅较大,应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使得湖泊面积减小,B正确。
(2019·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亿吨)。据此回答17~18题。
17.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
18.虚拟水资源调配( )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
C.有利于虚拟水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图中信息表示我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输入量为负值,表示净输出。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A错误。虚拟水净输入区大多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豫是河南,位于中部经济带,B错误。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C正确。虚拟水净输出区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及南方地区都有分布,D错误。第18题,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虚拟水资源调配,表示产品的销售,能够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D对。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无关,A错。不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B错。有的虚拟水输出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C错。
(2019·江苏高考模拟)下图为“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GDP增速分布图”(港、澳、台暂无数据)。读图完成19~20题。
19.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GDP增速( )
A.西北地区最低 B.沿海地区最高
C.华北高于东南 D.西南高于东北
20.制约东北地区GDP增速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产业转移
C.产业政策 D.产业基础
答案 19.D 20.A
解析 第19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增速最低,A不对。青藏地区数值最大,增速最高,B不对。华北地区增速在6%左右,东南地区增速在8%左右,即华北地区增速小于东南地区,C不对。西南地区增速在9%左右,高于东北地区5%左右的增速,D正确。故选D。第20题,东北地区以传统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重大,大部分属于衰退型产业,GDP增速慢,A对。东北地区以能源资源为主的重工业是衰退型产业,产业转移是促进其产业升级,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B不对。东北地区采取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GDP增长的因素,C不对。东北地区产业基础雄厚,不是制约其GDP增长的因素,D不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