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新课标专用版题型增分练辑:大题专练三
展开专练三 地貌主题型
1.(2019·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考虑的拍摄条件。
答案 (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由于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或晴朗的白天;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
2.(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1)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
(3)分析当地人工开发“龙卷地”的原因。
(4)推测当地为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七百弄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使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作用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作用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2)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河流湖泊少);土层薄,保水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3)地势崎岖,平原少,耕地面积小,地块小;“龙卷地”多层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从而增加粮食供给;地块沿等高线分布,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4)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解决缺水问题;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灌溉技术,实现种植业增产;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修建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3.(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下图)。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2)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盛行西北风,风沙不断向东移动并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西风携带沙粒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使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4.(2019·广东深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
(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2)陡坎内侧树龄较小。因为树木必须扎根于土壤中才能存活,而树龄的大小与河道内积水时间的长短呈负相关。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
(3)依据: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
理由: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答案 (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秦岭阻挡冬季风,使兴隆岭一带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使兴隆岭一带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兴隆岭一带生物多样性。
6.(2019·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4)沙坝面积缩小,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西侧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水侵蚀作用为主。
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理由:夏季海冰融化,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4)赞同。理由:全球变暖是长期变化趋势,沙坝海拔低,随着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吞噬沙坝;沙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高,且效果差。
或不赞同。理由:离大陆较远,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搬迁费用高;对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大,搬迁阻力大。